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玩國際象棋?

2006-12-24 7:48 pm
點玩國際象棋?

回答 (6)

2006-12-24 7:54 pm
✔ 最佳答案
歷史

西洋棋是一種考戰略和戰術配合的智力遊戲,由兩名奕者在一塊八乘八如六十四格的棋盤上進行,放置時右下格及左上格必須是白方格。

弈者分別使用白色及黑色棋子作賽,開始時兩隊棋子的擺放方式如圖。有時棋盤邊緣有英文字及數目字作座標,作紀錄棋譜之用,但這裡省略。如圖就是棋子開始時的位置。

控制白色棋子的玩家,我們稱之白方,同樣另一方就是黑方,根據正統規則白方是先手。玩家的目的,就是要將死對手的王。所謂將死,就是

當敵王被攻擊而不阻擋或避開時,敵方就輸了,我們稱之為「將死」或「殺棋」。

棋盤

西洋棋棋盤是個正方形,由橫縱各8格、顏色一深一淺交錯排列的64個小方格組成。深色格稱黑格,淺色格稱白格,棋子就放在這些格子中移動。

棋子共三十二個,分為黑白兩組,各十六個,由對弈雙方各執一組,兵種是一樣的,分為六種: 王(1)、后(1)、車(2)、象(2)、馬(2)、兵(8),雙方排列方式如下圖。

后 Queen
可以不限格數地向八個方向橫、直、 斜走,但不能越過其他棋子及轉彎。

車(城堡)Rook
可以橫著走或直著走,格數不限,但 不能越過其他棋子及轉彎。

相(主教) Bishop
斜線行走,格數不限,但不可以跳過其它棋子。


馬(騎士) Knight可以從 2 格乘 3 格長方形的一角,走到對角 的一格,跟象棋的「馬行日」差不多。與其他棋子不同的是,馬可以跳過其他棋子,沒有象棋「跘馬腳」之限制。

兵 Pawn
一開始可以向前走一或兩步,但不能越過其他棋子。當兵離開了起步的方格以後,每次只能走一步。

吃法

王、后、車、相及馬:如按照自己的移動方式,移動至由對手棋子佔據的方格上,那就可以把對手的棋拿走,把已方移動到那一格的棋放在該格,這就叫吃棋。當吃掉對方棋子後,便會停下。

兵:唯一移動和吃棋方法不同的棋子。它不能吃掉在它前一格的棋子,但可以吃掉斜前方一格的棋子。
兵另有兩種待殊行法:
一、對手的兵從開始位置向前走兩步 。
二、如果對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進兩格,剛好形成本方有兵與其橫向緊貼並列,則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進,把對方的兵吃掉。這個動作必須立刻進行,緩著後無效。此稱為「吃過路兵」。

特殊走法

王車易位(Castle)
每局棋中,雙方各有一次機會,讓王朝車的方向移動兩格,然後車越過王,放在與王緊鄰的一格上。跟王那面的車易位叫「短易位」,跟后那面的車易位叫「長易位」。
如果有下列情況,就不能易位:
一、王和車已動過。
二、王和車間有別的子。
三、王正被將軍。
四、王經過之處會被攻擊。

兵升變
當兵移至對方最後一排時,它可以選擇升級為后、車、相、馬。

吃過路兵(en passant)
只有處於第五排的白兵和第四排的黑兵才有權吃過路兵。例如,當黑兵處於d4時,e2的白兵挺進兩格,走到e4格時,因為其路過黑兵,這時的白兵就成了過路兵。此時,黑兵有權吃過路兵,即走dxe3(e.p.)。

勝、負、和

勝、負
當一方吃掉王時,弈者便會輸棋,所以雙方都必須不惜一切保護王。 當有一隻棋子威脅著王,那隻王便是被「將」,弈者必須立即行動保護王。事實上,王受到攻擊而不去制止是不合規定的。拯救王的方法有三種:
一、把王移到安全的方格上。
二、在王與攻擊者之間放置棋子,斬斷攻擊路線(對於馬無效)。
三、 吃掉攻擊者。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除不掉攻擊,王已被將死,棋局亦告結束。

和棋
一、在西洋棋內,無子可動屬和棋。
二、三次重覆:如果同一個玩家在一個位置重覆走了三次,該局便打成平手。
三、只剩二王。
四、其中一方只有一象、一馬或雙馬
五、雙方協議: 雙方可以在任何時間達成協議,打成平手。


記錄法主要有兩種:

短數字記錄法(Algebraic Notation)
長數字記錄法(Long Algebraic Notation)


--------------------------------------------------------------------------------

短數字記錄法



每隻棋子有自己的代號(它們的代號是它們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孛母):

棋子 代號 例子
王 K Ke5,王被移到e5格去。
后 Q Qa8,后被移到a8格。
車(城堡) R Re1。
相(主教) B Bb5。
馬(騎士) N Nf3。
兵 沒有 e5,兵挺進兩格,到了e5格去。

以上都只是棋子移動的記錄,而吃子,則是用x代替。

例如對手Ba6,己方Nxa6,即利用馬吃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西洋棋的記錄符號:

符號 意思 例子
o-o 短易位或王翼易位 o-o
o-o-o 長易位或后翼易位 o-o-o
+ 將軍 Bb5+
++ 雙將 Qa1++
# 將死 Be7#
! 好棋 e5!
!! 妙棋 Qh6!!
? 壞棋 Na6?
?? 劣著 b5??
=Q/=R/=B/=N 升變為后、車、相、馬 a1=Q
?!或!? 激烈的著法 Re6?!
e.p. 吃過路兵 exd6(e.p.)
~ 任意著法 ~
1:0或1-0 白勝 1:0或1-0
0:1或1-0 黑勝 0:1或1-0
1/2:1/2或1/2-1/2 和棋
1/2:1/2或1/2-1/2

記錄的時侯,我們先寫步數、棋子的代號再寫到達的方格。以下是一個我利用非典型肺炎假期來研究出來的西班牙佈局的變化的對局,試在棋盤上擺一擺:

1.e4 e5
2.Nf3 Nc6
3.Bb5 a6
4.Ba4 b5
5.Bb3 Nf6
6.Nc3 Bc5
7.o-o o-o
8.Re1 Re8
9.h3 Bb7
黑方象b7,暗暗威著g2兵。

10.a4 bxa4
11.Nxa4 Ba7
12.Ng5 Re7
13.Bxf7+ Rxf7
14.Nxf7 Kxf7
15.b3 Qe7
16.Bb2 h6
17.c3 Qe8?
18.d4 exd4
19.cxd4 Rd8
20.e5 Ng8
21.d5 Ne7?
白方的d、e兩兵大大控制了王的退路,從而白方抓緊機會,造成一個美妙的殺局。

23.Qf3+ Kg6
24.Qe4+ Kf7
如黑方誤走21...Kh5,則22.Qg4#。

25.Qf4+ Kg6
26.Qg4+ Kf7
24.e5+! dxe5
25.dxe5+ Kf8
26.Qxg7#
白方象b2埋下伏筆,控制a1-h8大斜線。


--------------------------------------------------------------------------------

長數字記錄法

和短數字記錄法差不多,不過要加上出發的格子。例如:

1.e2-e4 e7-e5
2.Ng1-f3 Nb8-c6
3.Bf1-b5 a7-a6
.
.
.
.

下略
2008-05-21 3:39 am
請參考以下網頁:

國際象棋入門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639634

除了教你點玩外,還有基本戰術簡介、不少練習題.及記譜法。
2007-01-01 1:27 am
點解唔POST埋個網址出黎?
原有D係有圖,但E+都無左....
有個網址起碼都有得睇番,但E+就無....
唉~~
2006-12-24 9:44 pm
國際象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西洋棋


在公園裏一張刻有國際象棋棋盤的桌子


白方被「將死」
國際象棋,又稱為西洋棋,是一種二人對弈的完全訊息的戰略棋盤遊戲。估計共有1043至1050種棋局變化。國際象棋的棋盤由64個黑白相間的格子組成。黑白棋子各16個,多用木或塑膠製成,也有用石塊製作;較為精美的石頭、玻璃(水晶)或金屬製棋子常用作裝飾擺設。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規則
2.1 棋盤與棋子
2.1.1 走法
2.1.2 三個特殊規則
2.1.3 記法
2.2 勝負
2.2.1 將軍與將死
2.2.2 和棋
3 開局
3.1 開局的目標
3.2 開局的完成
3.3 開局的分類
3.3.1 開放性開局
3.3.2 半開放性開局
3.3.3 封閉性開局
3.3.4 印度防禦
3.3.5 黑方應對1.d4的其他防禦
3.3.6 側翼開局
3.3.7 異常開局
3.4 中局戰略
4 殘局
5 戰略
6 西洋棋的戰術
7 大師
8 大賽
9 參見
10 相關網站



[編輯] 歷史
國際象棋一般被認爲源自一種印度的遊戲——恰圖蘭卡(Chaturanga)。公元7世紀時它經蒙古傳入俄羅斯。穆斯林統治波斯後,它被帶到伊斯蘭的國家。10世紀時它傳到西班牙,11世紀傳到英國。15世紀末,現代國際象棋的規則逐漸成形。現代的玩法與19世紀時的大致相同。由於流傳已久,因此在各地與各時期產生不少的象棋變體規則。


[編輯] 規則

[編輯] 棋盤與棋子
國際象棋的棋盤為正方形,由32個深色和32個淺色方格交替排列組成。每邊8個方格。淺色棋格稱為「白格」,深色棋格稱為「黑格」,擺放棋盤時要使每位棋手的右下角為白格。

國際象棋的棋子也分為兩種顏色:淺色棋子稱為「白棋」,執白棋的棋手稱為「白方」;深色棋子稱為「黑棋」,執黑棋的棋手稱為「黑方」。對弈雙方各有16枚棋子,分別為一王、一后、雙象(或譯主教)、雙馬(或譯騎士)、雙車(或譯城堡)和八兵。

8
7
6
5
4
3
2
1
a b c d e f g h

[編輯] 走法
括號內為英文。

王(King)
王是全個棋局中最為重要的棋子。走法是橫直斜走均可,但每次只能走一格,且所走到的位置不可有對方棋子的威脅,否則會被視為「違規移動」(illegal move)。吃子與走法相同。
后(Queen)
后是棋局中最強的一個棋子,可橫直斜走,且格數不限。吃子與走法相同。
車(Rook)
一如中國象棋,車的走法是橫走或直走,格數不限。不可斜走。吃子與走法相同。
象(Bishop)
象的走法只可斜走,格數不限,但不可轉向。白格的象只可以在白格出現,黑格的象只可以在黑格出現。吃子與走法相同。
馬(Knight)
馬的走法和中國象棋相同,同樣是走「日」字,或英文字母大寫的「L」形:即先向左(或右)走1格,再向上(或下)走2格;或先向左(或右)走2格,再向上(或下)走1格。不同的是,西洋棋的馬沒有「絆馬腳」的限制。吃子與走法相同。
兵(Pawn)
兵的走法是,第一步向前可走一格或兩格,以後每次只能向前走一格,不可向後走。但吃對方棋子時,則是向位於斜前方的那格去吃,並落在那個格。



[編輯] 三個特殊規則
兵的升變(promotion)
當某方的兵走到對方的底線(即最遠離某方的一行)時,玩家可選擇把該兵升級為車、馬、象或后。
吃過路兵(en passant)
當一方的兵從原始位置向前一步走兩格時,如果所到格的同一橫線的相鄰格有對方的兵時,則後者可以立即吃掉相鄰的前者,但是佔據原來位置的斜前方那一格,而不是前者原來佔據的那格。不過可「吃過路兵」的一方必須在對方走棋後的下一步馬上吃,否則就永遠失去「吃過路兵」的機會。

白兵「吃」黑方的「過路兵」 (1...c5 2.dxc6 e.p.)
王車易位(castling)
把王向車的方向打橫移動兩格,再把車直接移到王的另一側,放在王的相鄰一格。如果王與車之間有兩個格的稱為「王翼易位」(kingside castling),俗稱「短易位」(short castling);王與車之間有三個格的稱為「后翼易位」(queenside castling),俗稱「長易位」(long castling)。

[上圖] 王翼易位/短易位: O-O

[上圖] 后翼易位/長易位: O-O-O
某方如果發生以下情況之一後,則永遠喪失王車易位的權利:
王被移動過。
參與易位的車被移動過。
如果發生以下情況之一,則暫時不能王車易位:
當王被將軍時
王和參與易位的車之間有棋子;
王所在的格,或易位時王將要經過的格,或易位後王將佔據的格,正在受到對方的一個或幾個棋子的進攻。
[編輯] 記法
棋盤的每一個格子由一個坐標來標識。橫向的一排方格稱為一「行」(rank),縱向的一排方格稱為一「列」(file)。

棋盤上由同色方格斜角相連而形成的斜行稱為「斜線」(diagonal)。棋盤上的斜線共有26條,長短不一。最長的斜線有8格,最短的2格。斜線用始末兩端的方格代號表示,例如a1-h8斜線、ci-h6斜線。a1-h8斜線和h1-a8斜線又稱「主斜線」(main diagonal)或「大斜線」(long diagonal)。

為了便於記錄棋譜,棋盤上離白方最近的那一行定為1,最遠的那一行定為8。位於白方最左邊的那一列定為a,最右邊的那一列定為h。這樣,白方左下角的第1格的坐標就是a1,白方王所在的原始位置就是e1,黑方后所在的原始位置就是d8。

除兵以外,每種棋子都用一個英文字母表示:

K代表王,
Q代表后,
R代表車,
N代表馬,
B代表象。
兵則不用字母表示。
記錄王車易位,則以O-O表示短易位,以O-O-O表示長易位。
目前通用的代數記譜法(algebraic notations)是先寫棋子的字母,再寫由哪格走到哪格。例如Ng1-f3,表示馬由g1格走到f3格。

也可以簡略地只寫目的地,不寫來源地。例如Rd3表示車走到d3格。

當一方有兩個同樣的棋子可以到達同一個方格時,則需要寫出所走棋子起始格的行或者列,例如Rad3表示在a3的車走到了d3。

如果一方吃掉對方的棋子,則記譜時加上x。例如Bb5xc6或Bxc6,表示原先位於b5格象走到c6格,並且「吃」了對方的一個棋子。

「將軍」時,記譜時加上+。例如Qc5+表示后走到c5格並且「將軍」對方的王。

其他一些常用的記錄棋譜的記號還有:

# 或++ 表示將死(checkmate)。
1/2-1/2 表示棋賽的結果是和棋。
1-0 表示棋賽的結果是白方勝。
0-1 表示棋賽的結果是白方輸。
正式的計時比賽中,如果一方所剩的時間不到5分鐘,則此方可以允許不再記譜。

[編輯] 勝負
[編輯] 將軍與將死
當一方的棋子威脅對方的「王」時,即下一步就可以把對方的「王」吃掉時,稱為「叫將」、「照將」、「打將」或「將軍」(check)。此時對方要設法解除對「王」的威脅:一是把攻擊王的棋子吃掉,二是移動「王」到另一格去,三是用自己的其他棋子把攻擊「王」的棋子擋住。當一方的「王」無路可走時,成為被「將死」(checkmate)。

[編輯] 和棋
由西洋棋世界聯合會 (World Chess Federation (FIDE))的規則所規定的「和棋」局面有以下5種:

其中一方雖然其「王」自身沒有被對方「將軍」,但是卻沒有合法的棋步可走。這種「和棋」稱「逼和」(stalemate)。
任何一方以任何合法著法都無法將死對方。這種「和棋」稱「死局」(dead position)。例如王對王單馬、或王對王單象等等。
一方提出和棋要求,並得到另一方的同意。這種「和棋」稱「協議和局」(drawn upon agreement)。
3次重複同一局面,包括兩種情況:1)即將第三次(或以上)重複;2)剛剛第三次(或以上)重複。由有權提出方提出。
在連續的50個回合內,雙方既沒有棋子被吃掉,也沒有兵被移動過。由有權提出方提出。
2006-12-24 7:59 pm
國際象棋棋盤是個正方形,由橫縱各8格、顏色一深一淺交錯排列的64個小方格組成。深色格稱黑格,淺色格稱白格,棋子就放在這些格子中移動。

注意:
右下角的一格必定為淺色。
一般來說格子的顏色為黑和白。但可用兩種不同的顏色代替。
開局時,棋子的位置如上圖。
雙方的后必須各自在自己顏色的格子上,面對對方的后。
雙方的王必須各自在與自己顏色不同的格子上,面對對方的王。
2006-12-24 7:50 pm
國際象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Staunton_chess_set.jpg/180px-Staunton_chess_se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西洋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1/ChessTable.png/180px-ChessTable.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在公園裏一張刻有國際象棋棋盤的桌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b/Checkmate.jpg/180px-Checkmat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白方被「將死」
國際象棋,又稱為西洋棋,是一種二人對弈的完全訊息的戰略棋盤遊戲。估計共有1043至1050種棋局變化。國際象棋的棋盤由64個黑白相間的格子組成。黑白棋子各16個,多用木或塑膠製成,也有用石塊製作;較為精美的石頭、玻璃(水晶)或金屬製棋子常用作裝飾擺設。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規則

2.1 棋盤與棋子

2.1.1 走法
2.1.2 三個特殊規則
2.1.3 記法
2.2 勝負

2.2.1 將軍與將死
2.2.2 和棋
3 開局

3.1 開局的目標
3.2 開局的完成
3.3 開局的分類

3.3.1 開放性開局
3.3.2 半開放性開局
3.3.3 封閉性開局
3.3.4 印度防禦
3.3.5 黑方應對1.d4的其他防禦
3.3.6 側翼開局
3.3.7 異常開局
3.4 中局戰略
4 殘局
5 戰略
6 西洋棋的戰術
7 大師
8 大賽
9 參見
10 相關網站



[編輯] 歷史
國際象棋一般被認爲源自一種印度的遊戲——恰圖蘭卡(Chaturanga)。公元7世紀時它經蒙古傳入俄羅斯。穆斯林統治波斯後,它被帶到伊斯蘭的國家。10世紀時它傳到西班牙,11世紀傳到英國。15世紀末,現代國際象棋的規則逐漸成形。現代的玩法與19世紀時的大致相同。由於流傳已久,因此在各地與各時期產生不少的象棋變體規則。

[編輯] 規則

[編輯] 棋盤與棋子
國際象棋的棋盤為正方形,由32個深色和32個淺色方格交替排列組成。每邊8個方格。淺色棋格稱為「白格」,深色棋格稱為「黑格」,擺放棋盤時要使每位棋手的右下角為白格。
國際象棋的棋子也分為兩種顏色:淺色棋子稱為「白棋」,執白棋的棋手稱為「白方」;深色棋子稱為「黑棋」,執黑棋的棋手稱為「黑方」。對弈雙方各有16枚棋子,分別為一王、一后、雙象(或譯主教)、雙馬(或譯騎士)、雙車(或譯城堡)和八兵。







8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3/Chess_rdl40.png/30px-Chess_rd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8/Chess_ndd40.png/30px-Chess_nd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f/Chess_bdl40.png/30px-Chess_bd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f/Chess_qdd40.png/30px-Chess_qd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6/Chess_kdl40.png/30px-Chess_kd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2/Chess_bdd40.png/30px-Chess_bd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d/Chess_ndl40.png/30px-Chess_nd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Chess_rdd40.png/30px-Chess_rdd40.png


7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Chess_pdd40.png/30px-Chess_pd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f/Chess_pdl40.png/30px-Chess_pd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Chess_pdd40.png/30px-Chess_pd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f/Chess_pdl40.png/30px-Chess_pd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f/Chess_pdl40.png/30px-Chess_pd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Chess_pdd40.png/30px-Chess_pd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f/Chess_pdl40.png/30px-Chess_pdl40.png


6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Chess_pdd40.png/30px-Chess_pd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5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4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d/Chess_pll40.png/30px-Chess_pl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3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Chess_d40.png/30px-Chess_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2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d/Chess_pll40.png/30px-Chess_pl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6/Chess_pld40.png/30px-Chess_pl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d/Chess_pll40.png/30px-Chess_pl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6/Chess_pld40.png/30px-Chess_pl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e/Chess_l40.png/30px-Chess_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6/Chess_pld40.png/30px-Chess_pl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d/Chess_pll40.png/30px-Chess_pl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6/Chess_pld40.png/30px-Chess_pld40.png


1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7/Chess_rld40.png/30px-Chess_rl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6/Chess_nll40.png/30px-Chess_nl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5/Chess_bld40.png/30px-Chess_bl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4/Chess_qll40.png/30px-Chess_ql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2/Chess_kld40.png/30px-Chess_kl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Chess_bll40.png/30px-Chess_bll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2/Chess_nld40.png/30px-Chess_nld40.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8/Chess_rll40.png/30px-Chess_rll40.png



a
b
c
d
e
f
g
h
[編輯] 走法
括號內為英文。

王(King)
王是全個棋局中最為重要的棋子。走法是橫直斜走均可,但每次只能走一格,且所走到的位置不可有對方棋子的威脅,否則會被視為「違規移動」(illegal move)。吃子與走法相同。

后(Queen)
后是棋局中最強的一個棋子,可橫直斜走,且格數不限。吃子與走法相同。

車(Rook)
一如中國象棋,車的走法是橫走或直走,格數不限。不可斜走。吃子與走法相同。

象(Bishop)
象的走法只可斜走,格數不限,但不可轉向。白格的象只可以在白格出現,黑格的象只可以在黑格出現。吃子與走法相同。

馬(Knight)
馬的走法和中國象棋相同,同樣是走「日」字,或英文字母大寫的「L」形:即先向左(或右)走1格,再向上(或下)走2格;或先向左(或右)走2格,再向上(或下)走1格。不同的是,西洋棋的馬沒有「絆馬腳」的限制。吃子與走法相同。

兵(Pawn)
兵的走法是,第一步向前可走一格或兩格,以後每次只能向前走一格,不可向後走。但吃對方棋子時,則是向位於斜前方的那格去吃,並落在那個格。



[編輯] 三個特殊規則

兵的升變(promotion)
當某方的兵走到對方的底線(即最遠離某方的一行)時,玩家可選擇把該兵升級為車、馬、象或后。

吃過路兵(en passant)
當一方的兵從原始位置向前一步走兩格時,如果所到格的同一橫線的相鄰格有對方的兵時,則後者可以立即吃掉相鄰的前者,但是佔據原來位置的斜前方那一格,而不是前者原來佔據的那格。不過可「吃過路兵」的一方必須在對方走棋後的下一步馬上吃,否則就永遠失去「吃過路兵」的機會。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b/b9/En_passant_anim.gif

白兵「吃」黑方的「過路兵」 (1...c5 2.dxc6 e.p.)

王車易位(castling)
把王向車的方向打橫移動兩格,再把車直接移到王的另一側,放在王的相鄰一格。如果王與車之間有兩個格的稱為「王翼易位」(kingside castling),俗稱「短易位」(short castling);王與車之間有三個格的稱為「后翼易位」(queenside castling),俗稱「長易位」(long castli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9/Cb_kingside.png

[上圖] 王翼易位/短易位: O-O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4/Cb_queenside.png

[上圖] 后翼易位/長易位: O-O-O

某方如果發生以下情況之一後,則永遠喪失王車易位的權利:

王被移動過。
參與易位的車被移動過。

如果發生以下情況之一,則暫時不能王車易位:

當王被將軍時
王和參與易位的車之間有棋子;
王所在的格,或易位時王將要經過的格,或易位後王將佔據的格,正在受到對方的一個或幾個棋子的進攻。
[編輯] 記法
棋盤的每一個格子由一個坐標來標識。橫向的一排方格稱為一「行」(rank),縱向的一排方格稱為一「列」(file)。
棋盤上由同色方格斜角相連而形成的斜行稱為「斜線」(diagonal)。棋盤上的斜線共有26條,長短不一。最長的斜線有8格,最短的2格。斜線用始末兩端的方格代號表示,例如a1-h8斜線、ci-h6斜線。a1-h8斜線和h1-a8斜線又稱「主斜線」(main diagonal)或「大斜線」(long diagonal)。
為了便於記錄棋譜,棋盤上離白方最近的那一行定為1,最遠的那一行定為8。位於白方最左邊的那一列定為a,最右邊的那一列定為h。這樣,白方左下角的第1格的坐標就是a1,白方王所在的原始位置就是e1,黑方后所在的原始位置就是d8。
除兵以外,每種棋子都用一個英文字母表示:

K代表王,
Q代表后,
R代表車,
N代表馬,
B代表象。
兵則不用字母表示。
記錄王車易位,則以O-O表示短易位,以O-O-O表示長易位。
目前通用的代數記譜法(algebraic notations)是先寫棋子的字母,再寫由哪格走到哪格。例如Ng1-f3,表示馬由g1格走到f3格。
也可以簡略地只寫目的地,不寫來源地。例如Rd3表示車走到d3格。
當一方有兩個同樣的棋子可以到達同一個方格時,則需要寫出所走棋子起始格的行或者列,例如Rad3表示在a3的車走到了d3。
如果一方吃掉對方的棋子,則記譜時加上x。例如Bb5xc6或Bxc6,表示原先位於b5格象走到c6格,並且「吃」了對方的一個棋子。
「將軍」時,記譜時加上+。例如Qc5+表示后走到c5格並且「將軍」對方的王。
其他一些常用的記錄棋譜的記號還有:

# 或++ 表示將死(checkmate)。
1/2-1/2 表示棋賽的結果是和棋。
1-0 表示棋賽的結果是白方勝。
0-1 表示棋賽的結果是白方輸。
正式的計時比賽中,如果一方所剩的時間不到5分鐘,則此方可以允許不再記譜。

[編輯] 勝負
[編輯] 將軍與將死
當一方的棋子威脅對方的「王」時,即下一步就可以把對方的「王」吃掉時,稱為「叫將」、「照將」、「打將」或「將軍」(check)。此時對方要設法解除對「王」的威脅:一是把攻擊王的棋子吃掉,二是移動「王」到另一格去,三是用自己的其他棋子把攻擊「王」的棋子擋住。當一方的「王」無路可走時,成為被「將死」(checkmate)。

[編輯] 和棋
由西洋棋世界聯合會 (World Chess Federation (FIDE))的規則所規定的「和棋」局面有以下5種:

其中一方雖然其「王」自身沒有被對方「將軍」,但是卻沒有合法的棋步可走。這種「和棋」稱「逼和」(stalemate)。

任何一方以任何合法著法都無法將死對方。這種「和棋」稱「死局」(dead position)。例如王對王單馬、或王對王單象等等。

一方提出和棋要求,並得到另一方的同意。這種「和棋」稱「協議和局」(drawn upon agreement)。

3次重複同一局面,包括兩種情況:1)即將第三次(或以上)重複;2)剛剛第三次(或以上)重複。由有權提出方提出。

在連續的50個回合內,雙方既沒有棋子被吃掉,也沒有兵被移動過。由有權提出方提出。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6: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4000051KK012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