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II中,德軍有區分戰車、突擊砲及驅逐戰車,請細說三種戰車的分別和功能

2006-12-13 11:15 am
我想問的是二次大戰中,德軍(指陸軍)有區分戰車(是指坦克嗎?)、突擊砲(是指自走砲還是步兵砲?)及驅逐戰車,請詳細解釋三種戰車的分別和其功能。以及在部隊(軍隊)中的角色。《我在書中看到這些字出現過,〝戰車、突擊砲、自走砲、步兵砲及驅逐戰車〞,但我不懂區分。》煩請網上各有識之士為小弟解難排憂。

回答 (3)

2006-12-13 5:20 pm
✔ 最佳答案
樓主如此有心, 小弟就略盡綿力解釋一下.
納粹德國無論是正規陸軍還是黨衛軍, 其核心都是裝甲部隊. 雖然德國的工業產能很強, 但由於天然資源匱乏, 根本無法生產足夠的戰車去裝備所有德國部隊. 德國人很聰明地將戰力最完備的正規戰車集中起來並成立裝甲師以作為進攻矛頭.
但這樣又產生一個問題. 裝甲師雖然威力強大, 但它們數量很少, 只能用來作為全軍的攻擊矛頭, 並被用於最重要的戰線上. 然而, 這並不代表其他較次要的戰線不需要裝甲部隊, 於是生產一些較次等的裝甲戰車就是一個解決辦法.
突擊炮和驅逐戰車都是屬於上述的次等戰車. 突擊炮的意念是來自曼斯坦元帥, 該車有一般戰車的底盤, 但它的炮塔沒有上蓋而且不能轉動, 裝甲很薄, 火炮口徑不太並只能上下移動. 如果戰車想轉向攻擊敵人, 駕駛員就需要將全車轉向才能令火炮向著敵人. 至於驅逐戰車則和突擊炮則差不多, 都是炮塔不能轉向的戰車, 不過它的特點是沒有炮塔, 火炮被直接裝配於車身正前方. 但它的座艙是全密封的, 裝甲也比突擊炮厚, 對乘員有較佳的保障.
上述兩種武器都沒有轉動炮塔是因為要有此設備需要很多精密複雜的零件, 這樣就只有大工廠才能生產有轉動炮塔的普通戰車. 然而轉動炮塔只對經常需要對不同方向作戰的前線戰車才重要, 突擊炮和驅逐戰車都是被分配給一般步兵師作為輔助武器之用, 主要用來清除一些孤立的據點而已, 所以它們都可以有較簡單的結構和較薄的裝甲.
至於所謂的自走炮和一般的步兵炮和上述的武器是完全不同的. 上述的普通戰車, 突擊炮和驅逐戰車都是前線的裝甲戰車, 即我們常說的坦克. 但自走炮其實是指能自動行進的炮兵大炮. 它們的職責不是到前線上衝鋒陷陣, 而是在後方以炮轟支援前線部隊, 原本的炮兵大炮都是要由卡車拖動, 但自走炮卻可用自己的動力行走. 而步兵炮應該是指步兵在戰線上用來防守的戰防炮, 它們主要是用來打擊來襲的敵人和戰車, 通常這些戰防炮都沒有自己的動力, 需要靠卡車或騾馬拖動行走.
2006-12-15 7:33 pm
其實在二戰開始前之德國,主要裝備的是戰車,那時還未有突擊砲及驅逐戰車。而另外是有自行砲戰車。首先解釋兩者之分別。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就放棄原有的戰壕作戰戰術,致力研究新戰術及新武器。而英軍以戰車突破戰壕,壓倒性擊敗德國,就使德國軍官開始研究戰車的實用方式及戰術,不過因為德國當時受制於條約,不能生產及擁有重型武器,因此當時戰車的發展,僅以卡車或者農業拖拉機代替,影響當時德國開發的戰車戰術,僅以支援步兵作戰為主,其實好有限。至30年代德國撕毀條約,擴戰軍備,戰車在設計及戰術上,才有較大的改進,其中以高達里安、曼斯坦等將領主張以戰車作為陸上主力作戰武器,以戰車為主,步兵為支援的作戰方式,就形成德國戰車的風格,就是要能負擔不同的戰鬥任務,所以戰車要有機動性能,良好越戰能考,能360度迴旋射擊,甚至上山下海,真的!德國在打敗法國後,就計劃進攻英國,當時就以三號戰車為基礎,發展出一種潛水戰車,以便越過英倫海峽,是從海底的地面駛過去的做法,不過因為進攻英國的海獅行動取消,才沒有人知德國發展戰車的瘋狂情況。不過由此可見,德國戰車設計的特點,就是通用性大,可以進行改裝以應付不同的用途,這就衍生出之後不同的戰車形態。

而自行砲戰車,好多人都誤解為戰車,其實其本源不是戰車,而是一種移動大砲的概念產生出來的,因為重型大砲笨重,以動物牽拉機動能力不足,所以就將大砲搬到車上或戰車底盤,方便移動,而形成自行砲戰車。由於自行砲戰車是重型野戰砲機動化的產物,所以其設計不是用來打戰車戰,而是作為步兵支援武器,裝備的亦是對步兵用的榴彈砲,而非對戰車用的穿甲彈。順帶一提,當時德國自行砲的指揮權,是歸砲兵步隊而非裝甲部隊的,所以早期的自行砲戰車,其實是砲兵而非裝甲部隊,直到1943年庫斯克戰役爆發前,德國為了統一裝甲軍力,才將自行砲歸入裝甲部隊的指揮,自行砲亦漸變為對戰車武器,而被人當成戰車看待。其實自行砲的特點,是一種火力支援武器多過戰車,因為自行砲基本設計是向前射擊為主的,所以就沒有戰車的砲塔設計了,而只有前裝甲擋板,有些就連左右兩邊裝甲都沒有的設計。

至於突擊砲及驅逐戰車,主要是德國在二戰發展出來的戰車武器,可以說是由戰車衍生出來的戰術武器。因為在二戰時,德國戰車工業,趕不及戰車的消耗,當時的情況是德軍部隊內的戰車受損需要維修,送到後方維修時,但往往因為後勤作業支援不到,受損的戰車修復無期,新戰車又補給不上,所以裝甲師的戰車部隊就習慣不把戰車送回後方維修,自己盡力修,有時甚至進行改裝來代替維修。例如當時好流行的是當戰車砲塔受損,但車身還用得的情況下,就自行將砲塔拆去,換上其他火砲,有些甚至乘其利將火砲換上更大口徑的大砲以增加火力,成為另一種形式的自行砲戰車。這種形式的自行砲戰車就不是由砲兵發展出來的武器,而是由戰車,所以主體仍是戰車,用的亦是對戰車武器而非榴彈砲。這種改進初期並無固定法則,亦沒有特定型號,後來漸漸成制,就是會用較大口徑的火砲裝在車上,形成火砲與車身不成比例,但當時就被視為能用盡資源的做法。而當時最流行的改裝方式,就是以四號戰車的車身,加上擄獲的蘇聯T-34戰車砲,成為一種固定型號,因為當時德國前線的裝甲兵,都覺得蘇聯製的對戰車砲性力及貫穿力比德國的好,所以就在擄獲蘇聯大砲後,順便改裝一下,稱為貂鼠三型自行砲戰車。這種雜種武器,當時竟被評為火力與機動性兼具的成功武器,及後德國軍方還為這種武器設立生產線大量生產。不過這種武器的設計,裝甲保護不足,如自行砲般只是前面及左右有裝甲擋板,後面及上面沒有,因此打行戰很吃虧,如果睇過電影雷霆救兵最後一段守城,那些美軍傘兵就用汽油彈由二樓向一架經過的自行砲戰車拋擲,因為沒有頂蓋而被燃燒破壞的鏡頭,這是當時常有的,而電影中被毀的就是一輛貂鼠三型自行砲戰車。

因為這種改裝武器存在的缺點,就出現有密閉式砲座的戰車,這就是後來出現的突擊砲戰車及驅逐戰車。這兩種戰車分別是有的。突擊戰車可以說是輔助戰車作戰的戰車。因為戰車生產成本,當時隨戰爭日漸困難而增加,所以當時就想到簡化生產程序,其中就是簡化砲塔了。既然貂鼠三型戰車成功,就不妨將砲塔省去,雖然沒有了360迴旋射擊的優點,但生產成本減了,以及車身重量減了有利提升機動性能等優點,都使突擊砲戰車漸成德國可行生產的武器,但因為射擊仍受到局限,德國人還沒有以突砲砲戰車取代傳統戰車的打算,而1944年開發的楔子形打擊戰術,有利於發揮突擊砲戰車只能向前射擊的限制成為優點,所以突擊砲戰車又發展出用重型對戰車砲的驅逐戰車了。不過這種專以擊毀戰車為目的的戰車,德國就發展不出太多出名的型號,反而德國的對手蘇聯,因為緊跟德國戰車設計及戰術發展,反而發展出很驚人的驅逐戰車型號,這就是SU-152了,別名「動物屠夫」,蓋SU-152的出現,是專門以對付德國以老虎及豹等動物命名的六號及五號戰車。

由此可見,德國戰車的發展,由當初戰車負責多元任務演化出一些專門任務的戰車。不過二戰後戰車的發展又回到多元任務的方向了,所以突擊砲戰車及驅逐戰車就在歷史中消失了。
參考: 百分百老作,歡迎抄襲翻錄,絕沒有版權問題。
2006-12-15 6:26 am
在此略為交代這三種武器:

1) 坦克〈戰車〉
特點:可抵禦槍彈和一般小口徑炮彈,擁有旋轉式炮塔,擔任陸地面部隊的進攻矛頭,為陸軍的主力兵種。
德軍的主力坦克例子有4號坦克、豹式坦克,還有著名的虎式坦克。

2) 驅逐坦克
特點:1--內地人士多〈堅持〉稱之為坦克殲擊車,主要作為反戰車之用。驅逐坦克沒有旋轉炮塔,只能靠旋轉車體調校射撃角度,與敵軍戰車戰鬥未必能佔優勢,因此不適宜單獨戰鬥,只適宜擔任坦克的火力支援。
2--另一面,由於沒有旋轉炮塔,因此製造成本可大幅降低,可利用多餘的資本加強大炮口徑、加厚車身裝甲。例子有有象式驅逐坦克、獵虎式驅逐坦克,都是重達六七十噸、搭載威力強大炮火的怪物。

3) 突擊炮
特點:其實二戰時突擊炮之名,都是希特拉偏好「突擊」二字而來,如突擊兵、突擊步槍等。突擊炮車可作輕型榴炮車或輕型反戰車炮之用,都是前線的支援火力。例如3號突擊炮,有的車型是搭載短炮身的輕型榴彈炮車,有的車型是搭載長炮身的反戰車炮。

戰車是主力的兵種,而驅逐戰車和突擊炮是支援的兵種。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53: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3000051KK003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