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的來源是咩?

2006-12-23 4:24 am
農曆新年的來源是咩?

回答 (3)

2006-12-23 4:45 am
✔ 最佳答案
農曆新年

慶祝或紀念活動
在新年前約五天,香港各大公園(最大的是維多利亞公園)都會有年宵市場,其中有乾貨(賀年飾物、創意貨品)及濕貨(賀年花卉),在大除夕晚會最熱鬧,近天光時貨品價格便會最便宜。另外,在大除夕晚,黃大仙祠會有大量善信男女等候至午夜,爭上「頭炷香」。大部份公共交通工具會在大除夕通宵行駛。

年初一時市內大部份商鋪均休息,食肆如果還營業的話也會特別昂貴,想在這天(和之後的兩天)購物的遊客是最愚蠢的。在街上只能見市民穿著鮮豔,拿著賀禮互相拜年,見面時會說「恭喜發財」(廣東話音譯 Kung Hei Fat Choy)。下午在金鐘天馬艦一帶通常會有花車巡遊。亦會有市民在近大埔的林村許願樹,買一份「五寶疊」,掛上樹上許願。

在年初二晚維多利亞海港會有煙花匯演,歷時約半小時,在尖沙咀、中環及灣仔海旁會看得最清楚,亦會有人租船在海中觀賞。年初二亦是車公誕,市民會在當天及初三往沙田車公廟祈福,亦會買風車求轉好運。

維多利亞公園:天后地鐵站 / 開放時間:大除夕之前五天開至約凌晨十二時,大除夕晚通宵 / 免費入場
黃大仙祠:黃大仙地鐵站 / 開放時間:每日0700-1730,大除夕晚通宵 / 電話:2327 8141 / 免費入場
天馬艦:金鐘地鐵站 / 免費入場
林村:大埔火車站,乘64K巴士在林村站下車 / 開放時間:每日0900-1800 / 免費入場,五寶疊一份$8至$10
尖沙咀海旁:尖沙咀地鐵站 / 全日開放 / 免費入場
中環海旁:中環地鐵站 / 全日開放 / 免費入場
灣仔海旁:灣仔地鐵站 / 全日開放 / 免費入場
沙田車公廟:大圍火車站,根據指示步行約8分鐘 / 開放時間:每日0700-1800 / 免費入場

食品

油角、煎堆、年糕、蘿蔔糕

由來
農曆新年是中國民族最重視的日子,春節的起源,是來自耳熟能詳的「年獸故事」。傳說中「年」是一種巨大而兇猛的怪獸,本來只是以牲畜為食,後來冬天食物短缺時,開始吃人,百姓不堪其擾,便決定想法子趕走牠。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這頭年獸原來害怕三樣東西,一是紅色,二是聲音,三是火光,於是人便想了一個辦法。冬天一到,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掛起紅色的桃木板,敲打器具發出很大的響聲,並在門口燃起熊熊的火。夜裏,當年獸正要覓食的時候,赫然發現家家戶的門前都有紅色和火光,又聽見吵雜的聲響,便嚇得頭不回的逃到深山裏,再也不敢出來了。

為防止年再來作怪,大家就這樣通宵守夜,第二天一早,逃過一劫的人們便開心的互道恭喜,並大肆慶祝。現在過年時在門上貼紅色春聯,放鞭炮,守歲等習俗,據說就是由這個傳說而來。

古人的「年」字是以「禾」及「千」兩個字組成的,意味著五穀豐盛,收成良好的意思,農民在歲晚時檢討過往一年的收成,亦對未來一年充滿期望,根據中國歷史文獻記載,自堯舜時代開始,人們就有在新年慶祝豐收、迎接新歲的民間風俗,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既定的傳統節日。

農 曆 新 年 又 稱「春 節」,即 農 曆 正 月 初 一 。 我 國 人 民 向 來 重 視 農 曆 新 年 。 農 曆 新年 的 盛 況 , 決非 陽 歷 新 年 ( 即每 年 陽 曆 1 月 1 日 ) 所 能 取 代 。
何謂「年」?為什麼要過農曆新年?許 慎 的 《說 文 解 字》說:「年 , 穀 熟 也 。從 禾 , 千 聲 」。 由 此 可 見 , 年 的 意 義 和 農 事 收 成 有 關 。 古 代 的 農 業 技 術 不 如 現 代 發達 , 中 華 文化 的 發 源 地 ─ 黃 河 流 域 ─ 氣 候 條 件 又 只 能 達 到 一 歲 一 熟 ( 穀物成 熟收割)。所 以 在 辛 苦 的 耕 種 過 後 , 收 成 的 季 節 通 常 也 就 狂 歡 慶 祝 一 番 。 這 樣 一 次 耕 耘 收 穫 的 周 期, 就 稱 為一 年 。 慶 祝 收 成 時 , 除 了 慰 勞 自 己 一 年 來 農 事 的 辛 苦 外 , 也 要 感 激 上 天 的 賜 與, 並 祈 求 來 年 能 有 同 樣 的 豐 收。

由 此 可 見, 古 代 的 人 過 年 是 為 了 慶 祝 收 成及 祁 求 來 年豐 收 , 久而 久 之 , 每 年 慶 祝 的 日 子 逐 漸 演 變 成 農 曆 新 年 節 日。

「春聯」 是以 紅 紙 為 底 的 對 聯, 用 墨 汁 或 金 粉 寫 上 吉 祥 的 對 句 ,在 新 年 期 間 貼 在 大 門、牆 壁 、 房 門 、 倉 、 廚 等 地 。 春 聯 的 內 容 要 講 求 對 句 工 整 , 含 意 吉 祥, 可 算 是 中 國 文 學 的 一 種 特 殊 文 體 。

歷 史 上 第 一 幅 春 聯 , 是由 蜀 主 孟 昶 (919─965年) 創 作 的 。 五 代 以 前 , 過 年 時 人 家 都 在 門 上 掛 驅 邪 的 桃 符 。 據 《 宋 史 》 「 蜀 世 家 」 記 載, 有 一 年 過 年, 孟 昶 命 令 宮中 大 學 士 辛 寅 遜 題 詞 在 桃 符 上 ,但 昶 以 其 非 工 , 自 命 筆 題 云 :

『 新 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明 太 祖手 寫 的 春 聯 。 相 傳 明 太 祖朱 元 璋 某 年 除 夕 微 服 出 巡, 看 到 家 家戶 戶 貼 出 了紅 色 的 春聯 , 一 派 昇平 景 象 , 心 中 十 分 喜悅 。 偶 然 間 看 到 一 戶 人 家 尚 未 貼 春 聯 , 經 過詢 問, 原來 此 戶 主以 閹 豬 為 業, 自己 不識 字 不 會 寫 春 聯 ,也 沒有請人代 寫。朱 元 璋 一 時 詩 興 大發, 要 過 筆 墨,便 寫 入 了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的 對 聯 , 然 後 投 筆 而去 。 後 來 這 戶 人 家 知 道 這 是御 筆 親 書 的 對 聯 , 就 裱 背 起來 , 掛 在 中 堂 上 , 燒 香 敬 奉 。

其 他 春 聯﹕

一門天賜平安福; 四海人同福壽春。

年拋造物甄陶外, 春在先生杖履中。

爆竹一聲除舊歲, 桃符萬戶更新年。

近新歲歲歲招財進寶, 賀吉年年年溢彩生輝

百里江山千卷畫 ,三江勝景萬家春
2006-12-23 4:35 am
春節,指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的節日,是東亞許多地區傳統上慶祝新的一年的節慶。並為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朝鮮、韓國、蒙古、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等地最重要的節慶之一。
春節的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但口頭上多稱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農曆新年則稱為「元旦」,意即一年的頭一天。
中國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廢陰曆改以陽曆紀年,曾試圖禁止人民慶祝農曆新年,但因民間的堅持而未果。後在袁世凱主政期間,將1月1日定為新年元旦,以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但老百性照舊「過新年」,作家們照舊寫「過元旦」。「春節」一詞真正廣為流行還是在1949年之後。農曆新年現在也被稱為農曆新年、舊曆年。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廢除農曆新年,並曾禁止民間慶祝。
春節在越南語稱「Tết Nguyên Đán」(節元旦)、日語稱「旧正月」、韓語稱「설날」(即新年之意)。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2/Chinatown_london.jpg/350px-Chinatown_londo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春節時分之倫敦中國城





目錄[隱藏]

1 定義
2 假日
3 日期
4 起源
5 小年大年
6 傳說
7 習俗

7.1 北京等地
7.2 廣東
7.3 香港
7.4 台灣
7.5 革命化的春節
7.6 少數民族習俗
7.7 其他國家習俗
8 公共假期

8.1 中華人民共和國

8.1.1 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
8.2 台灣
8.3 馬來西亞
8.4 新加坡
9 春節的限制
10 參考文獻
11 參看
12 外部連結



定義
春節的定義有三種:

最狹義的說法,春節僅指正月初一。
第二種說法是配合政府訂定之假期,大致以除夕至正月初三為春節假期。
第三種是傳統習俗上的春節,從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開始,直到新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



[編輯] 假日

以往在華人社會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雖然今天的春節在很多地方已被聖誕節等西方節日看齊,但仍然是高度受重視的節日之一。
在中國大陸,政府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

日期
春節在各地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和其他東亞各國一樣過舊曆年,但1873年之後日本改採格里曆,原本的新年活動亦隨之更改到公曆1月1日。參見日本新年。
傳統上,每個農曆年都有一隻動物作為當年象徵,稱為十二生肖;陰、陽曆對照表如下:



生肖
地支
春節日期



1996年2月19日
2008年2月7日



1997年2月7日
2009年1月26日



1998年1月28日
2010年2月14日



1999年2月16日
2011年2月3日



2000年2月5日
2012年1月23日



2001年1月24日
2013年2月10日



2002年2月12日
2014年1月31日



2003年2月1日
2015年2月19日



2004年1月22日
2016年2月8日



2005年2月9日
2017年1月28日



2006年1月29日
2018年2月16日



2007年2月18日
2019年2月5日
正月的一些日子亦有不同的別稱:

初一為雞日
初二為狗日
初三為豬日
初四為羊日
初五為牛日
初六為馬日
初七為人日
初八為榖日

起源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臘祭);一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節慶的時間相信和農業勞作影響有關;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穀穗成熟的形象。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一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不同時期春節的時間也不一樣。夏朝為歲首;商朝為四季大祀中的冬祀。也有說古代所謂「春節」,意思是春天的節序,曾經還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有時也泛指整個春季。漢武帝時推行太陽曆,才明確規定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以之為夏曆新年。[1]
春節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間游動。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小年大年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

小年,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參見討論頁中的說明),送灶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畫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來,就是請(買)一張新的灶王畫(畫上畫有灶王爺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亦有 敬神如在。
在中國北方,一般在農曆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日過小年。但在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同樣是漢族聚集地的省份,則往往於農曆臘月(十二月)二十四日過小年。因此,農曆小年在中國南北方不同地區並非是同一天。
大年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般認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

傳說


主條目:年獸
相傳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與一個叫做「年」的怪獸有關。

習俗
參看:Category: 新春習俗
春節的習俗多種多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e/Red_lanterns.JPG/180px-Red_lantern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過年要掛的紅燈籠

臘八:農曆臘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的節慶,作為「新年」即將到來的信號。傳統上,這一天要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參見臘八節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
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
拜祖先,上墳。
大掃除。一般在年廿八進行,即新年前2天至3天,該日要把家裡打掃乾淨,迎接春節。廣東俗語稱「年廿八,洗邋遢」。
貼上揮春、春聯、年畫,一些農村還要貼窗花。
吃年夜飯(團年飯)、守歲。
有些地方有賣懶的習俗,即「賣掉懶惰」,例如把麵糰放在椅子上,叫小孩坐上去,黏住屁股,象徵讀書時不會離開座位。
吃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
放鞭炮(炮仗)。
放煙花。
互相拜年。香港的一些傳統是初一後輩到長輩處拜年,通常是回男家。初二則回女家拜年,開年,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會在年初四繼續。
派紅包。(壓歲錢)
踩高蹺。
買年花。
敲鑼打鼓。
闔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過年。參見春運、恐歸族
年初三不拜年,香港習俗。年初三又名赤口,傳統上人們儘量不往人家拜年,免生口角。在香港,很多善男信女會到沙田車公廟祈福,轉轉風車,意喻轉出好運,祈求新的一年行好運,老少平安。
不買鞋。廣東民間習俗,指農曆一月不應購買鞋(因為「鞋」與廣東話的「唉」聲相似)。
吉祥話。春節期間,民眾見面都要說恭賀話。例如:恭喜發財、年年有餘、歲歲平安、步步高昇、大吉大利。
不動刀。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不洗澡,不打掃。一些傳統中,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或洗頭,也不能打掃,以免洗走或掃走運氣。
除舊迎新。添置一些新衣裳。
年初五迎財神,傳說財神會在這一天下凡送福。這一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盛行,90年代以來,某些大城市初五凌晨燃放的煙花爆竹規模已不下於除夕。
2006-12-23 4:31 am
農曆新年的來源,有根據,且豐富而多采多姿的傳說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年獸」的傳說。「年獸」是一個殘忍兇猛的野獸,古代人相信「年獸」在除夕夜時會出來吃人。傳說「年獸」極懼怕紅色、火光及吵雜的聲音,人們就在門上貼著紅紙條,並整夜點著火炬、燃放炮燭,來避開「年獸」。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恭喜」之聲不絕於耳,空氣中瀰漫著打敗「年獸」勝利與重生的喜悅。

為確保好運連連,每道年菜都取個吉利的好名字。這道菜名為「五福臨門」,象徵著長壽、財富、平安、智慧及好運。(照片提供:張素卿)
雖然一般人認為新年的慶祝活動是從除夕當天開始;事實上,相關的活動早從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就陸續展開了。傳說中的諸神在這一天會回天廷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年來的諸事。因此,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供品敬拜諸神,並燒紙錢以便提供諸神返回天廷的旅費。此外,還要在「灶神」的嘴巴四周塗上糖漿,以確保其向玉皇大帝報告時能多說些好話或是最起碼保持沉默。

臘月二十四日 送灶以後,過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厚,家庭主婦開始在住家四周張貼寫著吉祥話的「春聯」。人們也喜歡把方形的春聯貼倒,因為「倒」是「到」的同音異義字;因此,貼反的春聯象徵著春天及財富的到來。


傳說發糕頂端的裂縫越開,來年的財富越多。
長年居住在外的遊子,會在除夕夜之前趕回家,以便與家人共進豐盛的年夜飯。這個時候,家人會把裝滿錢的紅包送給家中的老人與小孩;也會全家人一起守歲來迎接新的一年。相傳守歲可以為父母親增壽,因此除夕夜通常都是徹夜不眠、燈火輝煌。而且,在古老的傳說裏,整夜點燈尚有嚇走年獸的用意。此外,有些家庭還會在午夜之後舉行宗教上的特別儀式,最後則通常會放一長串的鞭炮來歡迎新年。


對孩童而言,新年假期中最令人興奮的事就是收到紅包。
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是祭祀祖先、敬拜諸神,之後家中的年輕人必須跟長輩「拜年」。當天另一個重要活動,是穿上新衣走訪親朋好友,並祝賀「恭喜發財」;此時,也是一個和解的好時機,所有的新仇舊恨都必須在年節時分暫擱一邊。而新年假期中另一個特殊景象就是舞龍舞獅,我國自古就視「龍」為吉祥的象徵,並深信龍掌管降雨,因此舞龍可以保祐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此外,亦傳說龍跟獅子的頭可以驅逐邪魔。

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假如是新婚夫婦,丈夫必須伴隨妻子返家送禮。根據一個有趣的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以後,家家戶戶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便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此外,人們並在家中各處灑鹽、米,稱為「老鼠分錢」。

大年初五,新年的慶祝活動已接近尾聲,大夥返回各自的工作崗位。供桌上的供品都被拿下來,生活也漸漸恢復正常。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人們會在庭院或寺廟的中央準備祭品為玉皇大帝慶生。

就如同其他的節日般,食物在春節期間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春節的飲食習俗除追求色香味俱全以便犒賞自己及家人,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祈福並討個好兆頭。舉例而言,在除夕夜的年夜飯中,魚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因為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韭菜則代表「永久」;蘿蔔有「好運」的意思,而魚丸及肉丸則代表「團圓」。此外,年糕意味著「步步高升」,水餃則因為形狀像金元寶,春節吃水餃意味著為來年累積財富。

廟宇中擠滿上香祈求平安及好運的民眾。
然而,新年期間也並非可以毫無禁忌的歡樂。這段期間,有些迷信及禁忌仍深植於人們心中。例如:人們相信在大年初五前掃地,可能掃走屋內的好運與財富;此外,要儘量避免說不吉利的話或討論與「死」有關的話題;如不小心打破碗碟,要盡快地說「歲歲平安」,以便及時化解凶災;為祈求年年益壽,神壇上的香與蠟燭必須終日點亮;某些家庭禁用刀子與剪刀,因為這樣才能避免家人在使用刀剪時不小心受傷。

舞龍舞獅在新年假期中是很重要的娛樂活動。
過年期間,臺灣的大小廟宇都擠滿上香祈求來年平安及好運的民眾。有些廟宇在除夕的午夜時分會先關上大門;這時,門口聚集許多翹首引頸的民眾。俟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門就會被蜂擁的民眾推開,大夥爭先恐後的擠進,以便讓自己成為第一個將香插進香爐的人,因為傳說拔得頭籌的人可得到好運。

除夕的前幾天,遠赴他鄉工作及求學的遊子開始計畫著歸鄉的日期。為避免在返鄉途中遇到塞車,人們通常會提前啟程。運送返鄉旅客的火車、巴士及飛機總是班班爆滿。無論社會如何變遷,這個與家人團聚的觀念,仍然在新年慶典活動中占著最重要的地位。因此,無論旅程如何的勞累,一旦與家人團聚在桌前享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年夜飯時,所有的不便與辛勞都是值得的。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0203908 and http://www.gio.gov.tw/info/culture_c/culture35zh.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15:43: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2000051KK038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