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中史)~~~~急問

2006-12-15 4:04 am
為什麼慈禧在戊戌變法/百日維新時升遷二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得到慈禧的批准

回答 (2)

2006-12-15 4:24 am
✔ 最佳答案
戊戌變法
※時間:光緒24,至今滿百年(1998.6.11)

※重點:樹立君主立憲(未達成),培植產業資本(達成)(帝黨狀元張謇提出「商戰」)

※戊戌六子:譚嗣同、楊銳、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康有為之弟)
(楊、林為官而被牽連)(楊深秀頗為支持)(二楊、林、劉均為官員)

※理論基礎

*西學:英式議會制度,民權,社會達爾文主義(赫胥黎)

*中學:託古改制(康有為著孔子改制考)

※背景

*甲午戰前有識者呼籲(馮桂芬、郭嵩燾、王、鄭觀應)(王、鄭與梁啟超推崇英國君主立憲)

*受甲午戰敗瓜分風潮之刺激(光緒親政圖強之決心,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嚴著天演論)

※內容

*人才:廢八股,試策論,立學堂(京師大學堂→北大),設譯書局

*實業:鼓勵農工商,設農工商總局,礦物、鐵路總局

*軍事:變通武科,停試弓箭騎射,改試學科。裁減綠營,準備興辦徵兵。

*政治:裁汰冗官及駢支衙門,鼓勵上書、報紙批評時政

*結果:僅餘京師大學堂,其他均遭廢止

※政變之因

*改革太過急促、激烈,影響不少官紳士子現實利害

*帝黨與后黨之爭

※影響:理性改革乃時代之需~光27-至32庚子新政,立憲運動無法實現,導致巫術性(

光26義和團)或激烈性(革命運動)之反應
變法卻遭到極大的阻力。以慈禧太后為首之后黨是堅決反對
變法之頑固勢力。變法始行,西太后即迫光緒帝罷免帝黨首領翁同龢
之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等職,又以新信榮祿(一八三六 -- 一九○
三)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控制京津,謀廢德宗。光緒帝密詔直隸
按察使袁世凱,命其除掉榮祿。袁偽示忠於皇帝,旋即向榮祿告密。
九月二十一日,西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於中南海之瀛臺,自
己則以「訓政」之名重掌朝政。九月二十八日,維新派譚嗣同、楊銳
(一八五七 -- 一八九八)、劉光第(一八四九 -- 一八九八)、康
廣仁(一八六七 -- 一八九八)等「六君子」被害。康有為、梁啟超
逃亡國外,戊戌維新變法卒告失敗。

  百日維新的失敗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如下:

  (1) 清廷腐朽難維新:康、梁等維新派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君主
     立憲,希望籍皇帝之權力來進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故
     其行動多局限於宮庭內的鬥爭,缺乏廣泛的民眾支持。殊
     不知當時清廷統治已病入膏肓,非徹底推翻實無法推行根
     本之變革。

  (2) 吏治敗壞阻改革:在戊戌變法的一百零三天內,維新派雖
     由皇帝下詔頒佈了不少革新措施,魚清朝末年之吏治弊端
     已積重難返,各級官僚對新政推行均聞風不動。故各種變
     革法令乃被束之高閣,成了一紙空文。

  (3) 維新派毫無實權:維新派既局限於通過宮廷鬥爭來推行變
     法,則其成敗端視清廷內部實力之對比如何。他們依靠的
     光緒帝並沒有甚麼實權,處處受西太后掣肘。康有為等人
     自己官職卑微,既無職權,又缺乏軍隊之支持。原來唯一
     支持維新的大臣翁同龢在變法之初即被罷免,後來想借重
     有實力的袁世凱卻被其出賣。

  (4) 頑固派實力雄厚:當時朝廷之軍政大權盡操於慈禧太后的
     后黨之手,他們頑固守舊,生怕變法會導致清廷統治不穩
     或漢人過反掌權,故極力加以反對。一切不滿裁撤舊衙、
     冗員和廢除綠營、八股之保勢力,均集合在后黨之下,使
     后黨對政局的操縱和新法之存廢舉足輕重。

  不過維新運動對後來的歷史卻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啟迪民主思想:維新運動雖然失敗,但它通過創辦報紙、
            著書立說、繙譯西書,介紹了西方的民主
            自由思想,提出了學習西方先進學說、尋
            求救國道路的主張,並發動過一次未成功
            的變革。此對國人思想之解放頗有助力,
            為未來民主革命思想的進一步傳播奠下了
            基礎。

  (二)促進國民革命:維新運動想依靠皇帝權力實行自上而下的
            改革,結果遭到失敗。慘痛的教訓告訴人
            們,不徹底推翻腐朽透頂的滿清統治,中
            國是年法亡圖強的。於是,更多的人遂走
            向新的道路,投身孫中山倡導的國民革命
            洪流中去。

  (三)刺激清廷排外:維新派力圖依靠英、日之同綪,來反對德
            、俄對后黨的支持。戊戌政變後,英、日
            助康、梁流亡海外,不允引渡彼等返國治
            罪。一些外國使節亦干預廢掉光緒帝之計
            劃。因此,慈禧太后乃轉而對洋人不滿,
            後遂利用義和團掀起排外之浪潮。

一八九八(光緒廿四年,戊戌),康有為(一八五八 -- 一九二
七)、梁啟超(一八七三 -- 一九二九)等倡導推行維新變法,歷時
一百零三天而終告失敗,史稱「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

康、梁改革主張由於光緒帝支持而化成變法的行動。同治年間及
光緒初年,西太后等垂簾聽政,朝政大權掌握在頑固勢力后黨手中。
一八八九年(光緒十五年),德宗「親政」,極力想改變傀儡之地位
,帝、后二黨紛爭爭不已。康有為等想依靠皇帝權力以行變法,屢屢
向光緒帝上書。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一月,德宗由其師翁同
龢那裏得悉康有為的變法要求,遂令其條陳政見。康有為上有名的《
應詔統籌全局折》,系統奏明變法綱領,建議皇帝詔定國是,除舊佈
新。光緒帝得奏深為所動,決意實行變法,以擺脫后黨勢力的控制。
2006-12-15 4:44 am
因為她怕沒有批准, 維新派的得到權力, 到時她就失勢

2006-12-14 20:46:50 補充:
慈禧討厭維新派人士她要確保那些的人都不會損害她自身的利益所以升官就要經慈禧批准


收錄日期: 2021-04-15 18:41: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4000051KK035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