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算」是使用算籌做為運算工具,並以算籌的長短來做為識別的依據,算籌的主要材料是竹子。當然還是有以其他材質製成的算籌。
中國早期的數碼記數為籌算,它是當時算籌記數的範本。
商代後期的記數,已經出現籌碼記數的縱橫兩種形式。在戰國早期,人們不僅已經廣泛應用算籌記數,並且反映出算籌記數的形式已經趨向於統一。
自唐中葉至宋元時期,人們不斷改進算籌,創造了許多的口訣。
然而,嘴念口訣很快,手擺算籌很慢,因此,便創造了算盤成為新的計算工具。
算盤取代算籌為主要計算工具,在元朝中葉以後至今在人們的生活中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算盤的計算方法和籌算相同,都是由高位計算起由左而右。
表示方法
中國的籌算記數是十進位位值記數法,它與現今通行於世的阿拉伯數字記法的不同在於以下二點:
(1) 籌算有縱式、橫式兩種形式。
其中縱式代表:個位數、百位數、萬位。
而橫式則代表:十位數和千位、十萬位。
利用橫式與縱式的區別來做位數的依據和判斷。縱橫二式的採用是為了區分籌算所處的不同的「位」。
在此提供了籌算與現今阿拉伯數字對照的一覽表,我們可以直接對照阿拉伯數字與籌算的縱、橫式。
(2) 籌算沒有『零』的符號, 在中國古代有「0」的觀念,卻沒有「0」的寫法,於是就用空格表示「0」。
參考資料:
http://www.nmns.edu. tw/Web-Title/china/A -2-1_display.htm
算籌又稱為算、籌、策、算子等,是直到宋、元時期中國人的主要計算工具。然而,算籌產生於何時,無可靠記載。《老子》說:「善數不用籌策。」這說明最晚在春秋末期,算籌就是人們的主要計算工具了。算籌通常用竹,也有用木、骨、石製成的。《漢書‧律曆志》說:「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分別合今天0.23厘米與13.8厘米。陝西千陽等地出土的漢代算籌證實了這種記載。為避免滾動與布算面積過大,後來算籌逐漸變短,截面由圓變方。河北石家莊出土的東漢算籌截面已變為方形,長度縮短為8.9厘米。《孫子算經》最先表述了算籌記數制度:「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從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夏侯陽算經》又補充道:「滿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積算,五不單張。」這就是說,算籌數字有縱橫兩式
算籌係從結繩、契刻等記數方法的歷史發展中逐漸產生。
發明者已經冇從考證,但最遲係春秋時期已經普及。
ps 祖沖之係南北朝時代,與春秋相距很遠
籌算是一種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最初的算籌可能是自然物,之後,算籌是一種小竹棍或其他材料製成的小棍。籌算起源很早,至遲在春秋戰國時代,古中國人已熟練地運用它了。一直到十五世紀中葉珠算產生時為止,籌算一直是我國古代數學的一大創造和一大特色。可以說,中國古代數學對世界作出的傑出貢獻,大都是在算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因而,了解籌算的特色是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一把鑰匙。
籌算的第一個特點是只要一用到算籌,總是先分離出數字。十進算籌記數法如此,解線性方程也如此,各式各樣的籌算都如此。這樣就把所求問題中的數字特別駁火顯露出來,成為籌算時的主角。如此處理十分合理,運轉起來也格外方便。
我們知道,用算籌記十進制數碼時,就是把數字和位值分離開來的。位值由位置定,用算籌擺出的是數碼。數碼擺法有縱橫兩種,順序是右向左,一縱一橫,由小到大,遇零則空位而不放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