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找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介紹先秦到清朝的陣法,但篇幅很長,因此只節錄一些,請到我列出的參考資料看其他陣法。陣圖陣圖,看圖比較容易明白,可以試試在網上搜尋,建議參考《武經總要》、《古今圖書集成》等書籍,不過要到圖書館才較易找到。
“陣”是存在的,陣法是一種戰鬥隊形的配置,在古代戰爭短兵接戰的條件下,爲著要求戰場上統一的指揮和協同動作而産生的。中國古代很講求陣法,代有傳書。按照我國對古代軍陣進行鑽研的軍事學博士金玉國對“陣”的定義如下:所謂“陣”,就是軍隊在投入戰鬥時,根據地形條件、敵我實力等具體情況而佈置得戰鬥隊形,從基礎的一兵、一伍、一列開始,一直到全軍,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縱橫”。換句話說,陣就是各種戰鬥隊形的排列和組合。最早的陣應該是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狩獵活動之中。在我國奴隸社會中所使用的陣,在今天已經大多數湮沒在歲月的流逝之中,我們僅能通過古代典籍來對當時的陣進行類比、研究。。。下面筆者就介紹一些典型的或者機在比較詳盡的陣法。。。
戰國時期《孫臏兵法》集先人之大成,將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爲十陣。這“十陣”分別是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鈎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等。水陣和火陣講的是水戰和火戰的戰法,不是單純的戰鬥隊形,所以孫臏十陣實際上只有八種基本的戰鬥隊形。。。
方陣:方針是冷兵器時代,軍隊戰鬥的最基本隊形。大的方陣都由小的方陣組成,這就叫“陣中容陣”,孫臏認爲方陣應該“薄中厚方”,就是說方陣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間兵力少,可以虛張聲勢。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禦敵人進攻,方陣是一種攻防比較平衡的陣型。指揮等金鼓旗幟一般部署在方陣的後方。
圓陣:圓陣是爲了進行環形防禦的。金鼓旗幟部署在中央,沒有明顯的弱點。
疏陣:疏陣即疏散的戰鬥隊形,方陣圓陣等均可疏開爲疏陣。疏陣加大行列間距,通過多樹旌旗、兵器、草人,夜間多點火把,以少數的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
數陣:數陣就是密集的戰鬥隊形,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
錐形陣:就是前鋒如錐形的戰鬥隊形,錐形陣必須前鋒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可以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錐形陣又叫牡陣。
雁形陣:所謂雁形陣是一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是一種用來包抄迂回的陣型,但是後方的防禦比較薄弱。而向後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則是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如果兩翼是機動性比較強的騎兵,則在靜止時,可獲得處於中央步兵的保護與支援,而又可發揮進攻騎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亞歷山大在印度進行的會戰就是近似於這樣一種隊形。
鈎形陣,鈎形陣正面是方陣,兩翼向後彎曲成鈎形,保護側翼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攻擊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
玄襄陣:這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佇列間距很大,多數旗幟,鼓聲不絕,類比兵車行進的聲音,步卒聲音嘈雜,好像軍隊數量巨大,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
據說諸葛亮曾經壘石作八陣圖,據說魚腹江邊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遺迹,就是諸葛亮所遺留的八陣圖,結合關於諸葛亮八陣圖的隻言片語,進行合理類比,現代兵家認爲八陣是一種集團方陣,每個八陣都具有八個小陣分佈在中央的中陣四周的八個方向上,八陣的中央是大將,金鼓旗幟,以及直屬的兵馬,這就是中陣。每個小陣都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等代號。
而唐代的李靖則是在諸葛八陣的基礎上,編練六花陣。。。所謂六花陣,就是像“六出花”的陣型。中軍居中,中軍周圍分佈前軍、左軍、左虞侯軍、後軍、右軍、右虞侯軍,據《李衛公問對》記載,六花陣有圓陣、方陣、曲陣、縱陣、銳陣等陣型,這五種陣型各有五種變化,共有二十五種變化,大將可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攻防等需要採用不同的陣型。這也是我爲什麽認爲諸葛亮的“八陣”,還會有各種變化的原因之一。。。
平戎萬全陣: 是宋太宗趙光義親自製作並授予大將軍的,所以頗受重視。平戎萬全陣是由前後左中右五軍組成,約十七裏見方的正方形大陣(個人認爲此方陣如此拓展縱深,可壓縮敵人騎兵機動的空間)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陣勢的中央,加強戰車,組成三個車營增強步兵的防禦能力與攻擊能力,把騎兵部署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中央大陣。。。這是一種保守的防禦陣型,達到以步兵爲主力的宋軍可在平原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目的。
中軍大陣由三個方陣排列而成,是全陣的主力。。。每個方陣周長二十裏(折合360步×20=7200步)。每五步爲一“地分”,每“地分”用大車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另有無地分兵(即機動的預備隊)五千人居方陣中,每方陣共用步兵三萬六千六百八十人。三個方陣共十一萬零四十人,另外加望子(即觀察兵、陳望哨兵)二百四十人,總共步兵十一萬零二百八十人。。。
前陣與後陣(即前鋒與殿后),各兩列騎兵。。。前列騎兵六十二隊,每隊五十騎,共三千一百名騎兵。後列六十二隊,每隊三十名騎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騎兵。兩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騎兵,另加探子(偵察)四十名騎兵,總共五千名騎兵。前後兩陣共一萬名騎兵。。。
東西稍陣(即左、右翼),各兩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五十名騎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騎兵;後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三十名騎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騎兵。每陣共一萬名騎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騎兵,總共二萬零六百五十名騎兵。。。
平戎萬全陣,所用兵力共十四萬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萬零二百八十人,前、後、左、右各陣騎兵三萬六百五十人),另外還有用作車營防禦的大車一千四百四十乘。該陣中軍大陣的正面寬約十七裏(每個方陣正面與縱深各五裏,方陣與方陣間隔一裏);前後兩陣每隊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約一十一裏零七十步(65步×62=4030步,折合11裏70步);左、右兩陣,每隊占地五十步,正面共約十七裏一百三十步(50步×125=6250步,折合17裏130步)。。。
疊陣是宋代四川吳氏兄弟創立,見於《宋史》,也是分爲三列,刀槍持長兵者居前,弓在後,最後爲神臂弩或者爲踏蹬弩。。。這是接近實戰要求的,作戰時,全軍跪坐,當敵接近至100步時,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這是爲了測距),若可入敵陣,則神臂弓手俱發.敵接近至70步時,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敵陣,則平射弓手俱發。。。當敵至拒馬,則槍兵與之肉搏。。。如此,使用遠端打擊武器層層攔截防禦,削弱敵騎兵迅速機動的能力,使野戰中步抗騎成爲可能。。。
戚繼光鴛鴦陣:12人爲最基本的戰鬥單位,這一陣形,最前爲兩個牌手,分別是長牌手、藤牌手(其中一個爲隊長),然後是跟著狼銑手兩名、再次是四個長槍手,最後是兩個短兵手。。。作戰時以藤牌防護遠端射擊兵器(這時候牌手面向敵人,其餘人排成縱隊,其餘人躲在牌手後面,),以狼銑爲進攻主力,以長槍取人性命,短兵是防止敵人進身,或者長兵疲憊時進攻的。。。鴛鴦陣的再抗倭戰鬥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鴛鴦陣是最基本的陣形,還有許多變化。。
伏地陣:又名臥虎陣,每遇敵人來追時,退卻到水窮山阻的地方,由統將發令,忽地一面大旗仆倒,千旗齊仆到,瞬息萬人幾千人都貼伏在地上,寂不聞聲,積蓄士氣。。。敵軍追到,看不見一個太平軍,正在詫異徘徊,疑神疑鬼的時候,太平軍一聲號令,忽地一面大旗揚起,千旗齊起,萬人幾千人風湧潮奔,呼聲雷吼,轉面急趨,向敵猛撲,轉勝爲敗。太平軍曾在長沙、南昌、武昌等地屢用這一個陣法大敗清軍。。。而個人認爲,這一戰陣也特別適合冷熱兵器交雜的時代進行正面作戰。。。因爲伏地可以減少正面投影,減少敵人遠端火器的殺傷。。。
圖片參考:
http://go.yenching.edu.hk/go_web.files/chihis/soldier.jpg
虎翼陣
圖片參考:
http://www.agent-m.net/Images/23-6-728.gif
蛇蟠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