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中會]和[同盟會]

2006-12-18 8:04 am
孫中山所創立的「興中會」與孫中山&兩人一起創立的「同盟會」....它們的綱領有什麼不同???
麻煩大家解答時從佢地o既革命運動發展尼解答我!!!!!!!!!!!!!!!!!!!!!!!!謝謝呀

同埋........辛亥革命達到同盟會o既目標嗎?

回答 (2)

2006-12-19 12:50 am
✔ 最佳答案


興中會


興中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由孫中山領導。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美國檀香山。宗旨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劉樣、何寬為首任正副主席,然不久,劉樣便退出興中會。1895年2月21日,與楊衢雲的香港輔仁文社合併,並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10月10日總會決定在廣州舉行起義,同時選舉楊衢雲為會長及合眾政府大總統。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失敗,陸皓東被清廷殺害。1900年1月,楊衢雲辭去興中會會長職務。到1905年與華興會、光復會合併為同盟會之前已經多次發動起義,均以失敗告終。

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是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海外中國人為主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
1905年7月孫中山回到日本東京,在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8月20日,中國(革命)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後避免日本政府反對,改名為中國同盟會。其前身是湖南華興會(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和廣東興中會(孫中山,胡漢民,汪精衛等),除此之外還有江浙光復會(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學補習所等多個組織參加。中國同盟會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其機關刊物是《民報》(原名《二十世紀之支那》,為華興會機關刊物,同盟會成立後易名民報)。孫中山為其總理,黃興為庶務。
中國同盟會與孫中山設想的一個中華民國的政府組織一致:在總理下設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部,這實際上是三權分立的原則。
《民報》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編下,由胡漢民、汪精衛等執筆,與主張保皇、由康有為、梁啟超執筆的《新民叢報》展開激烈論戰,成為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
同盟會在1907年一度再次分裂。孫中山因未經眾議收受日本政府資助離開日本,光復會退出。孫中山與汪精衞、胡漢民等於南洋另組總部;而黃興則繼續支持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曾試圖在中國多處組織起義,試圖推翻清政府,但都沒有成功。1906年至1911年間,同盟會及其盟友,聯合地方會黨,在國內發動八次武裝起義(1907年5月:潮州起義;6月:惠州起義;7月:安慶起義(光復會策動);9月:欽州起義;12月:鎮南關起義;1908年3月:欽、廉起義;4月:河口起義;1910年2月:廣州起義;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然而皆以失敗告終。當中最後一次起義,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猶為慘烈,參與及犧牲者多為同盟會骨幹成員。1911年武昌起義中雖然有中國同盟會的成員參加,但中國同盟會並未起領導作用。
武昌起義成立後不久就開始出現分裂。有一些人並不贊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對孫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對,章炳麟等與黎元洪組建共和黨。到1912年,中國同盟會已經四分五裂了。辛亥革命後孫在南京成立的臨時政府的九個成員中只有三個是中國同盟會的成員。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組織下,同盟會、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和共和實進會聯合在北京成立國民黨,孫中山為理事長,宋教仁為代理事長。1913年,袁世凱在就任正式大總統後,於11月4日下令將國民黨強行解散。
2006-12-19 2:03 am
1905年7月孫中山回到日本東京,在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8月20日,中國(革命)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後避免日本政府反對,改名為中國同盟會。其前身是湖南華興會(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和廣東興中會(孫中山,胡漢民,汪精衛等),除此之外還有江浙光復會(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學補習所等多個組織參加。中國同盟會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其機關刊物是《民報》(原名《二十世紀之支那》,為華興會機關刊物,同盟會成立後易名民報)。孫中山為其總理,黃興為庶務。
中國同盟會與孫中山設想的一個中華民國的政府組織一致:在總理下設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部,這實際上是三權分立的原則。
《民報》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編下,由胡漢民、汪精衛等執筆,與主張保皇、由康有為、梁啟超執筆的《新民叢報》展開激烈論戰,成為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
同盟會在1907年一度再次分裂。孫中山因未經眾議收受日本政府資助離開日本,光復會退出。孫中山與汪精衞、胡漢民等於南洋另組總部;而黃興則繼續支持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曾試圖在中國多處組織起義,試圖推翻清政府,但都沒有成功。1906年至1911年間,同盟會及其盟友,聯合地方會黨,在國內發動八次武裝起義(1907年5月:潮州起義;6月:惠州起義;7月:安慶起義(光復會策動);9月:欽州起義;12月:鎮南關起義;1908年3月:欽、廉起義;4月:河口起義;1910年2月:廣州起義;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然而皆以失敗告終。當中最後一次起義,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猶為慘烈,參與及犧牲者多為同盟會骨幹成員。1911年武昌起義中雖然有中國同盟會的成員參加,但中國同盟會並未起領導作用。
武昌起義成立後不久就開始出現分裂。有一些人並不贊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對孫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對,章炳麟等與黎元洪組建共和黨。到1912年,中國同盟會已經四分五裂了。辛亥革命後孫在南京成立的臨時政府的九個成員中只有三個是中國同盟會的成員。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組織下,同盟會、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和共和實進會聯合在北京成立國民黨,孫中山為理事長,宋教仁為代理事長。1913年,袁世凱在就任正式大總統後,於11月4日下令將國民黨強行解散。


收錄日期: 2021-04-15 22:46: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8000051KK000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