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願脫六道是什麼意思﹖

2006-12-14 11:37 pm
發願脫六道是什麼意思﹖
以前是基督教
現在信佛教可以嗎﹖
謝謝

回答 (5)

2006-12-14 11:45 pm
✔ 最佳答案
立誓今世全意命終生到佛國土, 便可超脫六道輪迥生死大海

2006-12-14 15:48:29 補充:
甘都簡單講下我自己認識既六道同你分享一地獄界 - 被束縛不自由的境界,並非是一個存在於很遠的恐怖地方, 一般聽到的教導只是法華經以前低淺的說法, 來到法華經就轉為以生命境涯來把握,就好似無間道所帶出來劉德華所演既角色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好痛苦既境涯.餓鬼界 - 被無厭足既欲望所支配, 欲望得不到滿足的生命狀態,因其願望不能夠達成而痛苦和煩惱, 導致自我毀滅,傷害他人等等. 畜生界 - 就好似動物,沒有任何目標&理想, 隨聲附和的卑劣行為 , 欺善怕惡等等的行為都是畜生界的生命狀態.

2006-12-14 15:48:48 補充:
修羅界 - (亦即阿修羅的簡稱) 高傲自滿 , 狂妄自大 , 心裡只布常常要勝過他人的想法, 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 , 但遇到強敵時就退縮.人界 - 穩定/平靜的人的狀態,係十界中處於中間位置 , 我們的生命常常受到緣所影響, 在十界的生命中來來回回, 不過往往在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的那一邊情形較多.所以我們需要真實的宗教來學習進行改革! 跟住就是天界 - 充滿喜悅的境界 , 愉快的心情 , 不過這種境涯都是短暫的, 隨著時間過去, 無常的生命, 很快又回復原狀.
2006-12-17 8:07 am
that means you want to be free from reclination!!!!
of corse can, wny not???!!!
if you ate meat b4, now you are vegetarian, do you think you can not???
2006-12-16 1:49 am
以前是基督教
現在信佛教可以嗎﹖
===================
隨喜!絕對可以,你這發心已種下解脫因,來日必得解脫果,善哉,善哉!
南無阿彌陀佛!
2006-12-15 2:15 am
其實六道是:

(1) 地獄道

(2) 畜生道

(3) 餓鬼道

(4) 阿修羅道

(5) 人道

(6) 天道

六道中,以地獄道最悲慘,生前做盡壞事,死後要下地獄,受無量痛苦,天道在六道中最好,生前做善事,就會往天道。六道中,最好的不是天道,而是人道,因為在天道,整天享樂,正所為樂極生悲,受完天道的福報後,大多數都是下三惡道( 地獄道、畜生道、 餓鬼道)

發願脫六道是要永遠脫離生老病死苦(六道)因為六道是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這些都是八苦之中的四苦,苦是痛苦的意思。

發願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之苦。

以前是基督教,現在可以信佛教,只要是真心就行了。

希望可以幫倒你!
2006-12-15 1:28 am
以前是基督教或一切各方好壞.貴賤.富貧眾生, 現在信佛教, 絕對可以。


六道眾生凡夫, 由「貪」「瞋」「癡」三毒, 作善惡業力, 生生世世生生死死投入六道輪迥, 六道眾生無論是胎生、卵生、濕生、或化生,凡有生命,無不有苦。善業成熟則上升生三善道, 惡業成熟則下墮生三惡道, 凡夫心力極弱, 為業力所控制, 轉生時神識昏迷生恐而下墮或 迷戀生欣而上升, 死後去向不能自主, 無有了期。

六道眾生 [六凡界] - 包括「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眾生。

發願脫離六道生死, 是逆轉生死, 做佛所說之法而行, 至至命終由自己「念力」[心力] [FORCE] 及「願力」{OBJECTIVE / GOAL}而投生十方「佛國土」, 「念力」[心力] 及「願力」若大過「業力」[KHARMA] , 便不受業力所控制, 死後去向能隨願所生。

四聖界 - 屬於聖人, 是「佛」、「菩薩」、「聲聞」[阿羅漢]、緣覺 [辟支佛]。
----------------------------------------------------------------------------------
十法界 - 指迷與悟的世界,分爲十種類 [六道眾生 + 四種聖人]
即六凡界和四聖界, 前六界爲凡夫的迷界,即六道輪回的世界,後四界是聖悟者的悟界,超脫世間。
六凡界:①.地獄界; ②.餓鬼界; ③.畜生界; ④修羅界; ⑤人間界; ⑥.天上界

四聖界 : ⑦.聲聞界:⑧.緣覺界:⑧ 菩薩界;⑩.佛界。
前六界爲凡夫的迷界,即六道輪回的世界,後四界是聖悟者的悟界,超脫人間。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1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4000051KK018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