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美國有什麼生活習慣呢?

2006-12-21 4:47 pm
我要做專題設計,要找有美國的生活習慣,請問美國有什麼生活習慣呢?幫幫亡!(急)

回答 (3)

2006-12-21 7:23 pm
✔ 最佳答案
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其實好簡單,亦好刻板,不會如電影般多資多采,如果未同美國人生活過,單看資料是不會理解的。
一般美國人都好重視公平同及個人主義,每個人都會尊重別人的獨特性,而不會像中國人般喜歡人人都一樣,亦不會將自己認會對事情及價值觀強加於別人身,不過現實就好有趣,老美尊重個人獨立自主之餘,又喜歡將這種觀點影響其他民族及文化,這就是一般人感到的大美國主義,其實都幾予盾。
另外美國人都是好重視家庭的,因此聖誕節同感恩節就好重要,因為這是家人共聚的日子。因為美國人喜歡有自我的生活空間,所以一家人都好多時分開居住,就算同住都會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只在家人共聚時才會有家庭氣氛。
而美國人日常生活幾刻板,就要講下他們的生活習慣。美國人(以白種人為例),就較多喜歡住在郊區,只有較窮的人,及好有錢的人,才會住在市區。因為公寓住金貴,而且只租不賣,所以有錢人就會租公寓住,或置業才會選高尚住宅區如比華利山等。而窮人就住貧民區,是市區內設施好簡陋的地方,不過交通較方便,因為窮人沒有車所以就合適。
而因為一般市民都有車,所以就住得離市區遠的郊區,所以一早起身駕車返工是日常生活,美國人好少坐公車,市區內有地鐵才會因方便才坐,因為坐公車自主性不高,及會被人看成沒有獨立能力,是的,在美國沒有車或不懂駕車,是會被看成沒有獨立能力的,而獨立能力就是美國人最重視的生活文化。亦因此,人人都會自食其力,要靠人生活在美國是會被人看不起的,所以吃飯也是各自付賬,連父子同餐也是如此,不會靠人請,不如中國人就喜歡人請吃飯,因此請人吃飯不太普遍,因為對方不會感謝。不過請人參加派對就一定受歡迎,美國人基本上是派對民族,沒有派對是不行的。而派對就只在星期六週末。
講到渡週末,就是美國人必須的生活習慣,渡週末一般是派對、旅行、郊區或者到農村住宿等,亦會是家人共聚的日子,所以美國人流行發週薪,即是一星期領一次薪水,通常在星期六早上領支票或者銀行轉賬,薪金扣除租金保險及生活費外,餘額就會在渡週末的活動中花光了,之後那星期就刻板地上班。
上班時正如之前提及一早會駕車上班,不過之前就會吃一頓豐富早餐,一般都是幾隻雞蛋份量的炒蛋,加上煙肉及多士,果汁及咖啡,咖啡是很重要的,一早沒咖啡喝對美國人來說比死更難受。老美早餐是很大份的,因為美國人不太重視午餐,所以早餐就吃得多,午餐就只一份三文治加個水果,有時還不吃,而三文治一般在自己弄早餐時做埋,帶三文治上班在美國是好普遍的事。而晚餐就放工回家吃。美國人較少幫襯食店或者外出晚膳,因為要省生活費,一般都會在星期六發薪的時候,到超級市場購買足一星期的食物及日用品,之後就三餐都自己煮,因為都是超級市場的罐頭和凍肉,所以生活費是很輕的,而省下的金錢就渡週末同嘛。
所以美國人平日好少夜生活,收工就回家看電視和影碟,同一家人吃晚飯,亦少肯加班工作,因為翌日要早起駕車,收工亦要駕車,這些車程往往要成個小時,如果睡得遲早上沒精神駕車上高速公路就好危險。所以在美國,飲食業都是中國人做的,因為美國人不願工作時間長,而且工資高,而生意就通常要週末才旺,這就只有中國人才經營到飲食業的原因。
順帶一提,美國人習慣收支票,用支票或者信用卡購物,一眾生活上的交易都儘量在銀行賬戶上顯示,以便報稅,而較少事事都用現金,這又不同中國人喜歡收現金。在美國,購物總額大就一定要用支票或者信用卡支付,不收現金的。所以在美國,銀行戶口就等如一個人的身份,即是沒有銀行戶口就等於無身份,而人一生的收支都會記在銀行戶口中。
基本上上述的介紹都以白種老美為主,其實美國現時都有好多民族,她們的生活方式與白種人分別好大,可以說各自獨立成為一個社區,好像唐人街就是這般,所以就不能以上述一蓋而論。在唐人街其實生活就好唔同,基本上好香港化,或者中國化,有早荼飲添,而好多香港人就以為這都是美國人的生活,還以為自己好洋化,就真係好好笑,捱得慣麵包洋蔥才好認自己洋化啦!
參考: 百分百老作,歡迎抄襲翻錄,絕無版權問題。
2008-10-04 8:24 pm
bi la ba la bi li ba la仆死你啊媽!!!!!!!!!!!!!!!!!!!
2006-12-21 5:46 pm
 (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掐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
  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人们初次见面,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譬如说:“我叫玛丽·史密斯。”这时对方可以随便叫她“玛丽”或“史密斯小姐”。常见的情况是,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
  有时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不知如何称呼好,你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这时,对方会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热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尔逊,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别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萨利好了”。
  的确,美国人之间,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教授、怀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三)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美国入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谁想在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定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入的轻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对年龄的看法同我们大不相同。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有一次,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举行盛大聚会,宾客如云。当地一位名牌大学的校长与其母亲也光临盛会。留学生在欢迎辞中说:“××老夫人的光临使我们全体同学感到荣幸。”“老”字在中国是尊称,不料却触痛了这位老夫人,当时她脸色遽变,尴尬不堪,并从此再也不在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露面了。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和美国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四)社交场合女士优先
  美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这里姑且不论。但在社交场合中,她们总是会得到格外的优待。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欧洲中世纪骑士作风的影响;若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步行时,男子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边;进门时,男子应把门打开,请女子先进。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子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边,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总之,美国男子在社交场合同女子接触时,一方面事事尊重她们,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以显示男子的地位。
  (五)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不少到过美国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语言随处可闻,不绝于耳。
  在美国,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场里,售货员的脸上总是堆着笑容,当顾客进门时,他们会主动迎上来,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当顾客付款时,他们会微笑着道谢。最后还会以谢声送你离去。同样,顾客接过商品时也会反复道谢。
  美国人在一家人之间也是客气话不离口,不仅夫妻之间如此,对小孩子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这样,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
  美国人还习惯于对别人道“对不起”。当人们发生小摩擦时,一声“对不起”,常使芥蒂烟消云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等,美国人也会连声表示歉意。美国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请对方原谅。


收錄日期: 2021-04-16 13:51: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1000051KK005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