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言律詩是甚麼?

2006-12-14 12:44 am
五七言律詩是甚麼?

回答 (3)

2006-12-14 12:46 am
✔ 最佳答案
亦 稱 “ 格 律 詩 ” , 與 古 體 詩 相 對 , 一 般 指 唐 代 出 現 的 格 律 詩 。 其 句 數 、 字 數 、 平 仄 和 用 韻 都 有 嚴 格 規 定 。 近 體 詩 有 五 言 律 詩 、 七 言 律 詩 、 五 言 絕 詩 及 七 言 絕 詩 。 “ 律 詩 ” 因 格 律 嚴 謹 而 名 , 源 於 南 北 朝 , 成 熟 於 唐 初 。 全 詩 八 句 , 中 間 兩 聯 必 須 對 仗 ; 第 二 、 四 、 六 、 八 句 押 韻 , 首 句 可 押 韻 可 不 押 , 押 平 聲 韻 , 一 韻 到 底 , 分 五 言 、 七 言 兩 體 , 又 簡 稱 五 律 、 七 律 。 “ 絕 詩 ” 亦 稱 “ 截 句 ” 、 “ 斷 句 ” ; 因 格 式 僅 四 句 , 有 短 截 義 , 故 名 。 又 說 絕 詩 是 截 取 律 詩 的 一 半 而 成 。 其 首 句 可 押 韻 可 不 押 韻 , 第 二 、 四 句 押 韻 , 平 仄 有 序 , 以 五 言 、 七 言 為 主 , 簡 稱 五 絕 、 七 絕 。

有律詩,排律,絕句,<--(近體詩)古詩(古體詩); 分五言 &七言

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律詩每首共有八句, 絕詩的篇幅是律詩的一半,每首只有四句

i)在押韻方面,
-每首詩的偶句(即雙數句)句末必須押韻﹕奇句(即單數句)不可押韻﹔只有第一句可押韻,也可 不押韻,但無論押韻與否,均不計算在韻腳 內。
-押韻必須一韻到底,即一首詩從開始到結束只容許押一個韻,中間不許換韻。
-押韻必須用平聲韻,即韻腳字要用平聲字﹔但也有極少數詩歌是押仄聲韻的。
-用作韻腳的字不可重複。

ii)在平仄方面,漢字的音調可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可分為平、仄兩類,「平」就是平聲「仄」包括上、去、入三聲。近體詩和古體詩最大的不同就足講究平仄,交錯使用平聲和仄聲”,借助平聲和仄聲的差別,構成高低長短互相交替的節奏,形成聲調的和諧美妙。因此近體詩每句中的每一個字是用平聲還是仄聲,都有明確規定,不能隨便變換。

 

iii)在對仗方面,近體詩中的句子要運用對偶手法,即要求句子的句式相同、詞性相對(如名詞對名詞)、音節相對(如平聲對仄聲)。

對仗的要求主要是指律詩而言的。律詩必須使用對仗,而且對仗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律詩共八句,第三、四包(即頷聯)必須對仗﹔第五、六句(即頸聯)也必須對仗。至於第一、二句(即首聯)和第七、八首句(即尾聯),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至於絕詩的對仗,則並無限制﹕詩中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即使對仗,位置也不作限制。

在律詩和絕詩之外,近體詩還有一種比較少用的形式,即「排律」,又稱「長律」。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詩,有些排律甚至長達百句以上的﹔也分為五言長律和七言長律兩類﹕除首尾兩聯外,排律的其他所有句子,必須每兩句作一對偶﹔平仄和押韻的要求,則與律詩完全相同。


近體詩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說的,所以兩者比較,更能見到各自的特點﹕

i) 近體詩只有整齊的五言或七言,古體詩則既有整 齊的五言、七言,也有夾雜了 三言、四言、五言、 七言以至九言、十言的雜言,當然不一定都出現在一 首詩歌裏。
ii) 近體詩的句數這固定不變的,五律、一首,再長就是 排律了。五絕、七絕都是四句則句數不限,長短不齊。古體詩則既有整齊五言、七言以至九首詩裏。七 律都是八句一首。
iii)近體詩限定押平聲韻,古體詩則平仄韻都可使用。
iv)近體詩除了討句可能押韻外,一律是偶數句押韻。古體詩雖然主要是偶數句押韻,但還有其他變化,例如曹丕《燕歌行》便是句句用韻的。
v)近體詩每首限用一個韻,而古體詩則可以轉韻。
vi)近體詩講究聲調,要求平仄合於格律。古體詩則並不刻意講究聲調,對平仄並無特別要求,只是聽其自然。
vii)近體詩中的律詩要用對仗,古詩則一般不用對仗,偶然出現對仗的句子,但只是出於自然,並非刻意講求。
2006-12-14 12:49 am
亦 稱 “ 格 律 詩 ” , 與 古 體 詩 相 對 , 一 般 指 唐 代 出 現 的 格 律 詩 。 其 句 數 、 字 數 、 平 仄 和 用 韻 都 有 嚴 格 規 定 。 近 體 詩 有 五 言 律 詩 、 七 言 律 詩 、 五 言 絕 詩 及 七 言 絕 詩 。 “ 律 詩 ” 因 格 律 嚴 謹 而 名 , 源 於 南 北 朝 , 成 熟 於 唐 初 。 全 詩 八 句 , 中 間 兩 聯 必 須 對 仗 ; 第 二 、 四 、 六 、 八 句 押 韻 , 首 句 可 押 韻 可 不 押 , 押 平 聲 韻 , 一 韻 到 底 , 分 五 言 、 七 言 兩 體 , 又 簡 稱 五 律 、 七 律 。 “ 絕 詩 ” 亦 稱 “ 截 句 ” 、 “ 斷 句 ” ; 因 格 式 僅 四 句 , 有 短 截 義 , 故 名 。 又 說 絕 詩 是 截 取 律 詩 的 一 半 而 成 。 其 首 句 可 押 韻 可 不 押 韻 , 第 二 、 四 句 押 韻 , 平 仄 有 序 , 以 五 言 、 七 言 為 主 , 簡 稱 五 絕 、 七 絕 。



有律詩,排律,絕句,&lt;--(近體詩)古詩(古體詩); 分五言 &七言

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律詩每首共有八句, 絕詩的篇幅是律詩的一半,每首只有四句

i)在押韻方面,
-每首詩的偶句(即雙數句)句末必須押韻﹕奇句(即單數句)不可押韻﹔只有第一句可押韻,也可 不押韻,但無論押韻與否,均不計算在韻腳 內。
-押韻必須一韻到底,即一首詩從開始到結束只容許押一個韻,中間不許換韻。
-押韻必須用平聲韻,即韻腳字要用平聲字﹔但也有極少數詩歌是押仄聲韻的。
-用作韻腳的字不可重複。

ii)在平仄方面,漢字的音調可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可分為平、仄兩類,「平」就是平聲「仄」包括上、去、入三聲。近體詩和古體詩最大的不同就足講究平仄,交錯使用平聲和仄聲”,借助平聲和仄聲的差別,構成高低長短互相交替的節奏,形成聲調的和諧美妙。因此近體詩每句中的每一個字是用平聲還是仄聲,都有明確規定,不能隨便變換。

 

iii)在對仗方面,近體詩中的句子要運用對偶手法,即要求句子的句式相同、詞性相對(如名詞對名詞)、音節相對(如平聲對仄聲)。

對仗的要求主要是指律詩而言的。律詩必須使用對仗,而且對仗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律詩共八句,第三、四包(即頷聯)必須對仗﹔第五、六句(即頸聯)也必須對仗。至於第一、二句(即首聯)和第七、八首句(即尾聯),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至於絕詩的對仗,則並無限制﹕詩中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即使對仗,位置也不作限制。

在律詩和絕詩之外,近體詩還有一種比較少用的形式,即「排律」,又稱「長律」。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詩,有些排律甚至長達百句以上的﹔也分為五言長律和七言長律兩類﹕除首尾兩聯外,排律的其他所有句子,必須每兩句作一對偶﹔平仄和押韻的要求,則與律詩完全相同。


近體詩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說的,所以兩者比較,更能見到各自的特點﹕

i) 近體詩只有整齊的五言或七言,古體詩則既有整 齊的五言、七言,也有夾雜了 三言、四言、五言、 七言以至九言、十言的雜言,當然不一定都出現在一 首詩歌裏。
ii) 近體詩的句數這固定不變的,五律、一首,再長就是 排律了。五絕、七絕都是四句則句數不限,長短不齊。古體詩則既有整齊五言、七言以至九首詩裏。七 律都是八句一首。
iii)近體詩限定押平聲韻,古體詩則平仄韻都可使用。
iv)近體詩除了討句可能押韻外,一律是偶數句押韻。古體詩雖然主要是偶數句押韻,但還有其他變化,例如曹丕《燕歌行》便是句句用韻的。
v)近體詩每首限用一個韻,而古體詩則可以轉韻。
vi)近體詩講究聲調,要求平仄合於格律。古體詩則並不刻意講究聲調,對平仄並無特別要求,只是聽其自然。
vii)近體詩中的律詩要用對仗,古詩則一般不用對仗,偶然出現對仗的句子,但只是出於自然,並非刻意講求。

2006-12-13 16:49:38 補充:
5言係 8句每句5個字7言係8句每句7個字
2006-12-14 12:46 am
5言係 8句每句5個字
7言係8句每句7個字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02: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3000051KK022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