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莫內對後世的影響
1.印象派的創始者
回到法國後,1872年或者1873年,莫內以勒阿弗爾的一處風景為背景創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畫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陳列在巴黎馬蒙丹·莫內美術館(Musée Marmottan-Monet)。根據這幅畫的題目,藝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說法。
印象主義可說是歐洲繪畫史的一次大革命, 對近代繪畫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2.光與色彩的重大革新
印象主義畫家吸取當時科學上的光學理論,認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而產生的,在不同時間、環境、氣候等客觀 條件下,受不同光的變化而有各種不同色彩。透過寫生,發現過去一般不被注意的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色彩上引起了重大的革新。
欣賞莫內的油畫連作「麥草堆」、「白楊木」、「浮翁大教堂」等,最能看出這種特徵。他對同一主題反覆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寫生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與氣氛,光和色的高明度及鮮明感,交織成光與色彩的華麗交響詩。
3. 〝撇點式筆觸〞在印象派繪畫中的意義。
莫內擅於使用自由的、即興的多種筆觸。根據《印象派畫家的技法》一書所例舉的莫內筆法,在[格倫魯葉]一畫中即例舉了十九種不同的筆法﹔[拉查爾車站]例舉八種﹔[安提貝]例舉十一種。其筆觸形式有:結構性筆觸、薄塗筆觸、溝紋筆觸、網狀筆觸、摹擬筆觸、高光筆觸、方向性筆觸、混合筆觸、跳躍筆觸等。莫內運用這些複雜的筆觸,並沒有固定的方式,完全依照對眼前對象的感覺而定。同時因為是快速作畫,有些筆觸在畫布上混合了,有些則是分離的。這些筆觸重置或並置在畫面上﹐間雜「補色原理」的運用,以達到「視覺混合」的目的,使色彩發揮更光輝的效果。
總結這些複雜多變的筆觸,即是所謂的「印象派的撇點」。「撇點」可以看作是莫內筆觸的「原型」,亦是莫內的「簽名式」。「撇點」是不定形,不定向的;它傳達出主觀的、情緒化的、瞬間的、不安定的感覺。莫內用這種「撇點」來描繪所有的景物,因此在「撇點」中,隱含了莫內整個藝術觀念‑用主觀的情緒,去掌握瞬間光線的耀動之印象。
4.
莫內的《草地上的午餐》與《奧林匹亞》在近代美術史的意義。
莫內的裸身人物,並未在畫法上加以理想化,把血肉鮮明的肢體活生生的呈現在畫中,被大眾認為觸犯了道德禁忌。莫內採用戶外光線的感覺,缺乏戶內光線的明暗漸層,未使用傳統的「明暗法」把人體加以美化,過去迷人的女神在馬內筆下變成了血肉鮮明的肉體。另外,莫內趨近平面化的人體表現方式,也顯然是有意向傳統藝術準則挑戰,此點尤為當時的批評家所不容。
莫內的畫風是一項革命性的預言,也挑戰了當時人們所力加保護的穩定的價值觀;對此,左拉、波特萊爾等文學家曾大力加以護衛,一群年輕畫家(印象主義者)在馬內作品中,看出了新繪畫應走的方向。寫實主義是十九世紀的時代思潮,莫內繼續此種趨勢,主題則傾向都市化的生活內容。在政治邁向民主化的同時,寫實主義是藝術的民主化運動。馬內則提出了「應該怎麼畫」的問題,乃更為繪畫本質得追求。
5.永恆與人類的文化親和力
莫內一生遺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86年的生涯,生命力旺盛,創作量龐大。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的作品。莫內的風景畫--<日出-印象>,就是描繪他看日出的感覺。這幅畫在1874年公開展出後,引發了許多爭論。
莫內這幅畫是描繪一個橘紅色的太陽正緩緩昇起,水面有三艘小艇,其中一艘僅能模糊的看出來,幾條線條表示波浪,完全沒有過份的誇張,但卻把細節簡化、單純化了,使我們的想像,能逃開過份的贅述誇飾。看到太陽掙扎著想要穿出濃霧,我們的想像開始被挑動,就好像莫內被挑動的心一樣。
隨著印象派誕生一百多年來受人們的喜愛,莫內成為享譽全球的繪畫大師,他畫中的各種的風景、光波粼粼的水景、花開的原野、在陽光下行樂度假的人們,吸引無數人的欣賞、驚嘆與靈感。莫內畫作的群眾魅力,深刻印證了藝術的永恆與人類的文化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