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這首詩的起篇寫得不錯,但中後半則有無以為繼之感。詩旨是借自然之景以道衷曲、訴離情。起聯點出主題,簡潔明快,用詞恰好,個人覺得頗佳。第二句的隆字,是完全合適的用詞,意指“隆情厚誼”,可知是交情深厚的故舊。
闊別經年各西東
酬詩數首記情隆
(平仄暫時不論)
律詩中間兩聯,其中一個慣常的編排,是一聯寫景,一聯寫情,互為表裡。原稿中,由第二聯起,已有點類乎散文的筆法,由「言約」轉為「意露」,不是說白描、直敍的筆法不可入詩,但用在那處,用在那時是須要辨明的。此外,第二第三聯之間的聯繫,有點含糊;分工也不太清楚。這是「謀篇」的時候,考慮未詳之故,有點隨想隨寫的感覺。個人意見是,可借景以作寄託,用地理景致來表徵與友人分隔兩地之狀況,用自然生物的姿態來表徵人的感情,將原稿略作修改如後,以供參考:
河山遠近風光異
草木繁疏氣色同
(大家雖身處不同風光之地,各如草木般有繁疏之別,可是心意是相同的。)
物自欣欣何有意
思多切切是由衷
(是上聯的擴充發揮,在「意」上著墨,用比對方式表達。)
這兩聯都採用了對仗,對仗雖然是束縛,但其實反過來,也可以幫助修辭,讓寫的時候有軌可循,較易落筆,故未必一定是障礙的。
一首詩的尾聯就是全詩的總結,下結語有很多方式,可以抒情結尾,這種方式可增強詩篇的感染力,使看的人感到意味盈充。也可描寫(景、人、事都可)結尾,基本筆法就是以景結情,情不說出,意在其中,令人讀來感到韻味十足。更可以設問收篇,屬開放式的以不收為收,留下至大的聯想空間給看者。或是創出警策句收結,形式多樣,或屬點晴句;或為哲理句;或是宕開一筆,以出遠神;或是含蓄而意蘊深長等等。如李白《聽蜀僧濬彈琴》結句:“不覺蜀山暮,秋雲暗幾重”。是含蓄意蘊深長句。另外如蘇軾《題西林壁》結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以哲理句收篇。
原稿的結語,遣詞造語似感過「露」,失了韻味,有點墨濃意薄之感。而且有部份意思與首聯重複了,感覺有點累贅。構思了一個結語的方式,以供參考:
無情山水有情筆
一點靈犀紙上通
總的來說,這個嘗試的效果還是不錯的,雖然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但有不足才會有進步,有挑戰才會有樂趣呢。全詩修改後的面貌:
闊別經年隔西東,酬詩數首記情隆。
河山遠近風光異,草木繁疏氣色同。
物自欣欣何有意,思多切切是由衷。
無情山水有情筆,一點靈犀紙上通。
寫八句的律詩,「謀篇」是很重要的,即是先要立意,然後將每聯的分工訂清,選擇表達的方式手法,選擇起句與收篇的形式,到寫的時候,就要精心選配字詞,及考慮採用那些修辭的手法(如頂真、比喻、雙關)等等。多嘗試、多參考前人詩句,就是求進的唯一途徑,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