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智者的例子

2006-12-16 7:46 am
我突然間好想知道一d智者ge例子及其事跡
好似最近無線要播ge爭霸入面春秋時代ge范蠡啦...
三國時代ge郭嘉啦...
戰國時代ge孫臏啦...
呢d智者係軍事上都表現得好出色..
好吸引我..
唔知有無人可以再俾d例子我呢...
如果可以的話, 唔好要三國時代, 太熟la因為
thzzzzzz

回答 (1)

2006-12-17 5:27 am
✔ 最佳答案
春秋──孫武
孫子,名武,字長卿。先世為陳國貴族,也是虞帝舜之後。至春秋,陳國內亂,其曾袓父陳元出走齊國,受桓公起用,改姓田;其子田書,事齊景公姻伐莒有功而被賜姓孫。孫武是田雪之孫。追其先世他與後來篡齊的田和是同源於一系。

孫子受到袓上這個環境影響,對社會變動的體察較敏銳深刻,體會到民心,對國家及軍事的影響。可是,好境不常,孫武青年時,齊國田氏聯合鮑氏與國惠子為敵,政冶鬥爭不斷,孫武家族與田氏同系,為避免捲入這個旋渦,到了吳國隱居。

此後二十年間,孫武一直隱居在吳國都城姑蘇附近,將其大半生之青春專注著書立說,他全面深入地研究軍事與國家的關係,及冶軍用兵名方面的要點將自己的相關經驗分析、歸納,而成為《孫子十三篇》。另外,這段時間他也遇到由楚國來避難的伍子胥,彼此成為好朋友。及後伍子胥為吳王闔闓之行人。

吳王欲圖爭霸,唯欠良將,伍子胥深知孫武的軍事才能,便向吳王七次舉薦孫武。終於,於公元前五一二年,獲吳王晉見。他以新穎獨到的見解,出色的論說技巧打動了吳王,被任命為將軍。

不過,吳王想證明孫武十三篇可行與否,便給予孫武四十命妃嬪宮女,以之練兵。孫子以王之寵姬二人為左右隊長,要支她們嚴守號令,但她們郤覺得好奇,不以此為一回事。兩次發號令,也只換來笑聲罷了。孫子立令斬左右隊長,吳王立明阻止,但孫武云:「臣既已受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二姬斬是斬了,郤為吳國帶來了強兵,在於其勵行軍令,以整體利益為前提出!

吳王採孫子充實後勤的方針,為吳國養精蓄銳,然後再以疲楚、埋楚的方法,削弱其實力。發動攻勢時,「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以唐、蔡二國迂迴進攻,五戰入楚都郢,是為「西破強楚」。另外,他的理論使吳國北威齊晉,奠霸主之基石。不過,他的事蹟記也到此為止。

漢初──張良

張良,字子房,城父人,秦末漢初軍事謀略家。他是韓國貴族之後,其祖父與父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厘王和悼惠王之相,有「五世相韓」之稱,為韓國的功勳世家。
  
秦滅韓後,張良挾亡國之恨,圖謀恢復韓國,變賣家財,尋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於秦始皇二十九年在博浪沙與力士狙擊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藏匿。據說在此遇黃石老人,得《太公兵法》。
  
秦末,張良參加反秦義軍,先在劉邦軍中為將,隨劉邦先後投項梁,入關中咸陽,又勸劉邦莫貪戀富貴,屯軍霸上,鴻門宴上為劉邦解危。劉邦被封為漢王后隨其入蜀,並讓劉邦燒掉棧道,以使項羽不疑。
  
楚漢戰爭中,力主劉邦聯合彭越、英布等人,勸劉邦滿足韓信要求,重用韓信以使他效力,反對酈食其復立六國的主張,主張追擊項羽,莫放虎歸山,這一切保證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的勝利,被劉邦譽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人傑。
  
西漢建立後,張良被封為留侯,任大司徒。高祖慾廢太子,張良力諫乃止。隨劉邦入關之後,天下大定,張良便稱病杜門不出,學導引辟谷之法,晚年更「願棄人間事,慾從赤松子游耳。」死後葬在龍首原。 張良成仙後,仙位為太玄童子,常隨太上老君在太清仙界遨遊。
  
張良與蕭何、韓信同被稱為「漢初三傑」,並位列首位,堪稱謀士的楷模,被後人尊為「謀聖」。

唐──魏徵

魏徵,字玄成,館陶人。他博聞洽見,嗜書如命,廣涉典籍,冷靜善思,是一個胸懷政治抱負的奇士。隋煬帝時,天下英雄紛紛起兵反隋,魏徵先參加了元寶藏的起義軍,但因看不清天下大勢,心中茫然,便出家當道士。後來另一支起義軍瓦崗軍首領李密非常賞識他,派人把魏徵請去,讓他掌管軍中的文書。

在李密的軍中,魏徵地位很低,他看到軍中許多不足,曾主動進諫,但不被李密採納。李密兵敗降唐,他隨李密入長安。魏徵認為李唐政權較有前途,就向李淵請求去招撫李密的舊部,取得了成功。徵得李淵的同意之後,魏徵以國君之禮葬了李密。他不怕李淵追究,實事求是的描述李密的態度和精神,得到了時人和後人的讚揚。

太子李建成聽說魏徵非常有才幹,任他為太子洗馬。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被殺,李世民當了太子。魏徵被秦王府的人馬捕獲,待命處決。李世民聽說魏徵是一個奇才,不忍加害,便派人將他傳入府中。李世民責問道:「為甚麼挑撥我們兄弟間的關係呢?」魏徵據理回答:「人各為其主。若太子早聽信了我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我忠於太子,這有錯嗎?管仲不是還射中過齊桓公的帶鉤嗎?」

李世民見魏徵說得既坦率又有理,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就赦免了他。魏徵為李世民愛才、惜才之心所感動,決定歸順李世民,竭誠效勞。李世民即位不久,就提升魏徵為諫議大夫!魏徵自從為唐太宗重用後。他前後陳諫二百餘事,指出唐太宗在施政方面的錯誤,不斷提醒太宗牢記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勵精圖治,對貞觀之治起了重大作用。魏徵敢於犯顏直諫,促成了唐太宗善於納諫的性格,所以他成為名垂千古的良臣。

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諫議大夫,後遷秘書監、侍中等職。犯顏直諫太宗二百余次。卒時,太宗悲慟之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資治通鑒》卷一九六)。


新中國──周恩來

周恩來,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1949~1976)。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覺悟社。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后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

  1924年秋回國後,曾任廣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副黨代表等職,先後任中共廣東區委員會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長。1927年3月在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臨近上海的情況下,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趕走了駐守上海的北洋軍閥部隊。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7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共全面分裂後,他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見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1928年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常委,後任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在這一階段的大部分時間內,他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後,歷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兼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貴州省遵義縣城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繼續被選為中央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1936年12月,當時駐在陝西西安的張學良和楊虎城,因反對蔣介石拒絕抵抗日本侵略而集中全力反共,發動了武力拘禁蔣介石的西安事變。周恩來任中共全權代表與秦邦憲、葉劍英等去西安同蔣介石談判,和張、楊一起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使團結抗日局面在中國出現。

  抗日戰爭期間,周恩來代表中共長期在重慶及國民黨控制的其他地區做統一戰線工作,努力團結各方面主張抗日救國的力量,並先後領導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堅持國共合作,積極團結民主黨派、進步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國際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對日投降的危險。在1945年的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制止內戰他率中共代表團同國民黨談判。1946年夏全面內戰爆發。此後他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解放戰爭,同時指導國民黨統治區的革命運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直任政府總理,曾兼任外交部長,并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擔負著處理黨和國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務。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的頭幾個五年計劃,都是他主持制定和組織實施的。他主張經濟建設必須積極穩妥,綜合平衡。他對社會主義時期的統一戰線工作、知識分子工作和科學文化工作給予特殊的關注,指導這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績。他參與制定和親自執行重大的外交決策。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這次會議解決了印度支那問題,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撾、柬埔寨三國的獨立獲得國際承認。他代表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與國間關系的准則。1955年在亞非29國淮安故居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萬隆會議上主張和平共處,反對殖民主義,提倡求同存異、協商一致。他先后訪問過歐、亞、非几十個國家,接待過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和友好人士,增進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同林彪、江青集團的破壞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在非常困難的處境中為使黨和國家還能進行許多必要的工作,為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損失,為保護大批黨內外幹部作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他為實現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和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貢獻。1972年患膀胱癌後,仍然堅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在中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號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參考: 文獻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32: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5000051KK046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