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的衝突

2006-12-17 5:01 am
冷戰時,有d咩主要衝突ar??
(請分點說明)
更新1:

咁成立北大西洋公約同華沙公約組織and u-2偵察機事件算唔算衝突?/

回答 (2)

2006-12-19 1:27 am
✔ 最佳答案
冷戰






冷戰歷史

起源

1947–1953

1953–1962

1962–1979

1979–1985

1985–1991
冷戰(英語: Cold War, 俄語: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 1945年—1990年)簡單來説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即華沙條約組織(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這個詞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説。此外,1946年邱吉爾訪問美國,在這次訪問中他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間接表示冷戰的開始。
這場全面的「東方對西方」的戰爭並未真正爆發,最大的原因是由於雙方都擁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衝突可能導致全人類毀滅,因此雙方都盡力避免發生全面的「熱」戰(請見相互保證毀滅),實際上只是在經濟、哲學、文化、社會和政治立場方面產生嚴重對立:西方指責東方不民主、極權主義和共產專制,而東方則批評西方是中產階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東方國家指責西方國家「帝國主義」、「剝削勞工」,而西方國家則稱東方國家為「極權鐵幕」,企圖將民主國家納入極權專制的統治。
冷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直到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為止。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阿富汗爭端是幾個東西方國家發生區域衝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雙方代理人之間的衝突,在這些衝突中,主要強國只是通過資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國家或組織。這麼做就減少了兩大陣營衝突的緊張性。
美國與蘇聯競爭的一個主要領域就是科學技術,此外還包括了十分隱蔽的間諜戰,和雙方的政治宣傳戰。雖然雙方的諜報系統經常採取秘密的暗殺行動,但是由於核武器的威懾,兩陣營一直沒有發生全面衝突。當然在當時,人們並不清楚,一個地區性的小規模衝突是否有可能引發核戰爭,有鑑於此,每一次的衝突都會引發人們極高的關注。這種緊張態勢幾乎像真正的戰爭那樣改變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國可以算是冷戰中最主要的爭端焦點,特別是柏林。柏林圍牆很可能是冷戰最生動的標誌。這堵牆分隔了東柏林(屬於東德)與西柏林(屬於西德),使西柏林孤立於東德內。

歷史編纂
西方世界對冷戰的研究經歷了3個階段。在二戰結束後10多年的時間內,很少有學者會挑戰美國官方對冷戰起因的看法:即雙方關係的破裂是由於史達林違反了雅爾達共識、蘇聯企圖主宰東歐,以及蘇聯的擴張主義。
但是之後很多歷史學家提出了另一種觀點:美國企圖保障其在全球的貿易利益才是冷戰最主要的起因。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國的帝國主義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與蘇聯的作為同等重要的導致冷戰爆發的原因。簡單而言,史學家對誰應該為二戰期間結盟的美蘇關係的破裂以及冷戰是否是不可避免的這兩個問題上產生分歧。後一種觀點(即美國應該負責)在越南戰爭中達到頂峰,很多人開始認為,美國在道德層面上並不比蘇聯高多少。
在冷戰後期,歷史學家們開始尋求一種後修正主義的解答。到冷戰結束後,這一派觀點已經佔了上風。這派歷史學家並不認為兩個超級大國中的任何一國應該為冷戰負全責,而是歸咎於雙方的誤解與反應,兩方都應對冷戰負責。後修正主義學者追隨了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的看法,認為美國在歐洲的政策,如1947年對希臘的援助和馬歇爾計劃是必要的。
根據這種觀點,「共產主義運動」並不是西歐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經濟、政治方面的全面戰爭,以及歐洲的社會結構才是其根源。而馬歇爾計劃重建了一個良好的歐洲經濟體系,從而減少了極左勢力在西歐的吸引力。對歐洲來説,經濟援助結束了資金短缺,刺激了對戰後重建的投資。對美國來説,該計劃解決了生產過剩的問題,增加了美國對外出口。北約組織則將西歐國家納入共同防禦體系,從而避免了共產主義的擴張。後修正主義學派不認為共產主義具有擴張性,企圖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們同時認為美國在歐洲的政策在確保歐洲的穩定方面是必要的,從而避免權力向蘇聯傾斜,最終危及到西方的經濟、政治制度。
成立北大西洋公約同華沙公約組織and u-2偵察機事件算唔算衝突係算的呀~
2006-12-17 5:33 am
一‧ 「鐵幕」

1946年,英首相邱吉爾指出蘇聯用「鐵幕」使共產國家與西方自由世界隔絕。





二‧ 美、蘇爭奪勢力範圍

a﹞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主張撥款援助希臘、土耳其,以防止共產黨在該地建立親蘇的政治。是為冷戰正式展開的標誌。

b﹞ 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於1947年6月倡議「援助歐洲復興」計劃。美國的經濟援助強化了資本主義陣營間的連繫。

c﹞ 蘇聯也由外交部長莫托洛夫提出對東歐實行援肋,以抗衡美國。



三‧ 「柏林封鎖」危機﹝1948 – 49﹞

a﹞ 背景

i﹞ 二次大戰後,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佔領。

ii﹞ 首都柏林位於蘇佔領區內,也被上述四國佔領和管治…,

iii﹞ 雙方在柏林衝突日益加劇。



b﹞ 柏林的封鎖與反封鎖

i﹞ 1948年6月,蘇聯封鎖了柏林,意圖控制整個城市。

ii﹞ 美、英、法以飛機運輸來補給各佔領區的物資供應。

iii﹞ 1949年5月,蘇聯解除對西柏林的封鎖,危機才告消除。



c﹞ 危機造成的結果

i﹞ 東西德形成

1﹞ 1949年5月,在美、英、法許可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宣告成立。

2﹞ 同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也在聯佔領區成立。

3﹞ 東德為防止民眾投奔西方,在1961年築建「柏林圍牆」,使東西柏林完全隔絕。



ii﹞ 兩大對立軍事組織成立

1﹞ 1949年4月,美、加、英、法締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 蘇聯及東歐各國則於1955年組成「華沙公約組織」。與北約抗衡。



四‧ 中國內戰﹝1946 – 49﹞

a﹞ 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爆發內戰。

b﹞ 最終共黨獲勝。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 共產黨在中國建立政權,是美國在冷戰中的一項挫敗。







五‧ 韓戰﹝1950 – 53﹞

a﹞ 背景

i﹞ 1948年,韓國南北部先後建國:稱南韓、北韓。

ii﹞ 此地成為東西衝突的另一個陣地。







b﹞ 經過

i﹞ 1950年6月,北韓攻佔漢城。

ii﹞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支持南韓作戰。



c﹞ 結果

i﹞ 1953年,雙方簽停戰協訂。

ii﹞ 韓國至今依然分裂成南、北部分。



六. 古巴導彈危機﹝1962﹞

a﹞ 1962年,美國驚聞蘇聯在古巴建立核彈基地,甘迺迪下令封鎖古巴。

b﹞ 局勢緊張起來,世界處於核戰邊緣。

c﹞ 最後,蘇聯從古巴撤走導彈,危機才解除。



七‧ 越戰﹝1961 – 75﹞

a﹞ 背景

越南戰後,北部由共產黨執政,南部則成立親美政府。

b﹞ 經過

1961年起,南、北之間常有戰事。

1964年,美國派軍到越南作戰。

c﹞ 結果

越戰持續了十四年,最後北越軍隊政陷西貢。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18: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6000051KK043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