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健康?

2006-12-19 1:29 am
什麼叫健康?

回答 (4)

2006-12-19 1:35 am
✔ 最佳答案
1.
什麼是健康?

 
1.4
** 健康的要素**
1.4.1食物的選擇
a.均衡飲食是健康的基礎,不同的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以供應營養給身體各個機能,配合各個組織的不同需要。
要達到均衡飲食,我們每天需要進食四大類食物:
(i)肉類
(ii)五穀類
(iii) 奶蛋類
(iv)蔬果類
b.為了使身體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亦不可忽視。
(i)飲食需要定時並適量

(ii)飲食要均衡,不可偏吃、挑食、暴飲暴食

(iii)避免進食刺激性的食物
﹝如:咖啡、濃茶、辛辣的食物﹞

(iv)避免進食太鹹、太甜和醃製食物

(v)外出進食時,小心選擇食物
﹝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高鹽分、高糖分的食物;其中維生素、鈣和粗糙食物常常不足。﹞

(vi)盡量避免食品附加劑
﹝如:味精 --- 氨酸一鈉;防腐劑 --- 硝酸鈉、亞硝酸鈉﹞

(vii)注意食物的衛生
1.4.2適當的運動
要有健康的身體,適當的運動是不可缺少的。
﹝欠缺運動或運動過量都無益處﹞
a.運動的好處
(i)消耗熱量,保持體形。

(ii)增強心肺功能,提升抵抗力。

(iii)鬆弛神經,消除精神壓力。

(iv)增添生活情趣,身心平衡。

b.選擇合適的運動
運動要適合自己,可考慮不同的S-因素:
(i)體力 (Strength)
游泳、划艇

(ii)柔軟度 (Suppleness)
游泳、器械健身、瑜珈

(iii)持久力 (Stamina)
游泳、緩步跑、划艇、騎單車
1.4.3休息與睡眠
a.休息的好處:
(i)可以消除精神及身體上的疲勞。

(ii)調節各種生理機能。
b.休息的分類:
(i)身體的休息
停止一切活動,讓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得到放鬆和休息的機會。
最好的休息方法是睡眠。

(ii)感官的休息
閉目養神,停止說話,讓感應器官得到休息。

(iii)情感上的休息
放下心理上的壓力和擔憂,用輕鬆的心情去面對困擾,避免情緒常處於緊張狀態。
1.4.4戒除不良的習慣
a.不要吸煙
吸煙有損健康。
煙霧中含有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
吸煙可引致肺癌、冠心病、支氣管炎等疾病。
b.不要酗酒
酒精幾乎對全身各種組織都有毒性作用,對大腦的毒性作用最為明顯,能使判斷力、運動協調以及語言功能出現障礙,情緒的控制力也下降。
酒精損害肝細胞,最終引起肝硬化,肝的解毒功能及其他功能都降低。
c.不要倚賴藥物
濫用藥物,有礙健康。
我們應戒除倚賴藥物,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藥物,例如:

(i)興奮劑
咖啡因、可卡因(可可精)、安非他命(大力丸、冰)、狂喜(忘我)

(ii)鎮抑劑
安眠藥、安眠酮(忽得)、MX

(iii)鎮靜劑
屋仔、綠豆仔、羅氏五號、十字架、藍精靈、笑哈哈、藍瓜子

(iv)麻醉鎮痛劑
鴉片、嗎啡、可待因、美沙酮、海洛英(四仔)、菲仕通(帆船仔)

(v)迷幻藥
大麻(草)、LSD

(vi)有機溶劑
天拿水、打火機油、膠水
1.4.5
定期作身體檢查
要健康地成長,每個人都應定期到醫生處作檢查:
a. 幼兒期:身體及智能等都要作定期檢查

b.青年期:體能、牙齒等都應作定期檢查

c.成年及老年期:體能、牙齒等都應作定期檢查
1.4.6環境
在美好的環境中生活,心情會愉快些,身體也會強健些。
a.美好的環境包括:
(i)清新的空氣

(ii)清潔的環境

b.如何維持良好的環境?
(i)培養個人衛生習慣

(ii)保持家居清潔

(iii)保持公眾衛生

1.4.7愛與關懷
人是群性生活的生物,需要別人的愛與關懷。
要有健康的人生,我們需要四大支柱的支持:
(i)家庭

(ii)朋友

(iii)學業 / 工作

(iv)個人的興趣與嗜好
1.5健康之道
a.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身體檢查、參考資料、多留意自己身體的變化﹞
b.作記錄
c.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 
﹝自我檢討、多留意自己的心理變化、參考資料﹞
d.作記錄
e.定下明確的目標
f.找出適當的方法
g.有恆心地依計劃而行
h.檢討成功
 
1.6總結 
 健康其實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只要我們多點關心自己的身心狀況,加上良好的飲食習慣、妥善地分配時間﹝好好的工作、休息和娛樂﹞、適當的運動、充足的休息、愉快的心境、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一個良好的環境、並注重個人的安全,我們一定能做個健康快樂人。 
 
網頁介紹:

健康生活
http://www.ismart.net/health/index.htm

明報醫療網
http://www.mingpaohealth.com

禁毒處
http://www.info.gov.hk/nd/index.htm

藥物資料
http://www.info.gov.hk/nd/chinese/drug/index.htm

香港衛生署
http://www.info.gov.hk/dh/index-c.htm

保健天地
http://www.doh.gov.tw/plaza/health.htm

運動知多少
http://www.info.gov.hk/dh/do_you_k/fact1-8c.html

普及健體運動
http://www.lcsd.gov.hk/LEISURE/LM/parks/cr1/activities/healthy/indexc.html

**健康飲食原則包括:**
1六類俱全:六類俱全的飲食原則就是要從六大類食物中攝取

  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六大類食物分別為:五穀根莖類、蔬菜

  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油糖鹽類。
2聰明分配:六大類食物的攝取應依據飲食金字塔的比例分配

  原則,以五穀根莖類為主食,攝取大量的蔬菜類和水果類,

  適量的蛋豆魚肉類和奶類,以及少量的油糖鹽。
3多樣選擇: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超過四十種以上,不同的食物

  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一次提供人體所需

  的各種營養素,常常變換選擇不同的食物,讓食物之間以相

  互彌補的方式,達到營養上的平衡。
4節制油、糖、鹽:少吃富含油、糖、鹽的食物,多攝取天然

  未加工的食品,因為食物在加工和精緻化過程中營養素會流

  失,天然食物的營養價值會優於加工食物。除此之外,食物

  在加工的過程中,通常會添加很多的油、糖、鹽及人工合成

  物,攝取天然未加工的食物能避免吃下過多的添加物,減低

  身體負擔。
5彈性調整:均衡飲食是一日三餐彈性調整的藝術,若前一餐

  吃多了肉類,下一餐應記得多吃蔬菜水果,讓三餐飲食能達

  到均衡健康的狀態。
2006-12-19 1:42 am
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叫健康.
2006-12-19 1:33 am
對任何生物體,健康(health)是一種動態平衡。這是一種平衡的狀態:均衡地輸入和輸出能量和物質(甚至允許生長)。健康也意味著有繼續生存的期望。 對有情感的動物,例如人類,健康有更廣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的章程給健康如下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會關係上的良好狀態,不僅僅意味者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
健康的最核心的,屬於醫學領域的方面是: 環境健康,營養學, 疾病預防,和公共健康事務。人們可以調查這些方面來幫助評測健康的程度。
在一些國家,健康包括在滿足更基本的食品,住所,和基本的醫療保障後,對身體狀態的管理。很多這類的實踐是為了追求幸福,實際上,是致力於控制富裕的副作用,例如肥胖和缺乏鍛煉.
健康觀念從19世紀後期在西方國家開始逐漸流行,那時正是中產階級在工業化的世界開始出現;也從那時開始,一個新興的繁榮的大眾有了時間和資源來追求幸福和其他形式的自我提升。許多早期的消費產品,從玉米片到漱口水,都是從公眾對健康日益增長的興趣中派生出來的。
健康可以用科學的測試或者實踐來維持,例如檢查膽固醇,血壓,葡萄糖 等等。它也包含一些有爭議的實踐,例如避免某些食物,射入某些維生素或者替代藥品(alternative medicines?)。
健康的主觀性可以用這樣的一個假設的例子來說明:某人為了避免食品添加劑而有選擇的吃東西來延長壽命,同時根本不顧忌上車開個幾百英里。但統計數據表明,開車帶來的死亡率或者事故發生率比吃帶有添加劑的食品的危險大得多。但是人們認為避免某些食品或者添加物就可以覺得「健康」,而避免開車僅僅覺得是不方便。
對健康的追求過程能夠以一種安慰劑的效果來提升健康,儘管用到的技術還沒有被科學所證實。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可能減緩心理上的壓力,提升自我對健康的感知,達到一種提升了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有一些已經被證實了的,對身體不同系統有益的效果:例如血壓,腸胃系統功能,以及免疫反映。

2006-12-18 17:33:33 補充: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健康&variant=zh-hk
2006-12-19 1:32 am

健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4/49/Vitruvianmedicine.jpg/150px-Vitruvianmedicine.jpg


醫學

醫學警告

基礎科學

解剖學 - 生理學

胚胎學 - 組織學

遺傳學 - 醫學倫理

生物學 - 微生物學

生物化學 - 免疫學

營養學 - 流行病學

醫學數學 - 醫學史

醫學信息學 - 藥理學

病理學

病理學

症狀 - 症候群

健康 - 病表一覽

醫學領域

家庭醫生 - 專科醫生

外科醫生 - 護理人員

傳統醫學

中醫學 - 阿育吠陀

順勢療法 - 草藥學

代替醫療

醫療

藥物治療 - 藥理學

其他醫學科目

心理學 - 法醫學

醫學字典

以注音符號排序

ㄅ - ㄆ - ㄇ - ㄈ - ㄉ - ㄊ - ㄋ - ㄌ - ㄍ - ㄎ - ㄏ - ㄐ - ㄑ - ㄒ - ㄓ - ㄔ - ㄕ - ㄖ - ㄗ - ㄘ - ㄙ - ㄚ - ㄛ - ㄜ - ㄝ - ㄞ - ㄟ - ㄠ - ㄡ - ㄢ - ㄣ - ㄤ - ㄥ - ㄦ - ㄧ - ㄨ - ㄩ

以漢語拼音排序

A - Ai - An - Ang - Ao - B - C - Ch - D - E - En - Eng - Ei - Er - Ë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Ou - P - Q - R - S - Sh - T - W - X - Yi - Yu - Z - Zh

關於

維基醫學工程

其他

生物與醫學詞彙譯名表
對任何生物體,健康(health)是一種動態平衡。這是一種平衡的狀態:均衡地輸入和輸出能量和物質(甚至允許生長)。健康也意味著有繼續生存的期望。 對有情感的動物,例如人類,健康有更廣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的章程給健康如下的定義:「健康是一種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會關係上的良好狀態,不僅僅意味者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
健康的最核心的,屬於醫學領域的方面是: 環境健康,營養學, 疾病預防,和公共健康事務。人們可以調查這些方面來幫助評測健康的程度。
在一些國家,健康包括在滿足更基本的食品,住所,和基本的醫療保障後,對身體狀態的管理。很多這類的實踐是為了追求幸福,實際上,是致力於控制富裕的副作用,例如肥胖和缺乏鍛煉.
健康觀念從19世紀後期在西方國家開始逐漸流行,那時正是中產階級在工業化的世界開始出現;也從那時開始,一個新興的繁榮的大眾有了時間和資源來追求幸福和其他形式的自我提升。許多早期的消費產品,從玉米片到漱口水,都是從公眾對健康日益增長的興趣中派生出來的。
健康可以用科學的測試或者實踐來維持,例如檢查膽固醇,血壓,葡萄糖 等等。它也包含一些有爭議的實踐,例如避免某些食物,射入某些維生素或者替代藥品(alternative medicines?)。
健康的主觀性可以用這樣的一個假設的例子來說明:某人為了避免食品添加劑而有選擇的吃東西來延長壽命,同時根本不顧忌上車開個幾百英里。但統計數據表明,開車帶來的死亡率或者事故發生率比吃帶有添加劑的食品的危險大得多。但是人們認為避免某些食品或者添加物就可以覺得「健康」,而避免開車僅僅覺得是不方便。
對健康的追求過程能夠以一種安慰劑的效果來提升健康,儘管用到的技術還沒有被科學所證實。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可能減緩心理上的壓力,提升自我對健康的感知,達到一種提升了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有一些已經被證實了的,對身體不同系統有益的效果:例如血壓,腸胃系統功能,以及免疫反映。

[編輯] 相關條目

疾病
醫療工作者
保健科學
醫學
亞健康狀態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1%A5%E5%BA%B7&variant=zh-hk"

頁面分類: 健康 | 人類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01: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8000051KK023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