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叫胡同?????????????????/

2006-12-12 10:22 pm
咩叫胡同??
thx!!!!!!!!!!!!!!!!!

回答 (3)

2006-12-12 10:25 pm
✔ 最佳答案
胡同

北京的一大特色就是有無數的"胡同",胡同的意思是小巷子。過去,北京是由千百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對面,平排並列有序地組成的。為了出入方便,每排四合院之間必要留出通道,這是就胡同了。


平民百姓生活在這些胡同裏,他們的生活使古都北京別具魅力。北京的胡同不僅僅是巷子的稱謂,而且還是一種建築藝術,是北京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環境。它反映了社會的變遷興衰。大部分的胡同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灰牆青磚,它們是孩子們的樂土。通常,一個大雜院(叫做四合院)平均要住4到10家20口人。所以,住在胡同裏會感到友善和人情味。

不過,作為社會發展的一條定律,舊的會被新的取代。目前,北京古老破舊的大雜院正被現代化的樓房所取代,舊胡同也將失去它賴以存在的基礎。不過,為保持北京的古都風貌,許多著名的胡同已被當作文物保留下來了,它為我們新興的首都保存了一絲古老的色彩。
2006-12-12 10:27 pm
胡同=衚衕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0/Hutong_1_%28Snowyowls%29.jpg/200px-Hutong_1_%28Snowyowls%29.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北京衚衕街景
衚衕是北京特有的對舊城內(即二環路以內地區)街道的稱呼,亦作「胡同」。
起源
根據史料記載,衚衕一詞最初見於元雜曲。元代雜曲名家關漢卿的《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衚衕來」的臺詞。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也有如下對白:「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裡?』梅香說:『我家住磚塔兒衚衕。』」其中提到的磚塔兒衚衕就是今天的磚塔衚衕。
明沈榜所著《宛署雜記》中記載:衚衕本元人語。
根據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目前學術界對「衚衕」一詞含義和來源的解釋主要有三種:

水井:在蒙古語、突厥語、滿語中,水井一詞的發音與衚衕非常接近,在歷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為居民聚居區的代稱進而成為街道的代稱,由此產生了衚衕一詞
元朝時遺留的名稱:蒙古語將城鎮稱為「浩特」,蒙古人建元朝後,按照自己的習慣,將中原城鎮街巷也稱為「浩特」,後來「浩特」演化為「火弄」或「弄通」,進而演化成今日的「衚衕」和「弄堂」
胡人大同:認為衚衕一詞是元朝時政治口號「胡人大統」的簡化版

歷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f/Hutong_Jiemen_%28Snowyowls%29.jpg/120px-Hutong_Jiemen_%28Snowyowls%29.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衚衕里四合院的街門
衚衕的歷史和現在的北京城一樣久遠,現在的北京舊城是以元大都為基礎修建的,元大都城共有十一座城門,城門內的大街構成了全城主幹道。主幹道相交形成若干長方形居民居住區,居住區中又有等距離東西走向的若干小巷,這些小巷就被稱為衚衕,當時規定大街寬二十四步(約37.2米),小街寬十二步(約18.6米),衚衕寬六步(約9.3米),衚衕、小街和大街構成了完整的的元大都城市街道體系。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基本沿襲了元大都的格局,內城包括磚塔衚衕在內的許多衚衕都是元代的遺存。但自明開始,對城市建築的規範越來越寬鬆,出現了許多斜街和不規則的街道,明英宗時期開始修建的外城斜街和曲折不標準的衚衕就更多了。
歷史上的北京以衚衕眾多而著稱,民間有「著名的衚衕三千六, 沒名的衚衕賽牛毛」的說法。元《橋津志》記載元大都有「三百八十四條火巷,二十九條衚衕」;明張爵《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一書中記載,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衚衕約一千一百七十條,其中直接稱為衚衕的約有四百五十九條;清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一書中所列的北京街巷衚衕名顯示,清朝時北京有街巷衚衕二千零七十六條,其中直接稱為衚衕的九百七十八條;1944年日本人多田貞一在《北京地名志》記載,當時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條衚衕;1949年的統計顯示北京城區有名字的街巷6074條,其中衚衕1330條,街274條,巷111條,道85條,里71條,而習慣上,人們把上面提到的衚衕、街、巷、道、里統稱為衚衕。

概況
由於衚衕和北京歷史密切的淵源,衚衕和四合院被看作是北京平民文化的象徵,以衚衕游為主題的北京風情游也逐漸升溫。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c/Hutong_2_%28Snowyowls%29.jpg/150px-Hutong_2_%28Snowyowls%29.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斗大的拆字是北京最常見的景觀之一,隨著這些拆字的擴展,北京的衚衕四合院也在漸漸消失
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衚衕和平房區成為危房改造的對象:一方面是居住在舊城區的市民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另一面是市區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急於利用舊城大片的土地,在來自底層和上層雙重的重壓之下,北京的衚衕正在以每年數十條的速度加速消失,取代衚衕的是現代化但沒有北京建築特色的高樓大廈和通衢大道。因此,一些文化人士發出警告:文化的北京正在因為衚衕和四合院的消失而消亡,世界城市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明清北京城正瀕臨徹底消失的邊緣。
2004年2月1日,建設部簽發《城市紫線管理辦法》規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即紫線範圍內,禁止進行違反保護規劃的大面積拆除、開發;禁止對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格局和風貌構成影響的大面積改建;禁止損壞或者拆毀保護規劃確定保護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禁止修建破壞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禁止占用或者破壞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樹名木等;禁止其他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構成破壞性影響的活動。這一管理辦法為北京舊城衚衕和四合院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衚衕文化
在歷史上和現實中,衚衕都是城市普通市民生息的場所,衚衕與北京文化的形成和存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相比於代表皇家文化的紫禁城、天壇、頤和園,衚衕可以說是北京平民文化的代表。青磚灰瓦清水脊幾乎已經成為老北京的象徵。

衚衕的命名
北京衚衕的名字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舊北京的地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和民俗,是研究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北京衚衕的命名有很多種類型

以衙署命名:如北兵馬司衚衕、府學衚衕、外交部街、內務部街等
以人名官名命名:如三不老衚衕(原名三寶老爹衚衕,指三寶太監鄭和)、武定侯衚衕、石老娘衚衕(西四北五條)
以貿易市場命名:羊肉衚衕、花市大街、缸瓦市、米市大街等
以寺廟命名:寶產衚衕、磚塔衚衕等
特殊標誌命名:如鐵獅子衚衕、耳朵眼衚衕等
以器物命名:如煙袋斜街、紗帽衚衕
以動植物命名:如高義伯衚衕(原名狗尾巴衚衕)
以形狀走勢命名:如弓背衚衕、一尺大街等
以水井命名:如福綏境(原名苦水井)、王府井大街、龍頭井衚衕等
從中華民國時期開始北京進行了多次衚衕名稱改造,修改了一些不雅的名稱,如蠍虎衚衕——協和衚衕;王寡婦斜街——王廣福斜街;驢市衚衕——禮士衚衕;狗尾巴衚衕——高義伯衚衕;劈柴衚衕——辟才衚衕等。

著名衚衕

東交民巷最長的衚衕
一尺大街最短的衚衕
小喇叭口衚衕最短的衚衕
九灣衚衕拐彎最多的衚衕
錢市衚衕最窄的衚衕
磚塔衚衕最古老的衚衕
國子監街文廟和國子監所在地
小楊家衚衕就是《四世同堂》中的小羊圈衚衕
參考: 維基百科
2006-12-12 10:26 pm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裏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賺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煙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這條胡同裏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吧胡同,大概胡同裏曾住過一個啞吧。王皮胡同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賣手帕的。羊肉胡同當初想必是賣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狀的。高義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賓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為這兩條胡同的樣子有點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則不知道何所取義,如大綠紗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寬闊,如東總布胡同、鐵獅子胡同。這些胡同兩邊大都是“宅門”,到現在房屋都還挺整齊。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路。它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約二斤雞蛋什麼的,很方便,但又似很遠。這裏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串,搖動作聲)、算命的盲人(現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裏更加安靜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裏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裏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裏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裏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裏的房子。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我認識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庫、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閒事。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老舍《茶館》裏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我們樓裏有個小夥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麼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胡同裏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夥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睡不著眯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裏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弔。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04: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2000051KK015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