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5to100)

2006-12-15 12:22 am
[編輯] 孫吳
武烈帝孫堅
長沙桓王孫策
孫紹
孫奉
吳大帝孫權
孫登
孫慮

孫霸
孫奮
太史慈
太史享
士燮
士徽
士壹
士匡
張昭
張承
張休
顧雍
顧邵
顧譚
顧承
諸葛瑾
步騭
步闡
張紘
嚴畯
裴玄
程秉
闞澤
薛綜
薛珝
薛瑩
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陸抗
程普
黃蓋
韓當
蔣欽
周泰
周邵
周承
陳武
陳脩
陳表
董襲
甘寧
凌操
凌統
徐盛
潘璋
丁奉
朱治
朱才
朱然
施績(朱績)
呂范
呂據
朱桓
朱異
虞翻

回答 (5)

2006-12-25 12:22 am
✔ 最佳答案
周瑜(公元175~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曾協助孫策平定江東,並深受孫權倚重,赤壁之戰中功勳卓著。他「性度恢廓」(《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未與諸葛亮產生過矛盾,但曾寫信給孫權,建議籠絡和牽制劉備,控制關羽和張飛,因而後世民間藝人對他印象欠佳。

黃蓋,五虎將之一

投靠孫策。

本為孔融、劉繇手下,在於神亭一戰,與小霸王孫策大戰,不分勝負。後終感孫策恩德,成為東吳名將。

太史慈病逝於赤壁之戰前二年,《演義》加插赤壁之戰後,太史慈進兵合肥,用計反被張遼暗算的佈局,使名將太史慈得以戰死沙場,比正史中病卒而言。

張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於彭城,是三國時期孫吳的一個重要的大臣。在《三國誌》中張昭排列在吳國所有大臣之首。

張昭年輕時就已經以博學而非常有名氣。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召他為士,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後來受到朋友援救才被釋放。

東漢末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官達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孫策比張昭為仲父。

孫策死後孫權繼續重任張昭。張昭依然任長史。張昭在孫權面前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往往指責孫權做得不對的地方,對於孫權有良心的作用。但因此在孫權稱吳王後沒有獲得丞相的職位。張昭因此稱老退位,被封為婁侯,退居為《左傳》寫注解。

諸葛瑾(174年 - 241年),字子瑜。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人物。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供職與孫吳政權,也是孫吳太傅權臣諸葛恪的父親。

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

諸葛瑾因避戰亂而遷往江東,後於吳國當官,受孫權器重,是吳國重要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東漢末年群雄孫策、孫權的重要將領。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將其家人徙至舒,周瑜與其同年的孫策成為好友,更借大宅給孫策住,互相登堂拜母,二人情如兄弟。不過,周瑜從父就任丹楊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隨。孫周兩人友好時,

孫策喪父後,經過多年在袁術下打併,終於能起兵發展,正要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我得到你,事可成了。)」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道:「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我以這班士兵奪取吳、平定山越就已足夠。你先還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三國時代人物。孫權手下一謀士,為人寬厚,甚得孫權重用。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東吳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魯肅出身於富豪家族,但祖輩無人出仕為官。他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由祖母撫養長大。董卓之亂時,賣掉土地,以財賑濟宗族鄉親和結交朋友。

呂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東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要將領。

少時依屬孫策部將鄧當,鄧當死後,代領其部屬,跟從孫權攻戰各地。後隨周瑜、程普等東吳將領大破曹操於赤壁。呂蒙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公元219年,白衣渡江襲荊州,敗關羽。戰術上是個典範。可是同時引發了之後的夷陵之戰。襲取荊州後不久即英年早逝(演義中假託遭關羽英魂索命而亡),年僅四十二歲。曾歷任平北都尉、橫野中良將、廬江太守、漢昌太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陸遜 (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大臣和主力軍師。自孫權賦予大都督以來,曾是多次率領吳國軍隊抵禦北方的魏國及西方的蜀國的核心人物。後任吳國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陸遜最著名的戰役則是防禦劉備來襲的「夷陵之戰 」(222年)。在這場戰爭中,劉備的軍隊於密林紮連營三百里,陸遜趁機以火攻大破之,大敗劉備於夷陵,使劉備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裏,也以致於蜀國後期一蹶不振。

顧雍死後,陸遜被委任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孫權的太子孫和而被孫權多次譴責。陸遜於245年去世,享年62歲。據《三國志》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氣死的。


孫權,字仲謀,孫堅次子,承父兄基業統治江東, 為吳開國皇帝,長得碧眼紫髯。為人多謀善斷, 曹操亦曾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有點心狠手辣, 常成人之危。 他敢於用人,一用周瑜取得赤壁的勝利; 二用魯肅鞏固孫劉聯盟;三用呂蒙奪回荊州; 四用陸遜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惜晚年變得猜忌,失去了英主本色。


孫堅,字文臺,兵法家孫子的後裔,曾助朝廷伐黃巾。 後在參加伐董卓軍時擔任先鋒,連董卓亦懼其勇武欲向他求和。 他第一個攻進洛陽城,得到傳國玉璽。後在攻打劉表時, 中埋伏而戰死,死時才三十七歲。孫堅從少年時便獨自創立基業, 可說是戰必勝、攻必克,全國都對他很重視。 可惜在還沒完成他偉大的抱負前就已逝世,相當可惜。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勇猛無比,廣交英傑, 如周瑜即乃其義弟。孫堅於討伐劉表時戰死,他便往投袁術, 後以傳國玉璽作抵押借兵,短短八年間,平定了整個江東, 並使其迅速蓬勃發展,打下了吳國的基礎。曾挾死一將、喝死一將, 故被人稱為「小霸王」。可惜在他事業如日方中時被刺身亡, 功敗垂成,死時才二十六歲,甚惜。
 

周瑜,字公瑾,盧江舒縣人。面如美玉,資質風流,儀表俊秀,氣度恢弘,明機變,通韜略,有王佐之才。初以兄事孫策,平江東,授建威中郎將,策臨卒,語權曰「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建安十三年,操率八十三萬眾以窺東吳,權拜瑜水陸大都督,以數萬兵大破曹操於赤壁,威震天下;後於征川途中染病不行,未幾卒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官至大都督領南郡太守。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性忠勇剛烈,極負膽識;權嘗討山寇,屯宣城,至夜賊猝發,孫權縱馬奔走,泰奮勇護衛,身被數槍,箭透重鎧,未嘗少離,終得救權出,權甚敬重之。病卒,封奮威將軍陵陽侯領漢中太守。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事主忠謹,頗識兵略,善使鐵脊蛇矛,為東吳嚄唶宿將,性慷慨,樂善好施,與士大夫游,多善之。官至蕩寇將軍領江夏太守,瑜死後,遷南郡太守,病卒。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喜學問,好讀書,少時貧,負薪維生,猶勤治學,為將勇而不粗;自隨孫破虜,久戰沙場,立功無數。赤壁之役,蓋行詐降計而竟大功;病卒,官至偏將軍。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與程普、黃蓋並為東吳三代宿將;善弓馬,有氣力,赤壁之戰,猇亭之役,每戰必予,多有功勳。病卒,位至石城侯昭武將軍領冠軍太守,復加都督號。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身長七尺七寸,猿臂善射,全忠全義,事母至孝;初隨劉繇,與孫策戰於神亭,勇冠三軍,策甚愛,與周瑜謀而生擒之,待其甚厚,遂降。後於合淝之役,中張遼計,為亂箭射於合淝城內,傷重不治卒於南徐。
 

徐盛,字文響,瑯琊莒縣人。為人勇而有謀,識韜略,治軍嚴明,尤善水戰;黃初五年,曹丕率水陸軍馬三十萬眾伐吳,為徐盛以假樓疑兵之計大破於廣陵,功勳昭著。官至安東將軍蕪湖侯,病卒。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初不甚好讀書,頗涉放蕩,後幡然醒悟,潛心治學,終成偉器,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諺。為人多謀能斷,治軍森嚴,為東吳名將。後代魯肅督軍陸口,以驕兵之計大破關羽,力取荊州,尤見智勇。官至都督,封孱陵侯領南郡太守,暴斃而卒。


呂範,字子衡,孫堅的舊部,後幫助孫策脫離袁術。之後便追隨孫策,曾再曹丕征吳時打敗曹休。孫權常把呂範比作東漢名臣吳漢,足見其卓越的本事。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氣力過人,頗通史書,好遊俠。初縱橫江湖,劫掠為生,人稱「錦帆賊」,後改 前愆往依劉表,見表無遠志,遂投江東。濡須之役,寧以百騎直貫曹營,往來馳驟,無人敢當,歸寨不折一人一騎,聞者無不咋舌驚嘆。後於劉備伐吳之役,為番王沙摩柯所射,死於富池口。官至折衝將軍。
 

蔣欽,字公奕,九江壽春人。初以身處亂世,與周泰劫江為生,後投孫策。為人恭謹,自奉儉樸,武藝超群,善治軍,尤擅水戰,隨孫氏兄弟戰,屢有功績。後討關羽,督軍入沔,病卒於道,官至蕩寇將軍。
2006-12-23 12:14 am
孫權,字仲謀,孫堅次子,承父兄基業統治江東, 為吳開國皇帝,長得碧眼紫髯。為人多謀善斷, 曹操亦曾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有點心狠手辣, 常成人之危。 他敢於用人,一用周瑜取得赤壁的勝利; 二用魯肅鞏固孫劉聯盟;三用呂蒙奪回荊州; 四用陸遜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惜晚年變得猜忌,失去了英主本色。


孫堅,字文臺,兵法家孫子的後裔,曾助朝廷伐黃巾。 後在參加伐董卓軍時擔任先鋒,連董卓亦懼其勇武欲向他求和。 他第一個攻進洛陽城,得到傳國玉璽。後在攻打劉表時, 中埋伏而戰死,死時才三十七歲。孫堅從少年時便獨自創立基業, 可說是戰必勝、攻必克,全國都對他很重視。 可惜在還沒完成他偉大的抱負前就已逝世,相當可惜。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勇猛無比,廣交英傑, 如周瑜即乃其義弟。孫堅於討伐劉表時戰死,他便往投袁術, 後以傳國玉璽作抵押借兵,短短八年間,平定了整個江東, 並使其迅速蓬勃發展,打下了吳國的基礎。曾挾死一將、喝死一將, 故被人稱為「小霸王」。可惜在他事業如日方中時被刺身亡, 功敗垂成,死時才二十六歲,甚惜。
 

周瑜,字公瑾,盧江舒縣人。面如美玉,資質風流,儀表俊秀,氣度恢弘,明機變,通韜略,有王佐之才。初以兄事孫策,平江東,授建威中郎將,策臨卒,語權曰「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建安十三年,操率八十三萬眾以窺東吳,權拜瑜水陸大都督,以數萬兵大破曹操於赤壁,威震天下;後於征川途中染病不行,未幾卒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官至大都督領南郡太守。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性忠勇剛烈,極負膽識;權嘗討山寇,屯宣城,至夜賊猝發,孫權縱馬奔走,泰奮勇護衛,身被數槍,箭透重鎧,未嘗少離,終得救權出,權甚敬重之。病卒,封奮威將軍陵陽侯領漢中太守。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事主忠謹,頗識兵略,善使鐵脊蛇矛,為東吳嚄唶宿將,性慷慨,樂善好施,與士大夫游,多善之。官至蕩寇將軍領江夏太守,瑜死後,遷南郡太守,病卒。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喜學問,好讀書,少時貧,負薪維生,猶勤治學,為將勇而不粗;自隨孫破虜,久戰沙場,立功無數。赤壁之役,蓋行詐降計而竟大功;病卒,官至偏將軍。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與程普、黃蓋並為東吳三代宿將;善弓馬,有氣力,赤壁之戰,猇亭之役,每戰必予,多有功勳。病卒,位至石城侯昭武將軍領冠軍太守,復加都督號。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身長七尺七寸,猿臂善射,全忠全義,事母至孝;初隨劉繇,與孫策戰於神亭,勇冠三軍,策甚愛,與周瑜謀而生擒之,待其甚厚,遂降。後於合淝之役,中張遼計,為亂箭射於合淝城內,傷重不治卒於南徐。
 

徐盛,字文響,瑯琊莒縣人。為人勇而有謀,識韜略,治軍嚴明,尤善水戰;黃初五年,曹丕率水陸軍馬三十萬眾伐吳,為徐盛以假樓疑兵之計大破於廣陵,功勳昭著。官至安東將軍蕪湖侯,病卒。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初不甚好讀書,頗涉放蕩,後幡然醒悟,潛心治學,終成偉器,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諺。為人多謀能斷,治軍森嚴,為東吳名將。後代魯肅督軍陸口,以驕兵之計大破關羽,力取荊州,尤見智勇。官至都督,封孱陵侯領南郡太守,暴斃而卒。


呂範,字子衡,孫堅的舊部,後幫助孫策脫離袁術。之後便追隨孫策,曾再曹丕征吳時打敗曹休。孫權常把呂範比作東漢名臣吳漢,足見其卓越的本事。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氣力過人,頗通史書,好遊俠。初縱橫江湖,劫掠為生,人稱「錦帆賊」,後改 前愆往依劉表,見表無遠志,遂投江東。濡須之役,寧以百騎直貫曹營,往來馳驟,無人敢當,歸寨不折一人一騎,聞者無不咋舌驚嘆。後於劉備伐吳之役,為番王沙摩柯所射,死於富池口。官至折衝將軍。
 

蔣欽,字公奕,九江壽春人。初以身處亂世,與周泰劫江為生,後投孫策。為人恭謹,自奉儉樸,武藝超群,善治軍,尤擅水戰,隨孫氏兄弟戰,屢有功績。後討關羽,督軍入沔,病卒於道,官至蕩寇將軍。


潘璋,字文珪,孫權愛將,平北將軍。。他為人粗猛,帶兵肅然,好立功業。先後有擒關羽,斬馮習,敗劉備之功。


凌統,字公續,吳郡餘杭人。驍勇善戰,輕財仗義,屢從征戰,多有功績。合淝之役,權為張遼圍於逍遙津,賴統與谷利奮死抵抗始得走脫,權甚德之。病卒,官至偏將軍。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性雍容雅量,雄才大略,深明軍機。劉備伐吳,權拜為鎮西將軍大都督以抗蜀師,火燒連營七百里,大破蜀軍於猇亭,備棄甲拋戈倉皇西奔,僅以身免;復治軍荊襄以當魏,東吳賴以為安。後以諫阻廢嫡之事為權所斥,鬱憤成疾而死。官至丞相,封江陵侯,追諡昭侯。

 
陸抗,字幼節,陸遜之子。溫厚爾雅,博通古今,深明韜略,有儒將風。與晉將羊祜相持於襄陽,雖為敵國互相交好,無侵犯事;後齎書孫皓,勸偃兵息武,皓怒,罷其兵權。官至大司馬領荊州牧,病卒。


陸凱,吳郡吳縣 (今江蘇省蘇州市) 人。他是丞相陸遜的族侄。早年曾討伐過山越,後被孫皓任用為丞相。他在內輔昏君,外有強魏的情況下,依然盡心盡力的維持大局,是三國末期較有做為的名臣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智勇足備,嘗於雪中大破魏將胡遵於東興;復與左將軍張布合謀計誅孫碄,因功封大將軍安豐侯領徐州牧,孫皓時,加右大司馬左軍師;後因坐事被廢,徙於臨川,憂死。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體貌魁奇,弓馬熟嫻,治軍嚴整,令出必行。為人慷慨大度,方正剛直,胸懷韜略,腹隱機謀,好讀書,雖臨陣未嘗廢學,周瑜薦之於孫權,勸權據江而守,觀天下之釁以圖帝業,智慮規模弘遠深邃;當曹操南下,江東震動,多願降,獨肅力主逆抗,權聽之,卒成赤壁之功。後代周瑜為都督,拜奮武校尉,督軍陸口,後遷橫江將軍,病卒。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為人忠正端雅,博學多聞,遍覽群經,有論語註、春秋左氏傳解等書傳世。孫策立,拜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策死,與周瑜同受遺命,託以內事,東吳國政,頗賴其經營,為政有令聲。然性剛不屈,義形於色,孫權置丞相,左右舉昭,權以『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而用顧雍,頗類管仲病榻論鮑叔牙之語。權稱尊後,封婁侯輔吳將軍,位至三公之上,病卒,諡曰文侯。
 

張紘,字子綱,廣陵人。為人謙沖雅度,博通古今,才識俱優,著述頗豐。孫策立,拜為正義校尉,策平江東,遣紘上表獻捷,曹操愛其才,留於許昌,拜侍御史,後策死,操欲南下,賴紘周旋作罷,並表為會稽都尉,齎印往江東,始得歸吳,與張昭同輔國政,頗多規畫,以徙都秣陵之策為最。後致政,卒於道上。

 
諸葛瑾,字子瑜,瑯琊南陽人,諸葛亮之兄。博學多才,事母至孝,溫文爾雅,善辭令,諫諭多為所納,稱循吏。數使蜀,未嘗因私忘公,權信任頗專。病卒,官至左都護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瑾之子。身長七尺六寸,少鬚眉,廣額高聲,少有才名,善應對,權甚愛之,至權稱尊,拜為太子右輔,後因功累遷至太傅都鄉侯威北將軍。陸遜卒,代遜任,加大將軍職,位極人臣。惜得志後事涉驕矜,鋒芒盡露,大為吳主孫亮所忌,後為孫峻、滕胤所構,身死族滅。


闞澤,字德潤,孫權重臣,有膽有識。赤壁之戰時, 黃蓋與周瑜合謀用苦肉計騙曹操,他洞悉一切, 更自願去曹營獻詐降書,貢獻一分力量, 終憑其超卓之言語騙倒曹操使其中計, 令黃蓋得以詐降成功並放火燒曹軍,赤壁一役能得勝, 他實在有極大功勞。後又以全家性命擔保, 推薦陸遜來抵禦劉備大軍的進攻,可見他甚有眼光。


步騭,字子山,原為一農人,投靠孫權後任一縣長。後因戰功地位逐步上升。為人博學多聞,處事公正。多次向孫權推舉賢材,也多次為受冤的大臣雪冤。是三國時期出色的平民丞相。


朱桓,字休穆,負責守備防衛魏國的要塞濡須。用五千兵馬打敗曹仁率領的數萬大軍。孫權即帝位後任命他為前將軍。


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 )人。孫權任會稽太守時,為左司馬,後任太常 、丞相。在吳國執政十九年,對東吳政權的穩固功不可沒。死後東吳才開始走下坡。
2006-12-16 12:57 am
太史慈(166年 - 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群雄孔融、劉繇將領,後投靠孫策。

本為孔融、劉繇手下,在於神亭一戰,與小霸王孫策大戰,不分勝負。後終感孫策恩德,成為東吳名將。

太史慈病逝於赤壁之戰前二年,《演義》加插赤壁之戰後,太史慈進兵合肥,用計反被張遼暗算的佈局,使名將太史慈得以戰死沙場,比正史中病卒而言。

張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於彭城,是三國時期孫吳的一個重要的大臣。在《三國誌》中張昭排列在吳國所有大臣之首。

張昭年輕時就已經以博學而非常有名氣。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召他為士,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後來受到朋友援救才被釋放。

東漢末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官達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孫策比張昭為仲父。

孫策死後孫權繼續重任張昭。張昭依然任長史。張昭在孫權面前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往往指責孫權做得不對的地方,對於孫權有良心的作用。但因此在孫權稱吳王後沒有獲得丞相的職位。張昭因此稱老退位,被封為婁侯,退居為《左傳》寫注解。

諸葛瑾(174年 - 241年),字子瑜。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人物。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供職與孫吳政權,也是孫吳太傅權臣諸葛恪的父親。

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

諸葛瑾因避戰亂而遷往江東,後於吳國當官,受孫權器重,是吳國重要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東漢末年群雄孫策、孫權的重要將領。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將其家人徙至舒,周瑜與其同年的孫策成為好友,更借大宅給孫策住,互相登堂拜母,二人情如兄弟。不過,周瑜從父就任丹楊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隨。孫周兩人友好時,

孫策喪父後,經過多年在袁術下打併,終於能起兵發展,正要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我得到你,事可成了。)」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道:「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我以這班士兵奪取吳、平定山越就已足夠。你先還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三國時代人物。孫權手下一謀士,為人寬厚,甚得孫權重用。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東吳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魯肅出身於富豪家族,但祖輩無人出仕為官。他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由祖母撫養長大。董卓之亂時,賣掉土地,以財賑濟宗族鄉親和結交朋友。

呂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東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要將領。

少時依屬孫策部將鄧當,鄧當死後,代領其部屬,跟從孫權攻戰各地。後隨周瑜、程普等東吳將領大破曹操於赤壁。呂蒙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公元219年,白衣渡江襲荊州,敗關羽。戰術上是個典範。可是同時引發了之後的夷陵之戰。襲取荊州後不久即英年早逝(演義中假託遭關羽英魂索命而亡),年僅四十二歲。曾歷任平北都尉、橫野中良將、廬江太守、漢昌太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陸遜 (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大臣和主力軍師。自孫權賦予大都督以來,曾是多次率領吳國軍隊抵禦北方的魏國及西方的蜀國的核心人物。後任吳國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陸遜最著名的戰役則是防禦劉備來襲的「夷陵之戰 」(222年)。在這場戰爭中,劉備的軍隊於密林紮連營三百里,陸遜趁機以火攻大破之,大敗劉備於夷陵,使劉備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裏,也以致於蜀國後期一蹶不振。

顧雍死後,陸遜被委任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孫權的太子孫和而被孫權多次譴責。陸遜於245年去世,享年62歲。據《三國志》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氣死的。
參考: 網址
2006-12-15 3:28 am
周瑜(公元175~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曾協助孫策平定江東,並深受孫權倚重,赤壁之戰中功勳卓著。他「性度恢廓」(《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未與諸葛亮產生過矛盾,但曾寫信給孫權,建議籠絡和牽制劉備,控制關羽和張飛,因而後世民間藝人對他印象欠佳。

黃蓋,五虎將之一


sorry,我只是找到這兩個
參考: yahoo
2006-12-15 12:26 am
咩係5to100呢請問???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23: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4000051KK020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