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歷史問題,急!

2006-12-13 5:29 am
1.何謂{封建}?封建制度有何特色?請列出兩項。

2. 試說明春秋霸政出現的兩項原因。


以上問題不需詳細回答,多謝!

回答 (4)

2006-12-13 5:42 am
✔ 最佳答案
(1)「封建」,簡單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諸侯,而使之建國於封建的區域。這是上古時代戰勝的部族對於戰敗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種統治方式。



(2)周王室實力大跌, 加上有殺父之嫌, 聲望大不如前, 令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 要向諸 侯 求助. 諸侯提出"尊王攘夷", 藉以統領其他諸侯.
2006-12-13 6:01 am
封建制度

周朝實行封建制度,是為了有效地控制東方廣大地區。周朝先後兩次封建,第一次是在武王伐紂之後。第二次是周公東征之後。

封建制度概況

封建就是封土建國的意思

地位 領地
周天子 天下
諸侯 國
卿、大夫 家
士 采地
庶民 --

封建制度的規定

爵位 封地 命卿 (天子任命) 置軍
公、侯 一百里 三卿 (全部) 三軍
伯 七十里 三卿 (二卿) 二軍
子、男 五十里 二卿 (一卿) 一軍
天子置六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天子三年一次巡行四方,諸侯按時朝覲述職,此外諸侯還有保衛中央的意務,即勤王。

封建制度下的的其他輔助制度

宗法制度 確立了嫡長子的繼承權,以「立子以嫡不以長,立子以長不以賢」及「小宗奉大宗」為原則。即周天子死,嫡長子繼位,其他庶子則為諸侯,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諸侯是小宗;諸侯死,也是嫡長子繼位,其他庶子則為卿大夫,諸侯是國的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如此類推。

井田制度 土地按井田制度分給農民耕種。先把土地劃成井字,共九格,每格一百畝,外面八格為私田,由田主分給入戶農家,收穫自用;中間一格為公田,由八家共同耕作,收穫作賦稅。

禮樂制度 周公旦制定禮樂制,所謂「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所以禮是用來維持貴族社會秩序,而庶民社會秩序則以刑來維持,階級觀念極重。樂則以陶冶性情。在吉、凶、軍、嘉、賓等事項上,都要按禮來行事,即所謂「小宗奉大宗」。

封建制度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
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基礎,由天子管理諸侯,諸侯管理卿大夫,以層層遞進。而諸有責任保衛天子,以鞏固周天子的統治地位,這樣有利國祚延長。


缺點
封建制度以宗法維繫,一但王權衰落,則諸侯稱霸,諸侯兼併隨即開始,並由於貴族沒落,平民中的才子得到諸侯重用,布衣為相,階級觀念受到衝擊。


霸政形成的原因(背景):**

A. 王命不行:

a. 自平王東遷洛邑後,周天子地位遠不如前。以前是周天子封建諸侯,何等威武;現平王反要由申、鄭、許、晉、秦所擁立。而凡擁護平王諸國皆別有野心,形成一非正義的集團,為東方諸侯所不齒,而且更恃擁立之功而專橫,不尊重周天子。

b. 周平王有弒父之嫌,不為正義所歸,受到部份諸侯的輕視,因而削減君主的地位及尊嚴。

c. 以前周天子王畿千里,國土遠比諸侯封土為大,平王即位後,以河內地賜晉、歧西地賜秦,王畿範圍削減,僅保有東都洛邑一帶,政治重心漸移至諸侯各國。加上王室土地過少,人口削減,生產力不足,故經濟常處於困境中,軍事力量自然薄弱,難再以優越的地位領導諸侯,喪失了共主的資格。

B. 諸侯兼併:由於王命不行,諸侯遂互相兼併,大國乘勢吞併小國,大國的版圖日漸增大,小國的版圖則日漸消失。

C. 篡弒頻仍:列國內部子弒父、臣弒君等以下犯上的事件層出不窮。

D. 群龍無首:因周天子無力保護和領導諸侯,所以須要有勢力龐大的諸侯,內則替周天子領導諸侯,維持整體秩序;外則抵禦外侮,使中國文化維繫不墜,因此一些有勢力的諸侯大國,便以「尊王攘夷」為口號,紛紛起來爭奪霸主地位,由此產生了歷史上的春秋霸政。


春秋霸政出現的兩項原因
(五) 霸主所負的使命:

A. 尊周室:奉周室為精神領袖,作為團結統一的象徵。

B. 攘夷狄:國遇外寇,同盟出兵相救。

C. 禁篡弒:凡某國發生篡弒奪位,霸主便會領導同盟國出面調停,抵制篡權者,不承認其合法地位,甚至出兵平亂。

D. 抑兼併:禁止諸侯互相攻伐,若有爭端,便由霸主會盟仲裁或征討,以調停諸侯間的糾紛。
2006-12-13 5:37 am
1.何謂{封建}?
「封建」,簡單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諸侯,而使之建國於封建的區域。這是上古時代戰勝的部族對於戰敗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種統治方式。由此可見,所謂封建,自應有部族戰爭以來已有雛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於周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但大多主張始於西周。

周室鑑於當時諸侯之眾而又各據要津,後世必為共主之患,乃著興滅國,繼絕世之名義,封建諸侯,用殖民方法,分封周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來的氏族部落建立國家, 勢力始自上達下,周天子正式成為天下共主,封建規模正式完成。


封建制度特色
封建社會基本有兩條件:

一為土地與權力的多級分割。另一是:上下級間有臣屬的關係。就是在上的統治者把一部份的土地及人民分封給諸君,封君再把土地向下級分封,而每一級封君,要對上級履行若干義務。封君對自己的封土而言,他是經濟上、政治上的世襲,在他的封土內擁有最高的權力,因此整個社會分為若干等級,統治階層有四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以下是庶民及奴隸。

在封建制度下,天子與諸侯之間有一定的政治規則:

據《孟子》所述,諸侯國爵凡五等,按爵位有一定封地,公侯各地方百里;伯地方七十里;子男各五十里、不及五十里,謂之附庸。

天子不時巡狩四方,督察諸侯,諸侯則桉年向天子朝覲述職、納貢。當王室須出師征戰時,諸侯有義務從征;王室有外患,諸侯須出兵勤王。(但近人有認為金文中公、侯、伯等稱呼並無等級意味;也有認為各國土地面積之里數太整齊,理想化,不足為信。)

據《周官》所載,封建下之軍制,是天子六軍,諸侯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此編制亦多為後人所質疑)

另外凡諸侯國之用人與行政,天子有干涉之權。大國設卿三人,俱由天子任命;次國設三卿,一卿由天子任命。

從封建制度的內容可知,其目的在控制諸侯,天子為全國至尊之君,而非推擁之共主可比,諸侯之一切均為天子所賜,臣屬於天子。


2.春秋霸政出現原因
王命不行:

a. 自平王東遷洛邑後,周天子地位遠不如前。以前是周天子封建諸侯,何等威武;現平王反要由申、鄭、許、晉、秦所擁立。而凡擁護平王諸國皆別有野心,形成一非正義的集團,為東方諸侯所不齒,而且更恃擁立之功而專橫,不尊重周天子。

b. 周平王有弒父之嫌,不為正義所歸,受到部份諸侯的輕視,因而削減君主的地位及尊嚴。

c. 以前周天子王畿千里,國土遠比諸侯封土為大,平王即位後,以河內地賜晉、歧西地賜秦,王畿範圍削減,僅保有東都洛邑一帶,政治重心漸移至諸侯各國。加上王室土地過少,人口削減,生產力不足,故經濟常處於困境中,軍事力量自然薄弱,難再以優越的地位領導諸侯,喪失了共主的資格。

d. 諸侯兼併:由於王命不行,諸侯遂互相兼併,大國乘勢吞併小國,大國的版圖日漸增大,小國的版圖則日漸消失。

e. 篡弒頻仍:列國內部子弒父、臣弒君等以下犯上的事件層出不窮。

D. 群龍無首:因周天子無力保護和領導諸侯,所以須要有勢力龐大的諸侯,內則替周天子領導諸侯,維持整體秩序;外則抵禦外侮,使中國文化維繫不墜,因此一些有勢力的諸侯大國,便以「尊王攘夷」為口號,紛紛起來爭奪霸主地位,由此產生了歷史上的春秋霸政。
2006-12-13 5:36 am
封建制度

「封建」之說起自於上古時期的中國,是帝王給予王侯建立侯國權力的簡稱。(按:此處之「國」指的是「行政區」,有如現今的「自治區」,與今日「國家」的概念不同。)當功臣貴族得到「封土」、「建國」的權力時,便可以成為一國之君,享有此處軍事、財經、行政的完整操控權力。
傳說中,從黃帝開始,便施行封建制度,建立了數以千計的小國。但近代史學家的研究指出,在周代之前,所謂的「封建」,其實只是帝王在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後,承認既有部落勢力的一種方式,並非用政權或武力建立一個新的侯國。直到周代初期,武王取代商王之後,為了有效監視當時仍有一定勢力的商族,才有了封「三監」的舉動。而後周公平定管、蔡之亂,摧毀了商族的殘餘勢力,才開始大封姬、姜等姓諸侯,在每個既有部落勢力之間,建立以周的宗室、姻親為主體的新國家,以收監控之效。當然,既然是建立新的行政區域,周王當然要給予受封者土地、糧食、奴隸、武器、軍隊等重要的軟硬體,因而這些新建之國除了可以建立武裝勢力作為王室的屏障外,更負有開發新土地的重責大任。
平王東遷之後,進入了東周時期,也就是所熟知的春秋戰國時代。當年武王、周公、成王所封的千百侯國,到這時已慢慢地兼併成為十數個大國,其力量之強盛,已遠非周王室所能匹敵。所謂的「封建」,已成為周王室這名義上的共主承認既成勢力的空頭支票,不再具有實質意義。而各國君主對於貴族功臣,雖然也有封為王侯者,但這實已只是「封君」,而非「封建」。所謂的「封君」,乃指畫出一塊行政區,將此處之租稅賜給貴族功臣,至於軍事、行政權,仍是國君的權力,封君不得專擅。當然,這只是理想中的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封君取得所封地的軍、財、政大權的所在多有,諸如春秋末年魯國的季氏、戰國末年齊國的孟嘗君,莫不如此。
春秋霸政興起之原因(背景):



周幽王被殺後,兒子宜臼在祖父申侯擁立下,即位為天子,遷都洛邑,開春秋時代霸政的局面。以下概述有關春秋霸政興起的原因:



1. 王權低落

周幽王被殺,使平王間接有弒君之嫌,大義有虧不為諸侯所尊服,周室東遷後,「王畿」限於洛陽,領土狹小,軍力薄弱,反不及諸侯之國。



2. 諸侯跋扈

平王之得位,乃得力於申、許、晉、鄭之支持,此等諸侯由是恃功驕橫,跋扈難禁。



3. 兼併盛行

春秋時代列國互相兼併,如齊、晉、楚、秦等,兼併達數十小國,小國遂向強而有力的諸侯納貢討好,希望得到保護。



4. 篡弒盛行

春秋時代,各諸侯國內的卿大夫權力不斷增加,甚至出現篡弒奪位的情況,如魯、宋、陳、鄭、齊等國,周室又根本無力制裁,故此各國均期望有一強大的諸侯起來維持秩序。



5. 外患日亟

中原混亂,外族西戎及南方蠻楚乘機多次進犯,各國備受威脅,須一強大諸侯起來領導各國共同抵禦。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諸侯遂以「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為號召,起而秉持大局,領導會盟,展開春秋霸政的局面。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47: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2000051KK044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