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常用的戰陣呢?

2006-12-21 5:31 am
例如鶴翼、長蛇等等。

回答 (2)

2006-12-21 6:51 pm
✔ 最佳答案

我找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介紹先秦到清朝的陣法,但篇幅很長,因此只節錄一些,請到我列出的參考資料看其他陣法。陣圖陣圖,看圖比較容易明白,可以試試在網上搜尋,建議參考《武經總要》、《古今圖書集成》等書籍,不過要到圖書館才較易找到。





“陣”是存在的,陣法是一種戰鬥隊形的配置,在古代戰爭短兵接戰的條件下,爲著要求戰場上統一的指揮和協同動作而産生的。中國古代很講求陣法,代有傳書。按照我國對古代軍陣進行鑽研的軍事學博士金玉國對“陣”的定義如下:所謂“陣”,就是軍隊在投入戰鬥時,根據地形條件、敵我實力等具體情況而佈置得戰鬥隊形,從基礎的一兵、一伍、一列開始,一直到全軍,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縱橫”。換句話說,陣就是各種戰鬥隊形的排列和組合。最早的陣應該是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狩獵活動之中。在我國奴隸社會中所使用的陣,在今天已經大多數湮沒在歲月的流逝之中,我們僅能通過古代典籍來對當時的陣進行類比、研究。。。下面筆者就介紹一些典型的或者機在比較詳盡的陣法。。。



戰國時期《孫臏兵法》集先人之大成,將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爲十陣。這“十陣”分別是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鈎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等。水陣和火陣講的是水戰和火戰的戰法,不是單純的戰鬥隊形,所以孫臏十陣實際上只有八種基本的戰鬥隊形。。。



方陣:方針是冷兵器時代,軍隊戰鬥的最基本隊形。大的方陣都由小的方陣組成,這就叫“陣中容陣”,孫臏認爲方陣應該“薄中厚方”,就是說方陣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間兵力少,可以虛張聲勢。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禦敵人進攻,方陣是一種攻防比較平衡的陣型。指揮等金鼓旗幟一般部署在方陣的後方。



圓陣:圓陣是爲了進行環形防禦的。金鼓旗幟部署在中央,沒有明顯的弱點。



疏陣:疏陣即疏散的戰鬥隊形,方陣圓陣等均可疏開爲疏陣。疏陣加大行列間距,通過多樹旌旗、兵器、草人,夜間多點火把,以少數的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



數陣:數陣就是密集的戰鬥隊形,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



錐形陣:就是前鋒如錐形的戰鬥隊形,錐形陣必須前鋒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可以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錐形陣又叫牡陣。



雁形陣:所謂雁形陣是一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是一種用來包抄迂回的陣型,但是後方的防禦比較薄弱。而向後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則是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如果兩翼是機動性比較強的騎兵,則在靜止時,可獲得處於中央步兵的保護與支援,而又可發揮進攻騎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亞歷山大在印度進行的會戰就是近似於這樣一種隊形。



鈎形陣,鈎形陣正面是方陣,兩翼向後彎曲成鈎形,保護側翼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攻擊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



玄襄陣:這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佇列間距很大,多數旗幟,鼓聲不絕,類比兵車行進的聲音,步卒聲音嘈雜,好像軍隊數量巨大,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





據說諸葛亮曾經壘石作八陣圖,據說魚腹江邊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遺迹,就是諸葛亮所遺留的八陣圖,結合關於諸葛亮八陣圖的隻言片語,進行合理類比,現代兵家認爲八陣是一種集團方陣,每個八陣都具有八個小陣分佈在中央的中陣四周的八個方向上,八陣的中央是大將,金鼓旗幟,以及直屬的兵馬,這就是中陣。每個小陣都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等代號。



而唐代的李靖則是在諸葛八陣的基礎上,編練六花陣。。。所謂六花陣,就是像“六出花”的陣型。中軍居中,中軍周圍分佈前軍、左軍、左虞侯軍、後軍、右軍、右虞侯軍,據《李衛公問對》記載,六花陣有圓陣、方陣、曲陣、縱陣、銳陣等陣型,這五種陣型各有五種變化,共有二十五種變化,大將可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攻防等需要採用不同的陣型。這也是我爲什麽認爲諸葛亮的“八陣”,還會有各種變化的原因之一。。。



平戎萬全陣: 是宋太宗趙光義親自製作並授予大將軍的,所以頗受重視。平戎萬全陣是由前後左中右五軍組成,約十七裏見方的正方形大陣(個人認爲此方陣如此拓展縱深,可壓縮敵人騎兵機動的空間)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陣勢的中央,加強戰車,組成三個車營增強步兵的防禦能力與攻擊能力,把騎兵部署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中央大陣。。。這是一種保守的防禦陣型,達到以步兵爲主力的宋軍可在平原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目的。



中軍大陣由三個方陣排列而成,是全陣的主力。。。每個方陣周長二十裏(折合360步×20=7200步)。每五步爲一“地分”,每“地分”用大車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另有無地分兵(即機動的預備隊)五千人居方陣中,每方陣共用步兵三萬六千六百八十人。三個方陣共十一萬零四十人,另外加望子(即觀察兵、陳望哨兵)二百四十人,總共步兵十一萬零二百八十人。。。



  前陣與後陣(即前鋒與殿后),各兩列騎兵。。。前列騎兵六十二隊,每隊五十騎,共三千一百名騎兵。後列六十二隊,每隊三十名騎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騎兵。兩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騎兵,另加探子(偵察)四十名騎兵,總共五千名騎兵。前後兩陣共一萬名騎兵。。。



  東西稍陣(即左、右翼),各兩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五十名騎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騎兵;後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三十名騎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騎兵。每陣共一萬名騎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騎兵,總共二萬零六百五十名騎兵。。。



  平戎萬全陣,所用兵力共十四萬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萬零二百八十人,前、後、左、右各陣騎兵三萬六百五十人),另外還有用作車營防禦的大車一千四百四十乘。該陣中軍大陣的正面寬約十七裏(每個方陣正面與縱深各五裏,方陣與方陣間隔一裏);前後兩陣每隊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約一十一裏零七十步(65步×62=4030步,折合11裏70步);左、右兩陣,每隊占地五十步,正面共約十七裏一百三十步(50步×125=6250步,折合17裏130步)。。。





疊陣是宋代四川吳氏兄弟創立,見於《宋史》,也是分爲三列,刀槍持長兵者居前,弓在後,最後爲神臂弩或者爲踏蹬弩。。。這是接近實戰要求的,作戰時,全軍跪坐,當敵接近至100步時,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這是爲了測距),若可入敵陣,則神臂弓手俱發.敵接近至70步時,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敵陣,則平射弓手俱發。。。當敵至拒馬,則槍兵與之肉搏。。。如此,使用遠端打擊武器層層攔截防禦,削弱敵騎兵迅速機動的能力,使野戰中步抗騎成爲可能。。。



戚繼光鴛鴦陣:12人爲最基本的戰鬥單位,這一陣形,最前爲兩個牌手,分別是長牌手、藤牌手(其中一個爲隊長),然後是跟著狼銑手兩名、再次是四個長槍手,最後是兩個短兵手。。。作戰時以藤牌防護遠端射擊兵器(這時候牌手面向敵人,其餘人排成縱隊,其餘人躲在牌手後面,),以狼銑爲進攻主力,以長槍取人性命,短兵是防止敵人進身,或者長兵疲憊時進攻的。。。鴛鴦陣的再抗倭戰鬥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鴛鴦陣是最基本的陣形,還有許多變化。。



  伏地陣:又名臥虎陣,每遇敵人來追時,退卻到水窮山阻的地方,由統將發令,忽地一面大旗仆倒,千旗齊仆到,瞬息萬人幾千人都貼伏在地上,寂不聞聲,積蓄士氣。。。敵軍追到,看不見一個太平軍,正在詫異徘徊,疑神疑鬼的時候,太平軍一聲號令,忽地一面大旗揚起,千旗齊起,萬人幾千人風湧潮奔,呼聲雷吼,轉面急趨,向敵猛撲,轉勝爲敗。太平軍曾在長沙、南昌、武昌等地屢用這一個陣法大敗清軍。。。而個人認爲,這一戰陣也特別適合冷熱兵器交雜的時代進行正面作戰。。。因爲伏地可以減少正面投影,減少敵人遠端火器的殺傷。。。


圖片參考:http://go.yenching.edu.hk/go_web.files/chihis/soldier.jpg


虎翼陣










圖片參考:http://www.agent-m.net/Images/23-6-728.gif


蛇蟠陣

2006-12-21 5:42 am
陣法是古代戰爭中,軍隊按照嚴格的編製所組成的戰鬥隊形。中國兵法云:「陣而後戰,兵法之常」。中國古代作戰是非常講究陣法即作戰隊形的,稱之為“佈陣”。所以,佈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剋敵制勝。

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有名的作戰陣法有三種:

  一、八陣圖 這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面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佈成八,復而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當年諸葛亮還用石頭在四川奉節布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為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為“八陣圖。”

  二、撒星陣 是南宋名將岳飛破金兵“拐子馬”的陣法。撒星陣的隊形布列如星,連成一排的“拐子馬”衝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破“拐子馬”。

  三、鴛鴦陣 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為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他把士兵分為三隊,當敵人進到百步時第一隊士兵發射火器;敵人進到六十步時第二隊士兵發射弩箭;敵人進到十步時第三隊士兵用刀矛向敵人衝殺。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作戰陣法從傳統的方陣向多兵種的集團陣法演變的過程。





古代陣法

◆ 鶴翼
鶴翼是古代戰爭常用陣形。不用猜也知道這是人類一定會發展出來的。因為這是專供包圍用的陣形。此種陣形,主將位於中央 (多半是弓步兵),兩側是副將。兩側最好使用機動力較強的部隊(騎兵為多),當敵人後方有我方部隊出現時,兩翼立刻可以拉長,跟我方部隊會合,立刻形成包圍。鶴翼是唯一可以發動一齊攻擊的陣形,其實嚴格說來,他說的就是要形成包圍圈。這種陣形的弓箭攻擊力較不集中,所以弓攻並不強。等一下會跟雁形去比較。

◆ 魚鱗
魚鱗是把兵團分成五到六段,一層強過一層的陣形。主將的位置是位於中後方。請注意,魚鱗跟錐形的不同點,就在於三角形的寬度,錐形較寬。而且魚鱗在前方的部隊,通常跟保護主將的是一樣是很密集的。這樣的排列造成跟錐形不一樣的結果。由於錐形的部隊比較散,所以互相推擠效果小,移動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魚鱗卻可以突擊(因為最前方的部隊很密集,全軍突擊時才不會被沖散。不用看也知道,魚鱗跟鶴翼都是"文官陣形",也就是主將不用在前面親自帶頭攻擊,而是躲在後面 (例如武田信玄,諸葛亮)。但是魚鱗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後一衝,立刻全軍潰散。因為背後露出太多了。

◆ 鋒矢
鋒矢顧名思義,就是在全軍形成鋒矢狀的樣子。主將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適合戰鬥力高的勇將帶領。由於最前面的箭頭部隊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擊陣形。請注意,所謂的突擊陣形,並不是只有這種陣形可以突擊,事實上所有陣形都可以下突擊令但是不見得能夠做到突擊效果 (全軍穿入敵陣不會被沖散),也就是說,真正戰場上有突擊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隊可以下突擊令。此外,此種陣形的後方是一個長蛇隊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動效果相當好,當然此陣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後露出太多)。

◆ 衝軛
衝軛顧名思義是車前方的橫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陣。把隊形排成X形有什麼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從前,左,右三方來的敵人,都如同前方一樣(請注意兩排的部隊前方朝東北跟西北方)。是個相當好的山地防守陣形 (因為也是線形,所以山地移動還夠快)。

◆ 長蛇
長蛇已經說過,是人的自然會發展出的陣形。這種隊形專為山地移動用。事實上攻擊,防守均不利。不過歷史上描述這種隊形常常會有,例如陳壽三國志:"孔明觀姜維陣形,勢如長蛇。"指的就是長蛇陣。

◆ 車懸
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這是第四次川中島戰爭時,上杉謙信所用之陣形。車懸不是指形態,指的是涵義。車懸是一種騎兵陣。軍隊排成不互相推擠的多列,然後可以輪番衝鋒。也就是說,這種是一種車輪戰法。謙信用此陣,說穿了就是要衝散信玄隊形,取信玄的性命。

◆ 雁形
雁形是英文字母V字型陣。兩翼相當近,所以弓箭攻擊效果奇佳。但是由於包角太小,所以無法包住敵人只能做射擊。此外,跟鶴翼相同,由於是線形構造,所以平地移動也不快。

◆ 勾形
看起來像是曬衣服的掛勾。由於雁形在山地移動很慢 (型態如同缺一小口的倒三角)。所以發展出此種山地裡的射擊陣形。山地裡的情況特殊,這種陣形其實看起來像是兩條長蛇,所以移動速度僅次於長蛇跟鋒矢。但是因為成為類似倒V的銳角,所以射擊還是很集中,可以當作射擊陣形。(注意,雁形跟勾形其實是V跟倒V,但是雁形隊伍排列厚實,勾形則類似兩條長蛇會合而成)。

◆ 箕形
箕形其實就是W形陣。W看起來像U (鶴翼陣)。只是裡面多了倒V。巧妙就在這裡。裡面的倒V多半是弓箭兵,長槍兵之類的遠距離攻擊兵種,所以可以在戰鬥時提供掩護,但是因為排法巧妙,所以不會在正面攻擊時打到自己人。但是可惜中間有個倒V所以無法做包圍,不能一齊攻擊。所以是一種由鶴翼與雁形發展出來的傷亡率小的平地陣形。

◆ 錐形
正三角形陣。不用多說了,這種陣形主將位置在前方,也是勇將陣形。在平地速度極快。可惜防守與攻擊力(不能有最大隊友支援,攻擊面小)都很差。這是騎兵在以最快速移動時,若不刻意排列,自然會產生的隊形。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28: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0000051KK036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