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 曹操

2006-12-15 1:09 am
who is 曹操

回答 (8)

2006-12-16 8:13 pm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此說法有待考據,另一說為曹騰堂兄弟之子),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東漢末年,有許劭兄弟主持的月旦評。當時,沒沒無聞的曹操也想被評出名,前往拜訪許劭。許紹不願說話,曹操便威脅他,許劭便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大笑而去。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聯合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以袁紹為首者卻不願前進虎牢關討董,僅鎮日飲酒作樂,於是曹操僅自身率軍攻打,大敗而歸。

公元192年,曹操在收編的黃巾軍基礎上組建了自己的的軍事集團「青州兵」,並於此時期消滅東方的呂布,但也因為父親死於徐州盜賊之手,對徐州大舉入侵與屠殺,為史跡上一污點。 公元196年聽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議,除迎漢室為正統外,亦「挾天子令諸侯」,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諸侯」(演義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早在曹操舉兵之前,袁紹智囊早就建議他迎接獻帝,但袁紹優柔寡斷未決,為曹操搶得機先)。 公元197年徵討張繡,原本張繡聽取智囊賈詡之言投降曹操。後,曹操在張繡大營見張繡叔母(張濟之妻貌美),心動色念。張繡忍無可忍陣前叛變,曹操在長子曹昂與護衛典韋殿後下逃亡,但曹昂與典韋也陣亡。此一事件,雖無子嗣、視長子曹昂為己出的曹操正室丁夫人,對曹操十分不諒解。 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赤壁戰後,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嘆:「若郭奉孝(郭嘉字),我不會敗的這麼慘!」),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消滅張魯後,卻因年歲過大,雄心壯志不再,班師回朝,不再消滅劉備勢力。此段心境也被後世稱之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或是「得隴望蜀」的典故。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受九錫,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但仍未篡漢自立。曹操在洛陽死於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庚子日,合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公元220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資治通鑒》引謀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有十勝,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同時也揭示他年少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易中天品三國對曹操有新解


[編輯] 曹操詩風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歎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歎,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2006-12-15 11:03 pm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東漢末年,有許劭兄弟主持的月旦評。當時,沒沒無聞的曹操也想被評出名,前往拜訪許劭。許紹不願說話,曹操便威脅他,許劭便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大笑而去。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聯合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以袁紹為首者卻不願前進虎牢關討董,僅鎮日飲酒作樂,於是曹操僅自身率軍攻打,大敗而歸。

公元192年,曹操在收編的黃巾軍基礎上組建了自己的的軍事集團「青州兵」,並於此時期消滅東方的呂布,但也因為父親死於徐州盜賊之手,對徐州大舉入侵與屠殺,為史跡上一汙點。 公元196年聽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議,除迎漢室為正統外,亦「挾天子令諸侯」,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諸侯」(演義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早在曹操舉兵之前,袁紹智囊早就建議他迎接獻帝,但袁紹優柔寡斷未決,為曹操搶得機先)。 公元197年徵討張繡,原本張繡聽取智囊賈詡之言投降曹操。後,曹操在張繡大營見張繡叔母(張濟之妻貌美),心動色念。張繡忍無可忍陣前叛變,曹操在長子曹昂與護衛典韋殿後下逃亡,但曹昂與典韋也陣亡。此一事件,雖無子嗣、視長子曹昂為己出的曹操正室丁夫人,對曹操十分不諒解。 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赤壁戰後,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嘆:「若郭奉孝(郭嘉字),我不會敗的這麼慘!」),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消滅張魯後,卻因年歲過大,雄心壯志不再,班師回朝,不再消滅劉備勢力。此段心境也被後世稱之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或是「得隴望蜀」的典故。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受九錫,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但仍未篡漢自立。曹操在洛陽死於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庚子日,合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公元220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資治通鑒》引謀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有十勝,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同時也揭示他年少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易中天品三國對曹操有新解
2006-12-15 4:50 pm
曹操生平簡介

曹操即魏武帝也。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及詩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曹操原姓夏侯,他的父親夏侯嵩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所以改姓曹。年輕時,讀了不少書;依照東漢選拔人才的制度,四十歲以上才有資格被察舉為「孝廉」,並且必須經過政府的考試。曹操因為父親在朝做太尉的官,祖父又是最有權勢的宦官,所以受到特別的優待,二十歲就被察舉為孝廉。

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

建安元年,迎獻帝都許(即現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

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後自為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士申階級及社會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他在文學上也有極高的成就,《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樂府詩的經典作品。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也是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
2006-12-15 2:10 am
三國志 :
http://zh.wikisource.org/w/index.php?title=%E4%B8%89%E5%9C%8B%E5%BF%97/%E5%8D%B701&variant=zh-hk

維基百科 :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東漢末年,有許劭兄弟主持的月旦評。當時,沒沒無聞的曹操也想被評出名,前往拜訪許劭。許紹不願說話,曹操便威脅他,許劭便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大笑而去。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聯合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以袁紹為首者卻不願前進虎牢關討董,僅鎮日飲酒作樂,於是曹操僅自身率軍攻打,大敗而歸。

公元192年,曹操在收编的黄巾军基础上组建了自己的的軍事集團「青州兵」,並於此時期消滅東方的呂布,但也因為父親死於徐州盜賊之手,對徐州大舉入侵與屠殺,為史跡上一汙點。 公元196年聽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議,除迎漢室為正統外,亦「挾天子令諸侯」,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诸侯」(演義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早在曹操舉兵之前,袁紹智囊早就建議他迎接獻帝,但袁紹優柔寡斷未決,為曹操搶得機先)。 公元197年徵討張繡,原本張繡聽取智囊賈詡之言投降曹操。後,曹操在張繡大營見張繡叔母(張濟之妻貌美),心動色念。張繡忍無可忍陣前叛變,曹操在長子曹昂與護衛典韋殿後下逃亡,但曹昂與典韋也陣亡。此一事件,雖無子嗣、視長子曹昂為己出的曹操正室丁夫人,對曹操十分不諒解。 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赤壁戰後,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嘆:「若郭奉孝(郭嘉字),我不會敗的這麼慘!」),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消滅張魯後,卻因年歲過大,雄心壯志不再,班師回朝,不再消滅劉備勢力。此段心境也被後世稱之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或是「得隴望蜀」的典故。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受九锡,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但仍未篡漢自立。曹操在洛陽死於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庚子日,合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公元220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同時也揭示他年少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易中天品三國對曹操有新解
2006-12-15 1:32 am
曹操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是因為各人所持的標準不一樣。
有的從道德的角度評價,
認為曹操顛覆漢室,是大大的奸賊。
有的則從成敗的角度衡量,
認為曹操功績非凡,是少有的英雄。
與曹操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很高,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大致在宋代以後,因受道學的影響,曹操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壞,
如《三國演義》中的曹操
既奸詐又殘忍,戲劇中的曹操也是
典型的白臉奸臣。近代以來,
對曹操的功過是非討論很多,
一般對他採取肯定的態度。



 曹操「外定武功,內定文學」,他是漢末傑出的文學家,也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他一方面憑借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廣泛地搜羅文士,造成了杉杉之盛的建安文學;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開創文學上的新風氣。
  曹操的詩歌在藝術上的顯著特點是,用質樸的形式表露自己的胸襟,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曹操的詩很有創造性,他以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法,對唐代如杜甫及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詩創作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曹操又是「改造文章的祖師」,他的文和詩一樣富有創造性。漢代的散文由於受辭賦影響,趨向駢偶化,各種體裁的文章往往形成某種固定框框。曹操的散文不僅文筆簡潔樸素,而且個性鮮明。他的散文風格不僅表現了建安散文風貌,而且對魏晉散文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自幼即聰穎過人,常化危為安。被許子將評為: "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長於兵法ˋ作詩ˋ圍棋ˋ音樂等,是文武雙全的才能之士。因平定青州黃巾賊而嶄露頭角,之後陸續平定各方勢力,統一北方,揮師南下在赤壁之戰被孫ˋ劉聯軍擊敗,爾後就三國鼎足之勢形成,致其死後就再也沒有統一天下的機會了。曹操其實是一個判斷力ˋ統率力ˋ集人才很強的人,是當時最大的勢力,雖然它一生都在為他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打天下,而殺過很多想法不同的人ˋ想謀殺他的人,甚至看不順眼的人,但是他並非三國演義中所描述得如此陰險狡詐,而是一個光明正大的人。




曹操家世

成長教

出生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
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
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曹操最初參與鎮壓黃巾軍,
後起兵討伐董卓,
勢力逐漸增強。建安元年(196),
迎漢獻帝定都許昌,
挾天子而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
同年,於許下屯田積穀,
得以解決軍糧問題。五年(200),
在官渡大敗袁紹,
隨後逐漸統一中原。十三年(208),
率軍南擊劉表,在赤壁戰敗。
此後改取守勢,平定關隴、漢中,
於二十五年(220)病死。
曹操用兵如神,持法峻刻,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
又長於文學,
今存樂府詩二十餘首,
氣魄沉雄,慷慨悲壯。
2006-12-15 1:22 am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為後來成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少機警,有權數」。東漢末年,有許劭兄弟主持的月旦評。當時,沒沒無聞的曹操也想被評出名,前往拜訪許劭。許紹不願說話,曹操便威脅他,許劭便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曹操大笑而去。

公元175年曹操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為妻,公元180年升為議郎。公元184年,在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軍起義的戰爭中起家,任騎都尉。由於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後歷任東郡太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鄉陳留起兵討伐董卓。聯合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以袁紹為首者卻不願前進虎牢關討董,僅鎮日飲酒作樂,於是曹操僅自身率軍攻打,大敗而歸。

公元192年,曹操在收编的黄巾军基础上组建了自己的的軍事集團「青州兵」,並於此時期消滅東方的呂布,但也因為父親死於徐州盜賊之手,對徐州大舉入侵與屠殺,為史跡上一汙點。 公元196年聽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議,除迎漢室為正統外,亦「挾天子令諸侯」,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诸侯」(演義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早在曹操舉兵之前,袁紹智囊早就建議他迎接獻帝,但袁紹優柔寡斷未決,為曹操搶得機先)。 公元197年徵討張繡,原本張繡聽取智囊賈詡之言投降曹操。後,曹操在張繡大營見張繡叔母(張濟之妻貌美),心動色念。張繡忍無可忍陣前叛變,曹操在長子曹昂與護衛典韋殿後下逃亡,但曹昂與典韋也陣亡。此一事件,雖無子嗣、視長子曹昂為己出的曹操正室丁夫人,對曹操十分不諒解。 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間,經官渡之戰等戰役,打敗袁紹和其它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戰中敗於孫權和劉備聯軍(赤壁戰後,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嘆:「若郭奉孝(郭嘉字),我不會敗的這麼慘!」),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為「魏公」。公元215年,攻滅漢中的張魯勢力消滅張魯後,卻因年歲過大,雄心壯志不再,班師回朝,不再消滅劉備勢力。此段心境也被後世稱之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或是「得隴望蜀」的典故。公元216年,再被晉爵「魏王」,受九锡,設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稱警蹕,並作泮宮。他名義上雖仍為漢臣,權傾朝野,實際上已具備皇帝的權力和威勢,但仍未篡漢自立。曹操在洛陽死於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庚子日,合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公元220年長子曹丕立魏代漢,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國的奠基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同時也揭示他年少志願:在天下太平後隱居故里,過這夏天打獵、冬天讀書的願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已經不可能。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彊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並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術戰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維繫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易中天品三國對曹操有新解


曹操詩風

曹操手跡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縛,卻又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輓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步出東門行》原是感歎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可見曹操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歌,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風,也影響到後來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歎,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遊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新的。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蒿里行》原是雜言,曹操卻以五言重寫,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本自《詩經》之後已見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和《小雅》的傳統,反映現實,抒發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家庭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曹操正妻及後宮可考者有十五位:

武宣皇后,卞氏。
丁夫人
劉夫人
環夫人
杜夫人
秦夫人
尹夫人
王昭儀
孫姬
李姬
周姬
劉姬
宋姬
趙姬
陳妾
曹操有二十五位兒子:

曹昂,年輕時曾舉孝廉,為張繡所殺。

曹丕,公元220年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是為魏文帝。

曹彰,綽號黃鬚兒,為一勇將,曾大破代郡烏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長文學,曾作《洛神賦》。雖然得到曹操寵愛,但最終與其兄曹丕爭位失敗,從此在政治上無從施展抱負。公元225年立為陳王。

曹熊,早薨。

曹鑠,早薨。

曹沖,為著名神童,傳說中曾根據浮力的原理為大象秤重。

曹據,公元232年封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為燕王。

曹霖,公元232年封為沛王。

曹袞,公元232年封為中山王。臨終病重時魏明帝曹叡對其愛護備至,死後又獲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為西鄉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為陳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幹,公元232年封為趙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為楚王。公元251年與太尉王凌謀反事洩,被賜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曹茂,素來與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為曲陽王。

女兒可考者有7位:

曹憲,漢獻帝貴人。(後漢書獻帝紀)

曹节,漢獻帝皇后。(後漢書獻帝紀)

曹華,漢獻帝貴人。(後漢書獻帝紀)

安陽公主,名不詳,為荀惲之妻。(魏志荀彧傳)

金鄉公主,名不詳,何晏之妻。(魏志曹真傳引魏末傳)

清河長公主,名不詳,夏侯楙之妻。(魏志夏侯惇傳引魏略)

臨汾公主,名不詳,疑為曹操女兒。(魏志司馬芝傳)
2006-12-15 1:14 am
曹操 is曹操(155-220),字孟德,
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
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曹操最初參與鎮壓黃巾軍,
後起兵討伐董卓,
勢力逐漸增強。建安元年(196),
迎漢獻帝定都許昌,
挾天子而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
同年,於許下屯田積穀,
得以解決軍糧問題。五年(200),
在官渡大敗袁紹,
隨後逐漸統一中原。十三年(208),
率軍南擊劉表,在赤壁戰敗。
此後改取守勢,平定關隴、漢中,
於二十五年(220)病死。
曹操用兵如神,持法峻刻,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
又長於文學,
今存樂府詩二十餘首,
氣魄沉雄,慷慨悲壯。
2006-12-15 1:13 am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
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最初參與鎮壓黃巾軍,
後起兵討伐董卓,勢力逐漸增強。建安元年(196),
迎漢獻帝定都許昌,挾天子而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
同年,於許下屯田積穀,得以解決軍糧問題。五年(200),
在官渡大敗袁紹,隨後逐漸統一中原。十三年(208),
率軍南擊劉表,在赤壁戰敗。此後改取守勢,平定關隴、漢中,
於二十五年(220)病死。曹操用兵如神,持法峻刻,知人善察,唯才是舉。
又長於文學,今存樂府詩二十餘首,氣魄沉雄,慷慨悲壯。

曹操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各人所持的標準不一樣。
有的從道德的角度評價,認為曹操顛覆漢室,是大大的奸賊。
有的則從成敗的角度衡量,認為曹操功績非凡,是少有的英雄。
與曹操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很高,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大致在宋代以後,因受道學的影響,曹操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壞,
如《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既奸詐又殘忍,戲劇中的曹操也是典型的白臉奸臣。近代以來,
對曹操的功過是非討論很多,一般對他採取肯定的態度。


收錄日期: 2021-04-12 16:16: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4000051KK022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