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到揾到不加索D畫及介紹

2006-12-15 5:33 am
仲有拒既個人資料

回答 (2)

2006-12-15 5:59 am
✔ 最佳答案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問起他創作的秘訣時,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畢加索藝術活動年表

畢加索作品:提供"看的性欲"

畢加索作品的風格

簡練線條中的無窮變相

















畢加索—世界上最年輕的畫家

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死的時候是91歲。也許你要奇怪,為什么我們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輕的畫家”呢?這是因為在90歲高齡時,他拿起顏色和畫筆開始畫一幅新的畫時,對世界上的事物好像還是第一次看到一樣。

年輕人總是在探索新鮮事物,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他們熱心於試驗,歡迎新鮮事物。他們不安於現狀,朝氣勃勃,從不滿足。

老年人總是怕變化,他們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寧願把過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製,也不冒失敗的風險。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問起他創作的秘訣時,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2006-12-15 7:49 am
畢加索 (Picasso Picasso , 1881-1973)

  畢加索,1881 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國穆然城。自幼喜好藝術。當時流行的各种藝術流派,諸如象征主義、批判現實主義、 印象主義、自然主義、唯美主義等對他都有吸引力。
  自畫像創作1900~1905年是他創作的早期階段。作品初用藍色調,后又用粉紅色調,描繪充滿孤寂、悲愴的貧困者、殘疾人、江湖藝人等。代表作《熨衣服的婦女》、《喝苦艾酒者》、《雜技演員之家》等,均屬批判現實主義范疇,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

  1907年的《亞威農少女》表明其創作已轉入立體主義階段。他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公開向文藝复興以來确立的審美法則進行挑戰。畫中沒有任何情節,沒有具體環境描寫,只有几個面的結构。這類作品在不模仿客觀物象 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几個方面,并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代表作有《小女孩和曼多林、《卡恩韋勒像》、《靜物与藤椅》等。

  1915年以后,他的畫風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1922年的《競跑》、《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肖像》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气勢,是這种轉變的代表作。《坐著的女人》創作於西班牙內戰時期,反對佛朗哥政權。壁畫《格爾尼卡》,表達了他不滿法西斯空軍轟炸西班牙的格爾尼卡鎮濫殺無辜平民的悲憤之情。

  在德國納粹占領法國后,他堅持愛國主義气節,在巴黎閉門作畫,拒絕法西斯利誘。1944年他參加了法國共產党,表示要把繪畫當做武器,用以抵抗和打擊敵人。大型油畫《尸骨存放所》就是通過對納粹集中營的描繪,表示了對法西斯獸行的憤怒譴責。

  20世紀50年代初,他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運動,他的一幅《鴿子》版畫,被選為巴黎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會標。這期間他的重要作品還有《朝鮮的屠殺》和《戰爭》、《和平》等,不僅揭露了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略,而且用象征性的語言描繪了好戰者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及人類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亞威農少女》成就畢加索畢生致力于繪畫革新,利用西方現代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間藝術的營養,創造出了很有表現感的藝術語言;他的極端變形和夸張的藝術手法,在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間的關系方面,有獨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贈給法國政府。巴黎建有畢加索博物館。

 畢加索從不執意拒絕接受現代人的文明事件的壓力,也從不否定無論是來自他的內心世界或是來自他的家庭感情的推動和激勵;他從不對他同時代的人在文化和語言方面提出的主張視若無睹,也從不對古老的歷史文明或者所謂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有魔力的啟示視而不見,這也正是這位藝術家的特點之一。但是,他既不喬裝打扮,也不改變本色;他永遠是他自己,永遠保持著他那猛禽般狂暴的豪情和那緊抓現實不放的作風,永遠保持著他那异乎尋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熱情。

 有了畢加索,繪畫破天荒第一次在表現形象方面不僅得以再現現實的外表,和通過現實來表達情感,而且還表現有關對現實本身的感覺的思想內涵。正因為如此,表現就變為講述,也正因為如此,藝術家所具有的全部經驗在每一幅繪畫中都能發揮作用。繪畫不再是形體美的抽象理想或是用詩情畫意的手法來體現視覺表象,繪畫成為藝術家面對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觀敘述。肉眼可以看到的現實的外表形式与繪出的形象二者之間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經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藝術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廣闊天地中去闖蕩,去尋找“圖式”和“印象”;因為藝術家本身就帶有自身丰富的認識經驗和感情經驗。因此,從不臨摹實物作畫的畢加索就曾說過:“我不是在尋找,而是在發現。”



有好多畢加索o既晝..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3-04/09/content_823408.htm



《亞威農的少女》..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10/f10_01_04_01_02.htm


亞維儂的姑娘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是畢加索 (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 於1907年的油畫作品,作於畫布,243.9×233.7公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此畫 並非畢加索 的第一件作品,但在1907年,畢卡索完成了《亞維儂的姑娘》,便展開了他的「立體派時期」。

這幅畫是二十世紀藝術極重要的作品之一。奇怪的臉孔扭曲變形,誇張變形的裸女,使觀賞者感到畏縮。

畫中的裸體的女人,畢卡索稱她們維亞維儂的姑娘。描寫的是亞維儂的一家妓院中的五個妓女。

在1906年至1907年那個冬天,畢卡索開始繪製「亞維儂的姑娘」第一批習作草圖,他曾長時間地繪製這幅作品,這幅作品儘管經過多次修改始終沒有完成,但卻成為理解和表現空間的一種新方式,一種完全具有革命意義的方式。
從計劃階段1906年秋天所作的第一幅素描到1907年5月,畢卡索畫了八百幅以上的素描。接下來的兩個月裡,這幅畫作才完成。往後的許多年之間,這幅畫一直藏匿在畢卡索個人的收藏裡,因為它曾被人認為是一件羞恥的作品,而且令人無法理解。

據說畢卡索在14歲時,就了解男女之間的情事。使他蛻變成熟男子的地點,則是當時他跟家人所住的巴塞隆納市內的一處妓院。男女之間的性愛,是他持續一生的創作中心主題之一。在畫家眼中,妓女們不單是發洩性慾的對象,更是最棒的模特兒,當然她們也都成為藝術家們的好朋友。

在剛開始時,畢卡索打算用西班牙古代文物手法,將這5位裸女全部畫成伊比利古雕塑的模樣。但是到了1907年的夏天,畢卡索接觸到了非洲及大洋州藝術,飽受衝擊,才重新修改成目前的版本。此畫明顯受到非洲藝術(中非和東非的面具)影響,畢卡索將她們扭曲變形,用非洲雕刻的方法以及圓錐形、圓柱形與球形,把形體組成幾何學的結構。並靈活多變地層層分解成雄渾有力的、寬廣和縱合性的造型平面,來表現他所畫的對象。

五個裸體的女人佔滿了畫面,沿著對角線構圖,從左上角的手開始,以右下角蜷伏的身體作為結束。此一人體的處理(尤其是頭部)強調該幅畫分為三個垂直部分,分別為站在左側的女人、兩個相對的女人、以及右側的兩個女人。

畢卡索將最左邊的裸女塗成褐色,右邊兩位裸女的臉看起來則像是兩副駭人的面具,令人產生了一種不協調的感覺。而且蹲著的女子被大瞻的重組,使得其形體正面和背面沒什麼兩樣,這也是一種革命性手法,完全拋開歐洲傳統繪畫的單點透視法。畢卡索的視線在模特兒的前後移動。也許是這樣的觀察態度,啟發了他多視點的繪畫技巧。

在二十世紀,繪畫已經不再只是畫的像不像的問題而已,藝術家漸漸走向表現自我的想法與創意,因此各種創新的藝術型態漸漸的形成。

畢卡索的繪畫總是令人印象深刻,連三歲的小朋友都認得這種畫是出自於誰之手。畢卡索出生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也是西班牙國寶級的人物。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藝術成就,創作形式多變而豐富,充分表現出大師所具備的一切。他首先將人的臉畫上正面與側面,用立體分割的方法將人與物體切塊再組合起來,用色大膽而鮮豔,使得二十世紀出現了立體派的畫風。這是前所未有的。【但有說立體派應是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 與畢卡索同創,立體主義這一名詞也是從布拉克的作品而來,但他的名氣遠不及畢卡索大。】

從「立體派時期」開始,畢卡索展開了一系列分解的作品,甚至「變形時期」,將人的一半正面加上一半側面,造成特殊的形象。
畢卡索對「人」的興趣,尤其是對女人的好奇,使他的視覺分析永遠最終會回到對人體的表現上。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54: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4000051KK041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