COLUMBIA假野一問

2006-12-25 7:20 pm
今日我見到件COLUMBIA TITANIUM雪褸係"made in Thailand"係咪假野黎架?同埋點分真假?
更新1:

但係我唔係係專門店見到~~~~

回答 (3)

2006-12-25 9:47 pm
✔ 最佳答案
單憑生產地怎能判斷一件貨品的真偽呢?
其實除左專門店之外,外間有好多店舖都有Columbia賣,你是從哪裡購得呢?如果是購自運動家、Royal Sport、允記、SOGO、Jusco就當然不會是假貨,如果是購自旺角女人家、花園街,深水埗汝洲街、福華街,羅湖商業城、東門等,就算唔係假貨都肯定是有問題的次貨,或是老鼠貨!
你不防睇一睇你家中的SONY電器,有幾多件是Made in Japan?又睇吓腳上穿著的Converse是不是Made in USA?又睇吓購自宜家傢俬的產品是不是Made in Sweden?Nokia手機是不是Made in Finland?(註︰記得以前海關曾經掃蕩過冒牌Nokia手機電池,但是這些電池都印上Made in Finland,但是正貨其實是印上Made by Nokia,所以Made in Finland的都是......)
香港版本田Accord的出產地是Made in Thailand,Nike的運動用品大部份都是Made in China/Vietnam/Thailand,Hitachi硬碟的生產地大都是China/Malaysia/Thailand,連英國老品牌Burburry都正考慮將生產線轉移至中國,但這都不代表它們是假嘢,這是關乎經濟全球化,以下是一篇轉載至維基百科有關經濟全球化的文章︰
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繫不斷擴張,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緊密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
影響 全球範圍內的通用標準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 國際貿易的增長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 由跨國公司控制的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 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 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 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各種文化的熔合及創新 通過諸如網際網路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很多的趨勢被各種各樣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組織看作是積極的,在很多情況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積極地推動。例如,有這個樣一種經濟理論:相對優勢使得自由貿易可以使得資源分配變得更加有效,並且對參與貿易的雙方都有利。
二戰後通過很多諸如關貿總協定等的國際組織已經使得國際貿易間的障礙得到相當大的降低。特別是從關貿總協定演化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
提升自由貿易 商品:較少或消除關稅;建立自由貿易區來降低關稅 資金:減少或消除資金控制(資金控制會影響貿易發展) 減少、消除對當地產業的津貼補助金(達到公平貿易) 知識產權保護 在國家間對知識產權法律進行協調(通常來說,是添加更多限制) 跨國界承認知識產許可權制(例如,在中國獲得的專利權可以在美國獲得承認) 也有很多反全球化運動認識認為這些是有害的。
質疑中的全球化 對關於全球化是一個現實存在的現象還是只是一個說法還存在學術上的討論。雖然這個詞已經被廣泛使用,但是一些學者爭論到這個現象在其它的歷史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另外,很多人注意到,那些令人相信我們是處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現象,例如國際貿易的增長和跨國公司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它們開始被建立的時候並不是制定了的。因此有很多學者更喜歡使用「國際化」而不是「全球化」。簡單的說,它們兩者的區別在於國家的角色在國際化中更重要。也就是說,全球化程度比國際化要深。所以,這些學者認為國家的邊界還遠沒有達到要消失的地步,因此,完全的全球化還沒有開始,也可能不會開始——從歷史上考慮,國際化從來沒有變成全球。
參考: 百分百自己文字/自己搵料 嚴禁抄襲
2006-12-25 7:27 pm
在泰国生产不一定代表它是假的,因为有很多COLUMBIA是在中国生产的.
2006-12-25 7:26 pm
如果你在 columbia 專門店購買, 你可以放心哩.

其實而家 columbia o既 sourcing 大多數o係 china, 好少會o係 us or hong kong. 因為個 production cost 會比較貴. 近年, 多左好多 sourcing choices which is cheaper than china, e.g. bangladesh, cambodia. 以後可能會見倒更多大牌子用o的o的 country ne.


收錄日期: 2021-04-29 15:36: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5000051KK008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