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入面黃忠比邊個殺嫁

2006-12-16 4:31 am
如題~唔該

回答 (2)

2006-12-16 5:02 am
✔ 最佳答案




第八十三回 戰猇亭先主得讎人,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卻說章武二年春正月,武威後將軍黃忠隨先主伐吳;忽聞先主言老將無用,即提刀上馬,引親隨五六人,逕到彝陵營中。吳班與張南、馮習接入,問曰:「老將軍此來,有何事故?」忠曰:「吾自長沙跟天子到今,多負勤勞。今雖七旬有餘,尚食肉十斤,臂開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馬,未足為老。昨日主上言吾等老邁無用,故來此與東吳交鋒,看吾斬將,老也不老!」
  正言問,忽報吳兵前部已到,哨馬臨營。忠奮然而起,出帳上馬。馮習等勸曰:「老將軍且休輕進。」忠不聽,縱馬而去。吳班令馮習引兵助戰。忠在吳軍陣前,勒馬橫刀,單搦先鋒潘璋交戰。璋引部將史蹟出馬。蹟欺忠年老,挺槍出戰;鬥不三合,被忠一刀斬於馬下。潘璋大怒,揮關公使的青龍刀,來戰黃忠。交馬數合,不分勝負。忠奮力惡戰,璋料敵不過,撥馬便走。忠乘勢追殺,全勝而回。路逢關興、張苞。興曰:「我等奉聖旨來助老將軍;既已立了功,速請回營。」忠不聽。
  次日,潘璋又來搦戰。黃忠奮然上馬。興、苞二人要助戰,忠不從;吳班要助戰,忠亦不從;只自引五千軍出迎。戰不敷合,璋拖刀便走。忠縱馬追之,厲聲大叫曰:「賊將休走!吾今為關公報讎!」追至三十餘里,四面喊聲大震,伏兵齊出。右邊周泰,左邊韓當,前有潘璋,後有凌統,把黃忠困在垓心。忽然狂風大起,忠急退時,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吳兵見忠中箭,一齊來攻。忽後面喊聲大起,兩路軍殺來,吳兵潰散。救出黃忠,乃關興、張苞也。二小將保送黃忠逕到御前營中。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病甚沉重。先主御駕自來看視,撫其背曰:「令老將軍中傷,朕之過也!」忠曰:「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壽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龍體,以圖中原!」言訖,不省人事。是夜殞於御營。後人有詩歎曰:
    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
    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
  先主見黃忠氣絕,哀傷不已,敕具棺槨,葬於成都。先主歎曰:「五虎大將,已亡三人。朕尚不能復讎,深可痛哉!」乃引御林軍直至猇亭,大會諸將,分軍八路,水陸俱進。水路令黃權領兵,先主自率大軍於旱路進發。時章武二年二月中旬也。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1.gif
所以黃忠是被馬忠射箭所殺。


2006-12-18 18:11:49 補充:
樓下的那一位仁兄,你的暱稱,具有人身攻擊及誹謗的內容,胡說百道,請自律﹗不要把知識+污染了﹗
2006-12-18 10:05 pm
  黃忠七十五歲還要逞勇,貪圖最後一功,結果前功盡棄。

  黃忠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他在與東吳交戰時,被吳將馬忠從暗處放來的冷箭射中肩窩,由於傷勢過重,醫治無效,最後在御營裡往生。從這個角度看,他的下場是偶然的,畢竟刀劍無眼,凡上戰場者,隨時都有戰歿的可能。但若從黃忠的性格及其為人處事的態度上尋找原因的話,那麼他的下場卻是必然的,因為他老而不知讓,勝而不知止,進而不知防。

老不知讓,尚逞筋骨

  儘管中國有「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之說,但也不可一概而論——若從經驗方面講,此話千真萬確;但若從體力方面講,此說便有不妥之處,畢竟年老血衰是自然規律,誰也抗拒不了。因此「老者不以筋骨為能」,才是基本的處事原則。然而黃忠卻恰在這一點上不肯服氣,一而再、再而三地想用體力與年輕人較勁,這就很不明智了。

  在「戰猇亭先主得仇人」一回中,這種不服老的心態終於讓黃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討伐東吳的最初幾次勝仗裡,小將關興和張苞屢立大功。劉備慨歎道:「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復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慮孫權乎!」其實這話本是為了激勵小將而已,並沒有貶抑老將之意。但黃忠聽罷,頓生不服之氣,私下領五六人,不辭而別(第八十二回)。他到了彝陵營中,對吳班等人說:「吾自長沙跟天子到今,多負勤勞。今雖七旬有餘,尚食肉十斤,臂開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馬,未足為老。昨日主上言吾等老邁無用,故來此與東吳交鋒,看吾斬將,老也不老。」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幾點:一是他的體力因年齡的增長,確實在下降。當初計奪天蕩山時,他自說能開三石之弓,現在不過幾年時間,他便只能開二石之弓了。二是他這次親上戰場,與敵人去拼刀槍,雖說有為國效力的目的,但主要還是想與劉備鬥氣,爭一個「老也不老」的說法。要知這場仗並未到非他不可的地步,如果讓小將們去打,更會手到擒來。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是可嘉的,但在年輕人面前,老而不相讓的做法卻是不可取的。老邁年高,體弱血衰,這是自然規律,是每個人都必定會經歷的階段,並非恥辱之事,誰都應泰然地接受這樣的現實。同時,為了後繼有人,在年輕人面前要主動相讓,使他們增加磨練與學習的機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勝不知止,畫蛇添足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裡所說的就是老年人做事要量力而行,要適可而止,見好即收,否則易因畫蛇添足而事與願違。老將黃忠在這方面就沒有把握好,終致遺憾而去。

  當黃忠帶領五六個親隨離開劉備而去時,劉備便已猜到他的用意,當即召來關興、張苞說:「黃漢升此去必然有失。賢侄休辭勞苦,可去相助。略有微功,便可令回。勿使有失。」而黃忠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的確不減當年之勇,鬥不到三個回合,便把潘璋部將史蹟一刀斬於馬下。接著又與潘璋「交馬數合」,潘璋敗走,黃忠乘勢追殺,全勝而回。按說這一仗雖不是什麼硬仗,但也足以證明自己「未足為老」,並非「老邁無用」。此時,目的已經達到,本該見好就收,何況關興又勸他:「我等奉聖旨來助老將軍,既已立了功,速請回營。」如果黃忠此時回營的話,既十分體面,又不會有後面的不幸之事。可惜他非但勝而不知止,反而變本加厲,越發貪起功來了。

  從黃忠勝而不知止,畫蛇再添足一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菜根譚》說:「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又說:「謝世當謝於正盛之時。」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已經達到了頂點,就像裝滿了水的器皿,千萬不能再往裡加水了,哪怕是再增加一點。否則,加進的水要流出,原有的水也會帶出許多。這正說明了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一個人要想保持自己的英名永垂不朽,就應該在事業的巔峰階段急流勇退。而黃忠的下場,主要就是因為他多貪那一功,結果反倒前功盡棄。

進不知防,自恃輕敵

  如果再進一步分析黃忠戰歿的原因,恐怕與「太輕敵」脫不了關係。至於輕敵的原因,則在他自恃武藝高強,始終沒有把敵人放在眼裡。

  當第一次交戰時,馮習等人便勸諫道:「老將軍且休輕進。」但黃忠根本不聽,只顧「縱馬而去」。何況這次黃忠還允許馮習等人助戰,但到第二次交戰時,他竟拒絕任何協助,「自引五千軍出迎」。此刻,輕敵的心態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果,剛剛戰了幾個回合,潘璋便拖刀而走。其實憑黃忠多年的經驗,不難判斷出其中有詐,但因他過於相信自己、過於輕視敵人,致使他直追出三十餘里,終究中了埋伏。這時再想後退,已經來不及了。若非關興、張苞救得及時,恐怕要被生擒活捉。

  有句俗話說:「淹死會水的。」意指那些不太會游泳的人,在下水時總是十分謹慎小心,而那些自認游泳技術高超的,常常不做任何防範,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往往措手不及,遭致滅頂。所以說,人的本領可恃也不可恃。所謂的可恃,是指「藝高人膽大」,能夠不被敵人嚇倒。所謂的不可恃,即是不能把自己估計過高,而把敵人估計過低,要在本領之上再加謹慎小心和充分準備才行。不光是本領不能自恃,就連經驗也不能自恃,畢竟過分相信和依賴自己的經驗而遭致失敗的例子,古今中外也實在不少。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06: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5000051KK034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