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至戰國時代有何著名人物?

2006-12-19 2:01 am
春秋至戰國時代有何著名人物?

例:勾碊,夫差...

注(引用中)
回答我的問題注意事項:
1盡量不要抄襲維基百科,維基百科的資料我已看過不下數百次
2最好註明資料出處,不要當別人的答案是自己的
3不要答非所問,否則不選其人為最佳解答
若能達到以上幾點,相信閣下的答案很有可能成為最佳回答
更新1:

致急需一分的用戶: 看清楚以上求先好投票,吾會好左你地

回答 (5)

2006-12-19 2:04 am
✔ 最佳答案
春秋時期的名人

扁鵲
管仲
晏嬰
孔丘
老聃




春秋:春秋五霸

一說:齊桓公 | 晉文公 | 宋襄公 | 秦穆公 | 楚莊王


另說:齊桓公 | 晉文公 | 楚莊王 | 吳王闔閭 | 越王勾踐


簡介: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1],傳說中中國戰國時齊國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扁鵲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因而結識了神仙長桑君,與其結交,得到可以肉眼透視人體的神奇功能,成了被人認為是起死回生的神醫[2],其後開始往各國行醫。
他首先在虢國行醫,正巧遇上虢國國君的太子猝死。秦越人立刻前往並提供解決之法,他認為太子只不過是患了熱氣病,只要看看的下身是否溫暖,聽聽他的耳朵是否有聲響,看看他的鼻孔是否有擴張,就可以知道太子是否仍然生存。他救了虢國太子,自此他起死回生的醫術就不脛而走。
他後來到了齊國,遇上了齊桓公,齊桓公認為扁鵲的赫赫有名只不過純粹是神化誇張,於是對於他十分傲慢無禮。扁鵲一見到齊桓公,就對他說他有一個小病,只要立刻服藥就可以治好,齊桓公認為他只不過在嚇唬他,故此沒有理會。當扁鵲第二次建議要為他治病時,齊桓公也置之不理。當第三次扁鵲見到齊桓公時,齊桓公發覺自己的身體果然像扁鵲所說一樣,病徵散發出面,極為嚴重,他這才向扁鵲請教,可是扁鵲說由於齊桓公對於他的勸告置之不理,現在已經沒能救了。過了不久,齊桓公果然死了。有了病入膏肓的成語。
後來扁鵲到了秦國,由於太醫令李醯妒忌扁鵲的醫術,於是設計害死了扁鵲。
相傳《難經》為扁鵲所著。
-------------------- -------------------- -------------------- -----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説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爲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並認爲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
-------------------- -------------------- -------------------- -------------------- -------
晏嬰(?-前500年),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 -------------------- ----------------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史稱管子,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春秋時代的政治家,哲學家。《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憲問第十四)也有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傳》也有一些分析。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發現管仲有才能,交為好友,經常和管仲往來,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並不引以為意,反而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孫無知篡位。
前685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管仲射箭中了齊桓公的帶鈎,齊桓公裝死,騙過了管仲。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庄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
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孔子曾言:「為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司馬光說:「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 -------------------- -------------------- --------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魯(今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漢代起中華文化中的主流學說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古代中國及朝鮮等周邊國家有深遠的影響,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
2006-12-19 2:17 am
商鞅 ·墨子 ·韓非 ·莊子 ·孟子 ·
孫臏 ·范雎 ·荊軻 ·屈原 ·李冰 ·荀子 ·張儀
公孫衍 ·蘇秦 ·呂不韋 ·李悝 ·鄒忌 ·申不害 ·吳起
·扁鵲
·管仲
·晏嬰
·孔丘
·老聃
2006-12-19 2:16 am
春秋戰國時代
~~~~~~~~~~~~~~~~~~~~~~~~~~~~~~~~~~~~~~~~~~~~~~~~~~~~~~~~~~~~~~~

齊桓公

春秋五霸之一,名小白,其兄齊襄公在位時,昏庸暴亂,諸弟出逃,小白也逃往莒國。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殺,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在齊國高氏幫助下,取得君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任用管仲,在內進行行政改革,發展生產,使齊國經濟、軍事力量大增,對外 「尊王攘夷」,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又順應了當時戎狄內侵、中原各國關注如何抵禦的態勢。齊桓公在諸國間獲得了極高的威信,最終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
宋襄公

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之子,名茲甫,公元前650年即位。齊桓公死後,諸子爭位,宋襄公用武力護送齊太子昭回國,奪取君位,是為齊孝公。宋襄公自以為立孝公有功,企圖以此為資本繼齊而霸。但宋國畢竟實力不足,加之宋襄公本人又迂腐固執,其霸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
晉文公

春秋五霸之一。晉獻公之子,名重耳,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陷害太子申生,重耳受到連累,被迫逃亡。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直到公元前637年,才在秦國的幫助下返回晉國,登上君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對內任用賢能,改革軍政,國力增強﹔對外尊奉周王,幫助王室平亂,取得「尊王」美譽。晉文公最終滅曹卻楚,成為中原霸主。
-----------------------------------------------------------------------------------------------------------------------------
秦穆公

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名任好,春秋時秦國的國君,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芮兩國。後在崤(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之戰被晉軍襲擊,大敗,轉而向西方發展,「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對秦的發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有所作為的政治家。
------------------------------------------------------------------------------------------------------------------------------
楚莊王

楚穆王之子,名侶,春秋時楚國的國君,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他曾整頓內政,興修水利,任用平民出身的孫叔敖為令尹,發展經濟,使農工商賈各守其業。政治上遵循「楚國之令典」,注意選用舊貴族,「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加強了貴族的力量。軍事上重新提倡楚武王制定的陣法,使兵士之間團結一致。這些有力措施,為楚莊王的霸業奠定了物質基礎。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攻滅庸國(今湖北竹山西南),國勢大盛,繼而又進攻陸渾之戎,陳兵周疆,派人詢問象徵天子權威的九鼎之輕重。後在邲(今河南滎陽北)之戰大敗晉軍,陸續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附,當上了中原的霸主。
-----------------------------------------------------------------------------------------------------------------------------
越王勾踐

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勾踐即越王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公元前494年,被吳軍敗于夫椒,被迫向吳投降,勾踐做了吳臣僕。此後二十年間,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任用賢臣,繁息人口,發展生產,重建武裝,越國重新強大起來。從公元前482年起,越開始攻吳。前473年,滅掉吳國,統一了東南一帶。後來勾踐又北上爭霸,橫行江淮,號稱霸王。
----------------------------------------------------------------------------------------------------------------------------
吳王夫差

吳王闔閭之子。闔閭死後,夫差繼位。夫差不忘父仇,立志報復。數年後,夫差大舉伐越,越軍大敗,向吳降服。夫差不聽伍員滅越的勸告,卻聽信佞臣太宰與越議和,失去了統一東南的時機。服越以後,夫差日漸驕橫,北上爭霸中原,連年用兵,導致國力空虛。此時越經過多年積聚,力量增強,不斷攻吳,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吳王夫差自殺。
-----------------------------------------------------------------------------------------------------------------------------
西施

一作先施,春秋末年越國人。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傳說吳亡後,與范蠡偕入五湖,見於《吳越春秋》、《越絕書》等。明梁辰魚據此故事,編為傳奇《浣紗記》。
-----------------------------------------------------------------------------------------------------------------------------
張儀

魏國人,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於魏惠王時入秦,秦惠文君以為客卿。公元前328年,秦使張儀、公子華伐魏,魏割上郡(今陝西東部)於秦。當年,張儀為秦相。惠文君於十三年即公元前325年稱王,並改次年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張儀與齊、楚、魏之執政大臣在齧桑相會,隨即免相。次年,張儀相於魏,更元八年,又相於秦。十二年,張儀相於楚,後又歸秦。惠文王卒後,武王即位,與張儀有隙,他離秦去魏,據《竹書紀年》記載,就在這一年五月卒於魏。《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張子》十篇,匯集了張儀的作品或和他有關的材料,今已亡佚。
2006-12-19 2:07 am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周襄王,秦穆公,宋襄公.......
2006-12-19 2:06 am
春秋時期的名人
扁鵲
管仲
晏嬰
孔丘
老聃
春秋:春秋五霸
一說:齊桓公 | 晉文公 | 宋襄公 | 秦穆公 | 楚莊王
另說:齊桓公 | 晉文公 | 楚莊王 | 吳王闔閭 | 越王勾踐





簡介: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1],傳說中中國戰國時齊國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扁鵲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因而結識了神仙長桑君,與其結交,得到可以肉眼透視人體的神奇功能,成了被人認為是起死回生的神醫[2],其後開始往各國行醫。

他首先在虢國行醫,正巧遇上虢國國君的太子猝死。秦越人立刻前往並提供解決之法,他認為太子只不過是患了熱氣病,只要看看的下身是否溫暖,聽聽他的耳朵是否有聲響,看看他的鼻孔是否有擴張,就可以知道太子是否仍然生存。他救了虢國太子,自此他起死回生的醫術就不脛而走。

他後來到了齊國,遇上了齊桓公,齊桓公認為扁鵲的赫赫有名只不過純粹是神化誇張,於是對於他十分傲慢無禮。扁鵲一見到齊桓公,就對他說他有一個小病,只要立刻服藥就可以治好,齊桓公認為他只不過在嚇唬他,故此沒有理會。當扁鵲第二次建議要為他治病時,齊桓公也置之不理。當第三次扁鵲見到齊桓公時,齊桓公發覺自己的身體果然像扁鵲所說一樣,病徵散發出面,極為嚴重,他這才向扁鵲請教,可是扁鵲說由於齊桓公對於他的勸告置之不理,現在已經沒能救了。過了不久,齊桓公果然死了。有了病入膏肓的成語。

後來扁鵲到了秦國,由於太醫令李醯妒忌扁鵲的醫術,於是設計害死了扁鵲。

相傳《難經》為扁鵲所著。

-----------------------------------------------------------------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在傳說中,老子一生下來時,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説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爲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並認爲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

---------------------------------------------------------------------------------------

晏嬰(?-前500年),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史稱管子,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春秋時代的政治家,哲學家。《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憲問第十四)也有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傳》也有一些分析。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發現管仲有才能,交為好友,經常和管仲往來,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並不引以為意,反而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孫無知篡位。

前685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管仲射箭中了齊桓公的帶鈎,齊桓公裝死,騙過了管仲。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庄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

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孔子曾言:「為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司馬光說:「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魯(今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漢代起中華文化中的主流學說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古代中國及朝鮮等周邊國家有深遠的影響,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35: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8000051KK025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