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Peter Ilyitch,1840-1893)是俄國最有名的作曲家,從小就對音樂很有興趣 ,喜愛學鋼琴和作曲,但卻遭他的父親反對,被送到法學院唸書,希望他做個律師。柴可夫斯基從法律學校畢業後,在法院工作,但他並沒有忘記他的理想。1863年,二十二歲的柴可夫斯基下定決心辭去司法部工作,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選修音樂課程。1865,年柴可夫斯基以優異的成績自音樂學院畢業,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尼可拉‧魯賓斯坦(Nicolas Rubinstein)---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邀請他在該音樂學院教授和聲學,柴可夫斯基便開始了他的教學與創作生涯。雖然在音樂方面具有曠世才華,但他的個性優柔寡斷,根本不懂得如何建立人際關係,不接受群眾,也不為其他人所接受,所以被評為一個「怪人」。
1869年,柴可夫斯基開始寫作他最著名的管弦樂幻想曲《羅蜜歐與茱麗葉序曲》。1874年完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原本柴可夫斯基打算在此曲完成後把它獻給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但這作品卻飽受魯賓斯坦的批評,柴可夫斯基便把它轉獻給李斯特的女婿---畢羅。柴可夫斯基早期的作曲生涯並不如意,不論在經濟、社交或感情方面都受到打擊,使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困擾。幸好,這時有一位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Filaretovna von Meck)十分欣賞柴可夫斯基的才華 ,每年對他提供三千元的資助,解決了柴可夫斯基經濟上的困難。從此,他們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書信交往。1878年第四號交響曲在尼可拉‧魯賓斯坦指揮下初奏;1879年歌劇《尤金‧奧尼根 Evgene Oniegin》在莫斯科上演,都得到相當成功。自此柴可夫斯基的聲望開始日漸提升。1881年,他的老師安東‧魯賓斯坦逝世。次年,柴可夫斯基以《A小調三重奏》〈op.50〉獻給魯賓斯坦。
柴可夫斯基憂鬱孤獨的性格,導致他的音樂時常帶有悲觀的色彩,故有「悲愴音樂家」的稱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線條流暢而多變,加上他對樂器的運用有超凡的觸覺, 使他的作品能更鮮明地刻劃出他要表現的角色或想表達感情。同時,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俄羅斯的民族特色。所作的舞劇《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都突破 了傳統的舞劇音樂程式,使音樂更能表達劇情。柴可夫斯基作品數量龐大, 如:8 齣歌劇(包括《尤金‧奧尼根 Evgene Oniegin》和《黑桃皇后 Pique Dame》等)、三齣芭蕾舞劇、七 首交響曲、管弦樂幻想曲《羅蜜歐與茱麗葉序曲》、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其他室樂、合唱團歌曲等。
小小練習
如果你想聽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和對他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到以下網站瀏覽---
小兔古典MIDI音樂特輯─柴可夫斯基:
http://www.bunny.idv.tw/classical/tchaikovsky.html
相片來源---
柴可夫斯基:
http://www.kidsking.com.tw/teach-music/main4-6-3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