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睡覺叫[搵周公]?

2006-12-21 5:22 am
為什麼睡覺叫[搵周公]?
如果有故事更好..

回答 (3)

2006-12-21 5:37 am
相信大家對呢個形容詞絕對唔會陌生的,每逢瞓覺做夢嗰陣,總會跟〝周公〞扯上關係,究竟〝周公〞係何許人呢?

原來〝周公〞喺 中國 歷史上真有其人,佢係 周朝人 ,名 姬旦 〈 周公旦 〉,是 周文王 的兒子,他輔助 武王 滅 紂 ,建立〝周王朝〞 。〝周代〞的〝禮樂制度〞,相傳是由 周公 制訂,為 孔子 推崇,他更常以夢見 周公 說明《周禮》的重要,即睡覺也不忘守禮。而「夢〝周公〞」一詞出於《論語》〈述而〉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 周公 。」 孔子 年輕時,力行 周公 〝禮樂之道〞,因年老而對施行〝周公之道〞有時不我與之感,故不再夢見 周公 。「夢〝周公〞」表示緬懷先賢,今「捃〝周公〞」更引申為睡覺、作夢的意思。

睡 眠 、 做 夢 , 俗 語 叫 做 「 夢 周 公 」 , 或 「 去 見 周 公 」 。

究 竟 , 「 周 公 」 與 「 夢 」 有 何 關 係 ? 周 公 者 , 姓 姬 名 旦 也 , 周 文 王 子 , 輔 助 武 王 滅 紂 , 建 周 王 朝 , 封 於 魯 。 周 代 的 禮 樂 制 度 , 便 相 傳 周 公 所 制 訂 。 為 孔 子 推 崇 。 《 論 語 ‧ 述 而 》 : 「 子 曰 : 『 甚 矣 吾 衰 也 ? 久 矣 吾 不 復 夢 見 周 公 。 』 」

由 此 可 見 孔 子 對 周 公 之 仰 慕 , 至 形 於 夢 寐 。
後 世 便 以 「 夢 周 」 來 緬 懷 先 賢 , 再 引 申 為 睡 覺 之 代 詞 。
晉 ‧ 劉 琨 《 重 贈 盧 諶 》 詩 : 「 中 夜 撫 枕 歎 , 想 與 數 子 遊 。
吾 哀 久 矣 夫 , 何 其 不 夢 周 ? 」 南 朝 ‧ 梁 ‧ 簡 文 帝 《 請 尚 書 左 丞 賀 琛 奉 述 旨 毛 詩 義 表 》 : 「 故 東 魯 夢 周 , 窮 茲 刪 採 。 」 唐 ‧ 元 稹 《 聞 韶 賦 》 : 「 夢 周 公 而 不 見 , 想 聖 德 而 思 齊 。 」

有 人 更 省 略 「 夢 」 , 以 「 周 公 」 稱 之 , 如 唐 ‧ 盧 仝 《 走 筆 謝 孟 諫 議 寄 新 茶 》 詩 : 「 日 高 丈 五 睡 正 濃 , 軍 將 打 門 驚 周 公 。 」 爽 脆 簡 略 之 至 。


有人在睡覺時夢話連篇,有人清醒後敘述夢中情境繪聲繪影,甚至故作玄虛,當然也有駭異驚悚。夢,千古以來令人類大惑不解。
★夢周公

 中國古籍最有名的「夢」話,是《論語》〈述而〉篇的「夢周公」: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年輕時力行周公禮樂之道,如今已經衰老,時不我予,再也無心施行周公之道,由於不再有此心思意念,所以就不再夢見周公了。這當然是指「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後人因此就以「夢周公」一詞來形容「睡覺」一事。


夢周公一詞原本是語出孔子,
論語記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述而)
後人引申有見賢思齊的意思,
如:晉人劉琨"重贈盧諶"詩:"吾哀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或:唐人元稹"聞韶賦":"夢周公而不見,想聖德而思齊."
可見所謂"夢周公"一語,
本意應是指有在夢中而見賢思齊的意思,
但經過長久語言的流轉,卻將思齊的給弄丟了,只留下作夢的部分,成為今日的語彙.
(其實今日所謂夢周公也不完全是專指打瞌睡而已,睡覺亦是可用於此)
2006-12-21 5:27 am
中國古籍最有名的「夢」話,是《論語》〈述而〉篇的「夢周公」: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年輕時力行周公禮樂之道,如今已經衰老,時不我予,再也無心施行周公之道,由於不再有此心思意念,所以就不再夢見周公了。這當然是指「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後人因此就以「夢周公」一詞來形容「睡覺」一事。

意思是孔子很仰慕周公,常常夢見周公,但是孔子漸漸衰老後
就不在夢見周公了 所以 後人就把睡覺形容成「夢周公」的由來

周 周公姬旦(?~西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餘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髮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參考: me
2006-12-21 5:27 am
搵周公的始末

周公(姬旦),可說是我們中國人推從的「立德、立言、立功」這三不朽集於一身又最接近完人的典範。
周公姓姬名旦是商朝末期西伯侯(西岐)姬昌(周文王)的四子,其上有三兄下有四弟,分別是長子伯邑考(其父被軟禁與朝歌時前往探望被商紂給剁成肉醬,有一說是其父將其毒死以表示對紂王的忠心)。

次子發(周武王)、三子管叔鮮、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鐸、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允季載(加上叔是武王故後其子誦稱其眾叔父以領地稱之,他們的名是領地後的字,如管叔鮮,他是姓姬名鮮)。

而周公之所以被後人尊稱為周公,是因為他是十兄弟中最能孝順恭悌、賢德、多才藝、領地被其父封在周地,故後人多以周公稱之。

滅紂的前幾年,因天下尚未安定,當時有許多商朝舊部佔地為王,故武王日夜憂慮,終於不支生了一場大病,加上患了「失眠症」。自覺不久於人世,於病榻前將周公喚到床前對他說:「旦!你是我兄弟中,最具賢能的人,現在上天和祖宗以注定我的命運;我死的話,什麼都能放心,獨獨這國家是我最不放心的,如果我傳位於你,國家自當強盛興旺,你知道的父上將基業傳於我,就好像農民耕種,希望的是能有所收穫,如若無成,便是使祖宗不得享受配天的祭祀,此時你就不要謙讓,否則我就上無以追先人之德,下無以慰萬民之望。」

周公礙於武王重病在身不好辯駁推辭,只得拱手立於床邊,以簡單一句「不可行」謙讓於武王,後武王又找了周公數次,但周公仍然謙讓不受,武王只得立親子誦為太子。

武王卒後其子誦即位(周成王),當時成王年幼,周公怕各地諸侯會趁機犯上作亂,故以叔父攝政監國,豈知此舉卻招到其弟們的誤會,到處散佈謠言說周公想趁機竊國,管叔鮮等更聯合東方的武庚起兵叛亂,周公見於此立即發兵,用了三年時間,平定天下各地叛軍,後周公當了七年的攝政,此時已是天下大定,物豐民康,此時周公毅然將大權交還已行過冠禮的成王,世人對其大公無私之德與大義滅親之舉大為欽佩。

夢周公
睡眠、做夢,俗語叫做「夢周公」,或「去見周公」。究竟,「周公」與「夢」有何關係?周代的禮樂制度,便相傳周公所制訂。為孔子推崇。《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由此可見孔子對周公之仰慕,至形於夢寐。後世便以「夢周」來緬懷先賢,再引申為睡覺之代詞。

周公之禮
周公一生最大的貢獻,便是「制禮作樂」,禮的用意在於引導個人行為能中規中矩,不至行為偏差,理的規範上自敬天祭祖,下自婚喪喜慶日長舉手投足,樂的方面在於抒發情感,不至於過度壓抑導致積壓成疾,可說是中國人至今亦遵循的。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04: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20000051KK036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