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冬至
俗語說:冬大過年。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則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
冬至,又叫「短冬日」。因為在這天,白天最短,而晚上最長,所以又叫「最長的一夜」。「冬至」在周朝的時候已有,自漢朝以來,「冬至」更加隆重,直到唐朝,「冬至」更與新年並重,故現在民間會有「冬至大過年」之說法。
「冬至」是一家團聚的日子,「冬至」是大節日,故家中所有天神,祖先,地主都要大魚大肉地供奉,以感謝一年來的保佑。在祭祀神明與祖先後,全家人便開始聚嚏A而常吃的食品有湯圓,甜糯米粥,取其意為一家團圓,甜蜜快樂之意,而食湯圓又稱作「添歲」,即古時所稱的「亞歲」。
在古代,冬節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記載,又因為周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
「冬至」又稱為「至節」,因為它是「陰極之至」、是「陽氣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節日。又由於冬至過後,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冬節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另外,冬至又有如「亞歲」、「如正(新正)」、「履長節」等的稱呼,民間則多稱為「冬節」。又由於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於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參考資料:
http://www.kingofmaster.com/zjtd/display_content.php?id=2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