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24年2月金庸生於海寧縣袁花鎮一個富有的家庭。查文清...金庸祖父,清光緒丙戌年進士,曾在江蘇丹陽任知縣,後因"丹陽教案"而辭官回鄉。
當年不少外國傳教士紛紛湧入中國,沿海更甚,此傳教士常欺壓百姓,官府攝於列強淫威, 往往視而不見。終於忍無可忍,在丹陽,數百名憤怒的群眾圍攻當地教堂,并一把火將其焚燒,此就是轟動一時的"丹陽教案"。
事發之後查文清的上司為了向外國傳教士交代,准備處斬為首二人,查文清頗感為難,思來想去,尋得兩全之策,先差人秘密通知為首二人逃走,才輕鬆前去上司那里匯報...告知無為首之人,言本官難辭其責,故請辭官職...
查文清去世後,丹陽有十位紳士來吊祭,當時帶頭火燒教堂的兩人,一路哭拜而來,每走一里就磕一個頭從丹陽到袁花,金庸後來一直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外交官,顯然與其祖父經歷中看到的"外國人欺負中國人"有十分密切關聯。
查文清死後,留下一些家宅和田地,金庸出生時,查家還擁有三千六百多畝田租種者也有上百戶,所以其父親乃「當仁不讓」的大地主,查家富有,雇一些長,短工料理家務,金庸剛上學時,就有一名長工負責接送他,下雨的日子,此長工還抱著他上、放學.此長工是個駝子, 半身殘廢,是查文清辭官時從丹陽帶回家的,因殘疾,金庸很同情他,看到別人取笑他,就予以制止,有時還為此哭了起來,他發病時,金庸還時時到他小房子看他,拿些東西給他吃, 當時長工已是六七十歲的人了,但把少年金庸視為朋友,還將身世告訴金庸。
原來他家是開豆腐店的,當地一名財主看中他未婚妻,便出計陷害他,差人把他打成殘廢, 還把他關進牢獄兩年,其未婚妻做了財主繼室,他出獄後心懷憤怒,持刀刺了財主,又判刑入獄,查文清把他救出,此長工病死後,金庸一直很懷念他,二三十年後以他身世為素材, 寫下『連城訣』以紀念此「很親切的一位老人」。
因家學淵博,海寧查家藏書丰富,浙西一帶十分有名.故盡管金庸年紀幼小,但所涉獵的書籍已相當廣范,一天,他翻藏書時,無意中看到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此部書是「新文派」始祖,言情小說家顧明道寫的,一連看几天,金庸拍案「想不到世上還有那麼好看的書」當時金庸只有八九歲。其後金庸到處搜羅武俠小說,一賭為快,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其中「火燒紅連寺」的故事留給他深刻的印象.平江不肖生在「偵探世界」雜誌連載清末民初武林真人真事「近代俠義英雄傳」更使金庸入迷。
1937年金庸13歲,就讀浙江省立嘉興中學,剛讀完一年級,日本侵華,後來讀到高中,戰火更烈,家鄉淪陷.由於戰事,杭州,嘉興,湖州的第一流中學便成了聯合高中,此後金庸隨學校輾轉於餘杭,臨安,麗水.沒有家庭接濟,金庸一度只能靠政府發的公費度日,穿草鞋,受軍訓,四處顛沛.然此一艱苦生活,鍛磨出日後他的獨立性格.
1941年,金庸在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就讀,當時學校辦有一個壁報,校內凡有興趣者均可自由編寫,有一天壁報前忽然擠滿人,大家爭看一篇『阿麗絲漫游記』的文章,『阿麗絲漫游記』正是金庸所寫,文中描述阿麗絲不遠千里到一所學校校園,興高采烈遨游東方世界之際.忽然一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東游西竄,吐毒舌噴毒汁,還口出狂言嚇學生:「如果... 你活的不耐煩了,我就教你永遠不得超生,...如果...」 眼鏡蛇時而到寢室,時而到教室,飯廳,操場,學生見之紛紛逃避.同學一眼便看出眼鏡蛇諷諭的是訓導主任沉乃昌,他講話常夾著『如果』二字,學生就以「如果」作其綽號. 幾天後,金庸被開除,自此,金庸轉入衢州中學就讀.
抗戰前富家子弟紛紛出國留學,學成再回國一展抱負以查家優裕家境,金庸去海外是計畫中的事.但戰爭爆發使此計畫不能實現,後來金庸憶及此事,仍頗遺憾. 「若學成回來,就很有可能當上大學教授。」對金庸來說,雖不能留學圓他的「教授夢」是不小的憾事,但也正因此變化,反使他更堅定了另一想法的追求。
這就是:做個「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