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也是世界古建筑寶庫中一顆獨放異彩的明珠。故宮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書,凝結著歷史的煙雲,記載著歲月的滄桑,每一座殿宇樓台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每一處紅牆黃瓦都凝聚著厚重的歷史,每一根畫棟雕梁都銘刻著昔日的輝煌。故宮以其獨特的地位、神奇的魅力、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於1961年被定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應海內外讀者的要求,《中華文物》版自本期起特辟《紫禁城宮殿》專欄,連載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撰寫的文章,介紹故宮豐富的古代建筑藝術,敬請讀者留意。
紫禁城由來及概貌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央,之所以稱為故宮是因為它曾經是明清兩代帝王的宮殿,現在是故宮博物院所在地。它的城垣高10米,四隅有角樓,城有四門。城中建筑多覆以黃色琉璃瓦,城外環繞著52米寬的護城河。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通過觀察天體,發現以北極星為中樞的紫微星垣的位置恆居不變,是星辰的中心,故而把“天上君王居住的天宮”稱作“紫微宮”。封建皇帝“擁有天地”,住所是戒備森嚴的“禁地”,因此人們把圍以高牆的皇帝居住地稱為紫禁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明朝仿效都城南京宮制在元大都遺址以東建造宮殿,永樂十八年底正式建成,就是北京的紫禁城。次年,明遷都北京。此后五百年間,皇宮紫禁城成為明清24位皇帝臨朝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
清代對明宮進行了修繕和重建,並更改了一部分宮殿的名稱。至今仍保持原有的規模,共有建筑980座,8700余間,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
紫禁城建筑以午門、太和門、三大殿、乾清門、后三宮、坤寧門、欽安殿、神武門為中軸線。此線向南、北延伸,正是當時北京的南北中軸線。城內則以乾清門為界,南為外朝,是皇帝舉行隆重典禮的地方﹔北為內廷,是皇帝、后妃們日常生活的地方。宮殿中的正殿均坐北向南,以南為前,以東為左。紫禁城內,中軸線兩邊的建筑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對稱均衡、動靜結合、完整統一﹔集中體現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紫禁城內最高建筑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上有5座門樓,俗稱五鳳樓,兩翼城樓如雁翅,又稱為雁翅樓。墩台平面成“凹”形,開闊而庄嚴,氣勢浩大雄偉。正中的門樓面闊9間,進深5間,象征古代帝王位處九五至尊,是紫禁城內最高的建筑。門樓上左右有鐘鼓亭。李自成攻北京就是自此進入紫禁城的。
午門內是規制嚴整的廣場,五座雕欄玉砌的內金水橋橫跨內金水河。站在橋上憑欄東望是高大的協和門,門南北共22間廡廊(正殿兩側的房屋),那是昔日的內閣公署所在地。內閣是明清兩代設置在宮中輔佐皇帝辦理國家政事的機構。主要職責是草擬和傳達皇帝的詔令、批閱和進呈官員的奏章文書,曾經有很大的權力。
與協和門相對的西面是熙和門,它的北側廡廊是原來的翻書房(負責滿漢文互譯的工作)﹔南側廡廊為起居注館(記錄皇帝的言行)。午門正北的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最華麗的門。太和門是明朝“御門聽政”的地方,皇帝在此親自接受臣下的朝拜、上奏,並頒發詔令、處理政事。太和門東西兩側的昭德門和貞度門的兩門廡是侍衛們值班休息的地方。
太和門內東廡中的高大殿宇是體仁閣,是三大殿的陪襯建筑,后來是內庫緞庫。清朝曾經在此處進行御試和宴請文人。太和門內西廡是各內庫所在地,其中弘義閣與體仁閣相對。與左翼門相對的是右翼門。這些建筑及其南北的配房是紫禁城內庫中的銀庫、皮庫、衣庫和茶庫。
故宮外朝三大殿
太和殿 太和門正北的雄偉宮殿就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曾有奉天殿、皇極殿等名稱,35米多高,是重檐廡殿式建筑,建筑面積為2377平方米,72根柱子,其中有6根蟠龍金柱,四面是“金扉和金鎖窗”,是我國古建中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屋頂最高的一座宮殿。重檐廡殿頂是我國木結構建筑中最尊貴的屋面形式,屋頂上有九個走獸也是全國之最。所有這些設計,都充分顯示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威嚴。
太和殿前的丹陛上,東有日晷,是我國古代計時器﹔西為嘉量,俗稱“官斗”,是乾隆時期仿新朝王莽時的形式制造的,上面有乾隆時期的銘文。還有鼎式爐、銅龜、銅鶴,是舉行典禮時放置及點燃鬆柏枝和檀香的器具,象征江山永固。丹陛上還有兩個銅缸,可以注水防火,缸下有石為墊,以備冬天氣溫低時點火加溫,防止水凍結冰。
太和殿東有中左門,清初議政大臣每到上朝時,就在此門外會議。太和殿西面是中右門。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曾名華蓋殿和中極殿,這座宮殿規格較小,曾遭火災,方檐圓頂,內頂雕刻彩繪極其精美。每逢皇帝親臨太和殿典禮前,在此殿小坐,翻閱表具奏章,接受內閣、內務府、禮部和侍衛等官員跪拜行禮。清朝每10年修纂一次的玉牒(就是皇室的家譜)修好后進呈皇帝審閱時,也在此舉行較隆重的儀式。
保和殿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曾名謹身殿、建極殿。明朝冊立皇后、冊立皇子頒詔、百官稱賀上表的時候,皇帝都是先在這裡穿上禮服,再到奉天殿升座。清代每年除夕,皇帝就在這裡宴請少數民族王公大臣。乾隆后期,此處成為殿試的場所。保和殿東側有后左門,裡面是大臣值班的地方,稱為值房﹔與其相應,保和殿西就是后右門。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稱“三大殿”,是外朝的中心建筑,它們坐落在由“土”字形相連的台基上。古代“五行說”認為土居中央,台基設計為“土”字形,寓含三大殿乃天下中心的意思。
太和殿東西兩廡是當初紫禁城的內庫,有茶庫、皮庫、銅庫等。中和殿后東西兩廡之中一度存放著清世宗雍正皇帝批閱的奏章,堆積如山。
如今太和殿以北、保和殿以南的東西兩廡在故宮博物院的努力下,辟為展館對觀眾開放。其中保和殿西廡為繪畫館。書畫是一種特殊文物,不宜長時間展示,因此展品經常更換,這也使院藏大量珍貴的古代書畫作品能不斷與觀眾見面。保和殿東廡現為鐘表館,展出故宮收藏的精美鐘表,並有功能演示,讓觀眾領略展品精良的工藝和巧妙的機關,既表現了我國古代傳統文化,又有強烈的異國情調。
故宮全景
太和殿的台基上放置的十八個大銅爐,據說代表當時十八個省份。每當大典,銅爐中燃燒檀香,香煙飄渺,雲騰霧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