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人一方面慶祝中國節日,另一方面亦慶祝西方節日。
香港節日的演變
1997年因為政權交接,7月1日前有英女皇壽辰假期,7月1日後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兩天假期(7月1日和7月2日)、抗戰紀念日(8月17日),和國慶兩天假期(10月1日和10月2日)。
1998年,回歸前的英女皇壽辰兩天假期(假期是在六月其中一個星期六和兩天後的星期一)和香港重光紀念日兩天假期(假期是在八月下旬),被回歸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國慶兩天假期(10月1日和10月2日)和抗戰紀念日(8月17日)取代。1999年經香港政府修訂後,將10月2日的國慶假期和抗戰紀念日取消,以勞動節(5月1日)和佛誕(農曆四月初八)取代,一直至今。
香港的公眾假期
香港的公眾假期有些是法定假期(俗稱「勞工假期」),受僱滿三個月的僱員可享有法定假日的薪酬。法定假期包括:元旦、農曆年初一至年初三、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中秋節翌日、國慶日、重陽節、冬至或聖誕節。
另外,如果公眾假期日同時是星期日,下一個非假日將會補假(除了中秋節和農曆新年,於假期前一天補假外)。
香港人節日的重視程度
中國人非常重視農曆新年,香港人亦不例外,但現時香港的農曆新年氣氛不及以往,其中一個原因是年輕一輩較受到西方節日(包括情人節和聖誕節)感染。
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對假期的觀念有轉變。隨著時代轉變,香港人對節慶有所從簡化和形式化,甚至變得有所商業化。例如香港人渡過農曆新年時沒有依照大部分春節的傳統習俗,只會於節前「辦年貨」和逛花市,新年期間到親戚家裡拜年等等。又例如中秋節般,不少香港人只會購買月餅應節,但沒有賞月和進行猜燈謎活動。即是說,對香港人而言,節日只是普通的假期,無論是什麼節日,活動只是看戲、逛街、旅遊等等,與星期日分別不大。
以下是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列表:
日期 名稱 備註
所有星期日
1月1日
新曆新年
農曆正月初一
農曆年初一
通常在新曆1月下旬至2月上旬
農曆正月初二
農曆年初二
農曆正月初三
農曆年初三
4月4日
或4月5日
清明節
清明是春分之後的節氣
是拜祭先人的日子
耶穌受難日
通常在新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滿月之後
(根據猶太曆法)
耶穌受難日翌日
復活節星期一
5月1日
勞動節
農曆四月初八
佛誕
通常在新曆5月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通常在新曆6月
7月1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農曆八月十六
中秋節翌日
通常在新曆9月
10月1日
國慶日
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
通常在新曆10月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6日
聖誕節後第一個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