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輔國有權擁立李亨為帝?

2006-12-19 5:30 am
李輔國只是個太監,
何德何能,可以擁立李亨為帝?

回答 (2)

2006-12-20 7:34 am
✔ 最佳答案
李輔國並沒有擁立李亨為帝,正確來說,李輔國是輔助李亨登上帝位。
首先要談的是李亨即位為帝前的政治地位。李亨被立為太子前,李林甫曾幫助武惠妃的兒子壽王瑁爭奪太子之位。事後,林甫怕李亨報復,所以多次在玄宗面前數李亨的不是。及後楊國忠當政,同樣視李亨為一口眼中釘,據《舊唐書.肅宗紀》:「楊國忠依倚妃家,恣為褻穢,懼上英武,潛謀不利,為患久之。」儘管李亨的太子地位最終並沒有丟失,但仍可看出他的日子是不好過的。當時的他,根本談不上擁有任何權力。
至於李輔國,更只是太子宮中的一名宦官頭目,太子沒有權力,他更加不會擁有任何權力。
李亨要真正得到權力,是在馬嵬路上與唐玄宗分別,分得玄宗的部份兵馬後。這件事是李輔國首先提議的。《舊唐書.宦官傳》:「祿山之亂,玄宗幸蜀;輔國侍太子扈從,至馬嵬,誅楊國忠。輔國獻計太子,請分玄宗麾下兵……輔國從至靈武,勸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所謂的「分玄宗麾下兵」,是指安排百姓遮道請求玄宗,留下太子勿讓入蜀。身為當時李亨的親信,李輔國應該有份幫助李亨作這一謀劃。
李亨經過一番波折到了靈武後,駐在當地的朔方軍表態支持,基本上已經得到當時唐室軍隊的主力。當時他要即位為帝,根本上是毫無阻力。李輔國只是順應這一形勢,首先勸李亨即位,因而有功。
總括來說,只因李亨勢孤,李輔國是他少有的幾個親信之一,協助出謀劃策渡過難關,故而在登位的事情上有功。但由始至終,李亨即位前的李輔國都沒有掌控過任何權力,實在說不上是「擁立」李亨為帝。
2006-12-19 6:24 pm
李輔國(704年—762年),本名靜忠,後賜名護國,又改為輔國,唐肅宗時當權宦官。他少時為宦官高力士的僕役。四十歲以後開始掌閒廄,後入侍太子李亨。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逃往蜀地,他隨太子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諫太子殺楊國忠,又諫麾兵北至朔方,以謀復興。太子至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後即位,是為肅宗。靜忠因功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於是改名輔國。後隨肅宗回到長安,封郕國公。輔國設「察事廳子」,以偵察官員活動。玄宗返回京師後,被尊為太上皇。輔國疑太上皇左右有擁護玄宗復位的陰謀。上元元年(760年),他逼迫太上皇遷居西內太極宮,而玄宗親信高力士等人則被貶謫或罷官。寶應元年(762年),玄宗憂鬱而死。此時由於肅宗也病危,張皇后欲謀殺太子豫而立越王係。輔國則擁立太子豫(即唐代宗),殺張後、越王係。自此輔國開始驕橫。他曾對代宗說:「大家(指皇帝)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代宗不快。同年,程元振掌握了一部分禁軍,奪輔國權,代宗罷之官職,進封其為博陸王,以元振代元帥府行軍司馬。不久,又派人刺死輔國。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33: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8000051KK041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