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三角形的標示是"塑膠材料編碼表", 按環境保護署的"塑膠材料編碼指引"(引自環境保護署網頁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waste/guide_ref/guide_e_pla1.html:~
1. 塑膠廢物
1.1 塑膠廢物是都市固體廢物的其中一種主要成分,以重量計約佔15至20%,以體積計則佔三分之一左右。與其他可再造物料(例如紙、金屬和鋁罐等)比較,本港的塑膠廢料回收再造比率屬於偏低。
1.2 政府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推行「減少廢物綱要計劃」1,目的是在二○○七年之前將需要處置的都市固體廢物量減少40%。為因應本港情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塑膠回收業,「減少廢物綱要計劃」制定了措施,推廣和支持現存的回收行業。
2. 塑膠材料編碼的作用
2.1 再造塑膠產品的價值及能否取得成功,主要視乎所用物料的純度。若作為材料的塑膠成分混雜料越少,生產出來的再造塑料的品質會越可靠。
2.2 成功回收再造塑料的先決條件之一,是使用編碼方式協助分類。這是確保各類用樹脂制成的塑膠容器和物料得到識別的主要方法,從而妥為收集、分類和再造。市民大眾並不需要將塑膠容器以編碼分類,惟編碼方式可使回收再造商在塑膠物料回收再造之前,通過分類以確保再造的塑料盡量保持均質,以應市場的需要。
2.3 編碼可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回收現在未有收集作回收再造用途的塑料。如果能輕易確定廢物內某一種物料的供應量,便可鼓勵再造行業在具成本效益的情況下回收該種物料。
3. 塑膠材料編碼
3.1 我們建議採用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 USA)所使用的編碼,但會稍作修改,加入多個常見的首字母縮略詞(詳見附件)。編碼有助我們識別經常使用的膠樽和容器的樹脂成分。
3.2 大部分塑膠包裝都用6種常見的樹脂製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密度聚乙烯(硬性 軟膠)(HDPE);聚氯乙烯(PVC);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百 折膠)(PP);及聚苯乙烯(硬膠)(PS)。根據該編碼,每種樹脂會用一個數字代表,數字會印於以箭咀組成的三角形標誌內,而樹脂的英文簡稱則印於三角形標誌之下。
3.3 編碼表的第7個編號稱為「其他」(OTHER)類別。這個編碼表示有關的產品是由上列6種樹脂以外的樹脂或以多於一種樹脂的混合料製造。
3.4 在塑膠產品加上編碼,不會對製造商和進口商帶來重大的開支。製造商和進口商只需在產品的底模或在印刷時加上編碼,其所需的額外成本輕微。而他們也需要確定和核證其產品所採用的樹脂種類。
4. 編碼的使用
4.1 編碼的作用,並不是向消費者保證某一種附有編碼的物品可即時獲接受回收再造。編碼的使用者應盡量遵從以下的指引:
附於樽和容器上的編碼,只用作識別樹脂成分。
編碼最好印於容器底部、盡量接近中央的位置。所有容器印載編碼的位置如果相同,就可以方便使用者迅速找到編碼,易於確定有關的物料。
不得修改編碼的設計(即不得替換編碼內有關樹脂的首字母縮略詞,以及不得採用其他類型的箭咀)。
任何關於是否適合回收再造或其他環保的聲稱,即使已經得到適當的證明,也不得印載於編碼附近。編碼附近尤其不得使用「可再造」(recyclable)的字眼。
5. 採用編碼的好處
5.1 編碼的主要作用,是方便回收再造曾經使用的塑膠物料,這是減少廢物的重要一環。採用編碼的公司,製造產品時不用付出太多的額外開支,就可獲得以下的好處:
建立更佳的公眾形象:透過減少廢物和回收再造,公司可以有效地證明其保護環境的承諾,有助爭取更多忠實的顧客,建立良好商譽。
公司的社會責任:減少廢物和回收再造是每個市民都要負起的責任。製造商應扮演積極的角色,盡量減少其產品所產生的廢物。
協助開拓回收再造市場:長遠而言可為回收塑料和塑膠產品建立一個穩定的市場,並為塑膠原材料以外提供一個材料來源,有助穩定塑料的價格。
塑膠材料編碼表請見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waste/guide_ref/guide_plasco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