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的一生

2006-12-13 5:12 pm
孫子的出生至死亡的歷程是怎樣的?

回答 (3)

2006-12-13 5:22 pm
✔ 最佳答案
孫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一方面周室衰微,諸侯兼併,戰火連綿(據統計,春秋242年中,各國間大的戰爭就有近500次之多);另一方面, 禮制敗壞,思想解放,各種思想流派相繼出現。由於各諸侯國君主皆積極網羅人才,對思想解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出現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俗語說:「亂世出英雄」 ,正是這種動蕩、變革的時代,造就了出色的軍事家孫子。
孫子的先祖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因內亂而逃亡到齊國,受到齊桓公的器重,受封於田邑而改姓田,故此孫子原姓田,而非姓孫。據記載,孫子的曾祖父田無宇,頗有勇力,官至「上大夫」。                他的祖父田書,很有軍事才能,因作戰有功而賜姓孫。孫子的父親,官居正卿。齊景公以後,田、鮑、欒、高四大家庭,控制齊國的政權。齊國王室與四大家族鬥爭,愈演愈烈。當田、鮑、欒、高四大家族陰謀作亂時,孫子的父親孫憑擔心田氏宗族一旦失敗,會殃及孫氏,於是帶著全家逃到南方的吳國,「避隱深居」。此時,孫武還不到20歲,就跟著父親過著亦耕亦讀的田園生活。孫子隱居期間,潛心學術,鑽研兵法。這時,楚國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對他家族的陷害,也遷往吳國避難,並與孫子成為知己。後來,當伍子胥成為吳王闔閭的謀臣後,便多次向吳王舉薦孫子。西元前512年,吳王召見孫子,孫子帶著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吳王見其精通兵法,謀略過人,便任命他為將軍。孫子受吳王重用後,協助吳王改革政治,增強國力,不到幾年工夫,便使吳國糧食豐收,軍隊強盛,國家實力有明顯增強。之後孫子率領吳軍,西敗強楚,南破越國。吳國又北攻齊國,在艾陵大破齊軍。西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諸侯,取代了晉國的霸主地位。《史記》在論及孫子的生平時說:「闔閭知孫子能用兵,率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吳國破楚成功之後,孫子見吳王闔閭貪利暴躁,勝楚之後,日益驕橫,窮兵黷武,難成大事,遂辭別伍子胥,飄然歸隱,老死山林。另一說指孫子是被殺戮而死,如《漢書· 刑法志》稱:「孫(武· 臏)吳(起)商(鞅)白(起)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功滅亡於後。」儘管孫子協助吳國破楚之後,下落不明,其事蹟不見於任何史籍,但據褚良才先生考證,孫子去世後,葬在江蘇吳縣,現吳縣市陸墓鎮孫墩為南之大塚,即是孫子墓塚
2006-12-14 4:59 pm
看請your e mail





《孫子兵法》亦稱《孫子》,成書於西元前五世紀春秋末期,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



《孫子》的作者孫武,字長卿,也稱孫武子,春秋末期齊國人。因為他的才華主要是在吳國施展的,戰績是在吳國創建的,因此也稱吳孫子。生卒具體年月尚不可考,大致與孔丘(前551-479)是同時代人。西元前512年他從齊國出走到吳國,以驚世駭俗的議論,才思棋溢的見解,還有那隨身攜往的蔚為大觀的兵法十三篇,折服吳王而被重用。從此,孫武輔佐吳王,理國治軍,使吳國崛起。據史書記載。孫武從西元前512年被吳王召見,到西元前482年幫助吳國奪取晉國霸主地位,戎馬生涯三十年,戰績赫然,在軍事理論與實踐上都作出了偉大成績。有人如尊稱孔丘為儒聖一樣,稱孫武為兵聖。



《孫子兵法》今存本13篇。它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被譽為“東方兵學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兵學聖典”

孫子的生平事略及其兵法

(一)孫子之生平

孫子是中國二千四百年前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有關於其生平,說法不同,各有差異;但經今人的研究並加以考證,我們試著去勾勒出一個清晰且較確切的孫子圖像。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生卒年不可考,約與孔子同時期。據傳孫子的遠祖是舜,舜的後代胡公,在周朝時,被封為陳國的封爵。陳國的領土很小。周平王東遷之後,天下大亂,大國常欺負小國。西元前六五六年,列國諸侯大舉侵楚,陳蔡是脣齒相依的小國,蔡國若遭受侵略,陳國也就朝不保夕了。齊桓公任管仲為宰相,整軍經武,不久就成為當時的霸主。陳國公子完,流亡至齊國,改名為田完。他的五世孫田書,作齊國大夫,率兵討伐莒國,立了大功,齊景公龍心大悅,封地於惠安,賜姓孫氏。孫書之子孫馮,亦在齊國當大官,馮之子便是軍事天才孫武。

西元前五一二年,孫武被伍子胥舉薦於吳王闔閭,受到吳王的重用,為吳國的霸業立下汗馬功勞。《吳越春秋》上記載:「吳王登臺,向南風而嘯,有頃而歎。群臣莫有曉王意者,子胥深知王之不定,乃薦孫子于王。孫子者名武,吳人也,善為兵法,避隱深居,世人莫知其能。胥乃明知鑑別,知孫子可以折衝銷敵。乃一旦與吳王論兵,七薦孫子。……吳王召孫子,問以兵法。每陳一篇,王不知口之稱善。」

明時余邵魚作「東周列國志」,其中載有:「孫武,吳人也,隱于羅浮山之東。……闔廬論破楚之功,以孫武為首。孫武不願居官,固請還山。王使伍員留之。武私謂員曰:子知天道乎?暑往則寒來,春還則秋至。王恃其強盛,四境無虞,驕樂必生。夫功成不退,將有後患。吾非徒自全,並欲全子。員不謂然。武遂飄然而去。贈以金帛數車,俱沿路散于百姓之貧者,後不知所終。」

(二)孫子之兵法

孫子的兵法一書,叫「孫子十三篇」,或名「孫子兵法」,簡稱「孫子」,亦稱「孫武子」。全書計有十三篇。內容收集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而總結為幾個普遍的律則,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古最具影響力的軍事理論著作。列於《武經七書》之首,歷來有「兵學鼻祖」、「兵學經典」之稱。

《孫武子》早在戰國時期就廣為流傳,許多軍事名著如《吳子》、《孫臏兵法》等,就引用不少其中的軍事思想。許多經典名著,如《荀子》、《吳氏春秋》、《淮南子》等,某些篇章也引述孫子的觀點;而歷代軍事家或名將,更奉之為圭臬,用以指導作戰,實錢孫子的軍事理論。

《孫武子》一書在國外也享負盛名,譯成不同的版本,通行於全世界,至今仍影響到各國的決策。而其影響力並不限於軍事國防的範疇,如今更已廣泛的運用到商業、外交、經濟、教育等領域。

何以《孫武子》的影響力會歷久不衰無遠弗屆呢?除了實用的功能外,其用辭精妙,涉及心理戰術,對於人性與自然法則的描述,精闢入裏,可令人再三玩味,每次都有不同的觀感。實為中國人智慧的象徵。

(二)結論

《孫子兵法》不僅在軍事領域永遠光輝耀眼,而且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企業管理上……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並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我們應以中華民族擁有《孫子兵法》這一兵學聖典而自豪,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遺產做出無愧於前人、後代的貢獻來。
2006-12-13 5:22 pm
孫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一方面周室衰微,諸侯兼併,戰火連綿(據統計,春秋242年中,各國間大的戰爭就有近500次之多);另一方面, 禮制敗壞,思想解放,各種思想流派相繼出現。由於各諸侯國君主皆積極網羅人才,對思想解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出現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俗語說:「亂世出英雄」 ,正是這種動蕩、變革的時代,造就了出色的軍事家孫子。
孫子的先祖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因內亂而逃亡到齊國,受到齊桓公的器重,受封於田邑而改姓田,故此孫子原姓田,而非姓孫。據記載,孫子的曾祖父田無宇,頗有勇力,官至「上大夫」。
他的祖父田書,很有軍事才能,因作戰有功而賜姓孫。孫子的父親,官居正卿。齊景公以後,田、鮑、欒、高四大家庭,控制齊國的政權。齊國王室與四大家族鬥爭,愈演愈烈。當田、鮑、欒、高四大家族陰謀作亂時,孫子的父親孫憑擔心田氏宗族一旦失敗,會殃及孫氏,於是帶著全家逃到南方的吳國,「避隱深居」。此時,孫武還不到20歲,就跟著父親過著亦耕亦讀的田園生活。
孫子隱居期間,潛心學術,鑽研兵法。這時,楚國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對他家族的陷害,也遷往吳國避難,並與孫子成為知己。後來,當伍子胥成為吳王闔閭的謀臣後,便多次向吳王舉薦孫子。西元前512年,吳王召見孫子,孫子帶著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吳王見其精通兵法,謀略過人,便任命他為將軍。孫子受吳王重用後,協助吳王改革政治,增強國力,不到幾年工夫,便使吳國糧食豐收,軍隊強盛,國家實力有明顯增強。之後孫子率領吳軍,西敗強楚,南破越國。吳國又北攻齊國,在艾陵大破齊軍。西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諸侯,取代了晉國的霸主地位。《史記》在論及孫子的生平時說:「闔閭知孫子能用兵,率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吳國破楚成功之後,孫子見吳王闔閭貪利暴躁,勝楚之後,日益驕橫,窮兵黷武,難成大事,遂辭別伍子胥,飄然歸隱,老死山林。另一說指孫子是被殺戮而死,如《漢書· 刑法志》稱:「孫(武· 臏)吳(起)商(鞅)白(起)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功滅亡於後。」儘管孫子協助吳國破楚之後,下落不明,其事蹟不見於任何史籍,但據褚良才先生考證,孫子去世後,葬在江蘇吳縣,現吳縣市陸墓鎮孫墩為南之大塚,即是孫子墓塚。


收錄日期: 2021-04-22 00:56: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3000051KK005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