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核能就是一種「能量」,並不是液體、狀體或是光線。
基本上核能分為兩種: 1.核融合 2.核分裂 依照相對論計算,小質量物質仍可引發大能量
把鈾轉成能量主要是利用核分裂的原理。(原料:鈾235)
而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是由於表面進行大規模的核融合,將「氫」融合成較重的「氦」,並放出光和熱。
就如上述,核能只是種能量。就像食物一樣,要經過肚子裡才會有用,意思就是說:食物本身就含有能量,經過消化,才會釋放;而紙裡也含有能量,但要達到燃點(溫度),使其燃燒,即會放出熱能。同理,每種物質皆有原子核,只要使其行核融合或核分裂,就會釋放出「核能」,意即任何具原子核之物體內,皆含有"未釋放"之「核能」。
「核能有廢棄場 外面是用水泥包著還用塑膠桶封著」應該是「"核廢料"有廢棄場 外面是用水泥包著還用塑膠桶封著」才對。
核能是看不見的,就如電是看不見的一樣,核廢料是核能發電廠使鈾235核分裂之後,所產生的廢物。
記住,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出現,但核能釋放卻常伴隨著質量減少,原因是:核能原本就存在物質內,釋放之後當然會減少質量。(意即:核廢料原本就存在鈾235內。只是人類需要它來發電,"剩下"的核廢料是人類不需要的)
核廢料具有放射性會使生物產生病變,因此才需用水泥將其封住,減少對自然界(包括:人、動物、植物‧‧‧)的傷害。
核能發電原理
http://vm.nthu.edu.tw/science/shows/nue/nuclear.html
詳細
http://www.ite.ntnu.edu.tw/06/jj/book/doc/3704%B7s%AA%BE.pdf#search='%E9%88%BE%20%E5%90%8C%E4%BD%8D%E7%B4%A0%20%E6%A0%B8%E8%83%BD'
核廢料的種類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低放射性的核廢料,如核電廠內的工作人員的防輻射衣、手套等,接觸過一些低放射性物質的東西,使用過後需要丟棄的就是低放射性的核廢料。需經過壓縮,然後用水泥被覆,放入防腐蝕的桶子(用鋯元素製成的),置於蘭嶼的核廢料儲存場內。
第二種是高放射性的核廢料,如核能反應爐內所用完的燃料,如未反應的鈾元素(鈾有兩種同位素U-235及U-238,U-235會反應,U-238不會反應。送入反應爐中的燃料只有3%的U-235,其餘的97%是U-238,因為濃度太高的U-235會造成反應爐無法負荷)、鈾元素分裂後的較小元素(如鋇Ba-141、Kr-92等不一定,但都具有放射性)、燃料棒、控制棒、重水等,具有高度的放射性。目前這些東西仍大多放置於核電廠內,尚未外送處理。
這兩種核廢料都要需要時間才能夠使得放射性慢慢的蛻變,低放射性可能是幾百年,高放射性可能要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才能蛻變掉。其中高放射性的核廢料對人體的傷害是百分之百的危險,所以一定要長期的保存好,甚至傳言有恐怖份子,如蓋達組織,想要偷這些東西做成”髒彈”來造成世界恐慌!至於那些低放射性的核廢料是否對人體有害,對沒有人去證實過,而且輻射劑量到底有多大,也沒有人有調查過,所以無從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