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提供隋民帝的資料!!!!

2006-12-19 5:38 am
請提供有關隋民帝的資料.
更新1:

不好意思,應是隋文帝 XC

回答 (2)

2006-12-19 5:41 am
✔ 最佳答案
隋文帝 楊堅 (581-604)
華陰人,隋朝的開 國 君主。初仕北周,封隨公,靜帝禪讓為帝,國號隋。在位二十四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弒。諡文帝。隋文帝成功地統一了已經處於分裂局面幾百年的中國。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使中國人免受戰爭之苦。

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于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足以流芳千古.然而,御下過嚴,令不少功臣未獲善終,尤其立楊廣為太子,令遺禍後代,竟使江山斷送,實為遺憾。
-------------------- -------------------- -------------------- -------------------- -------------------- --------隋文帝

隋文帝(581─604),姓楊名堅,隋代的開國皇帝,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父楊忠,北周時封「隨國公」。周武帝時楊堅為大將軍,襲封父爵,長女為太子妃。周宣帝時以后父拜上柱國、大司馬。後宣帝死,子靜帝年幼,由楊堅輔政。堅自為左大丞相,總攬軍政大權。為了奪取帝位,楊堅先後平定了尉遲迥等人的反楊武裝力量,又大殺周室諸王。大象三年(581年)二月,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改元開皇。

文帝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如改革中央官制,改地方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二級制,廢除豪強士族壟斷的選拔用人制度,規定六品以下官員由吏部選授,地方官員不得自用僚佐。又制定「開皇律」,統一度量衡,統一鑄貨幣五銖錢。對突厥採取積極防禦與和親政策。又頒佈均田和租庸調的新令,減輕農民負擔。這一系列的措施迅速取得顯著成效,為滅陳統一全國作好了準備。開皇八年(588年)二月,文帝下詔伐陳,開始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十一月,以晉王楊廣為統帥,分兵八路南下。次年正月,隋軍渡江攻克建康(今南京),俘陳後主,陳亡,南方各地聞風歸附。這是中國南北分裂二百七十多年,人民企盼統一的必然結果。第二年文帝又改革府兵制,取消兵民異籍制度,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生產發展。到了文帝統治後期,國家富足,戶口大增,倉廩充實。但文帝後期不恤民力,在岐州(今陝西岐山)修建奢華的仁壽宮,耗資巨大,累死民伕上萬人。文帝還多疑偏信,廢太子楊勇,另立心懷不軌的楊廣為太子,造成了後來隋的速亡。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文帝在病中猝死,據說是楊廣陰謀害死的。
2006-12-20 5:29 am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隋朝開國皇帝,諡號文帝,廟號高祖,在位24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弒。

楊堅為華陰人,係西魏隨國公、北周柱國、大司空楊忠之子,自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北周時曾為「驃騎大將軍」,又封為「大興郡公」,後襲父爵柱國,並將長女嫁北周武帝為後,地位顯赫,北周武帝時任隨州刺史。其妻即獨孤皇后為北周時當朝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楊堅以「受禪」為名,廢北周靜帝而自立,改年號為「開皇」,建立了「隋朝」。




[編輯] 政績
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裡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隋文帝鑑於東漢至隋南北分裂達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開皇九年,文帝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文帝開皇五年,即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促成開皇之盛世。

隋初經歷南北朝戰亂,民生疲弊,故文帝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隋之富饒既非重歛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滅。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隋初經濟發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關中作為本位,關中糧食短缺,需依賴關東漕運接濟,故文帝於洛州等地設立常平倉等官倉,貯存關東運來糧食,建廣通渠,便利關中漕運。又於民間設義倉,人民捐納糧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鑑於魏晉南北朝政區劃分毫無標準,地方行政混亂,支出龐大,故文帝於開皇三年,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誠如學者錢穆所言: 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據統計隋初中央政府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於行政之經費,僅及南北朝時代開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國庫之豐積,不無原因。

此外,文帝安定政治,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劉昉、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文帝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響民生,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訂立國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死刑只設絞、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文帝得國以來,勵精圖治,兼且天資刻薄,自不容貪污枉法之行為存在。文帝命柳盛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污不稱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吏治之整肅,不僅上裕國庫,下紓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為要因。


楊堅開了中國科舉制度的先河,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他在位期間,史稱「開皇之治」。


[編輯] 太子
楊堅是個節儉的皇帝,甚至可說是節儉得過份,在大旱時仍不肯開倉,雖然身為皇帝,但衣著十分樸素。長子楊勇為人奢侈,受楊堅厭惡;次子楊廣(即隋煬帝)在楊堅面前裝得很樸素,背後比楊勇更奢侈,但深得楊堅喜愛,後來廢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是他的一大敗筆。


收錄日期: 2021-04-23 16:28: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8000051KK042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