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賞析

2006-12-12 1:57 pm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戌,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我想詳細咁知道呢首詩既風格、寫作技巧、詩中既地名係而家既邊度
thx!!!!!!!!!
更新1:

可唔可以詳細解答呢首詩點樣可以顯現他沉鬱頓挫的風格 同埋講下佢寫作背景,即係佢點解同兄弟分開左

回答 (3)

2006-12-12 3:28 pm
✔ 最佳答案

風格:沉鬱頓挫

註釋:(西山)山名,在四川成都縣西。(三城)松維保三城,界於吐蕃,為蜀要害。(萬里橋)在城都府中門外(涓埃)涓滴塵埃,用喻微末(蕭條)零落

詩意:前半憂家,後半憂國,雖不明點望字,而無窮感慨,隱寓於一望之中。

修辭:

1.對偶:西山白雪三城戌,南浦清江萬里橋。
2.借代:聖朝->國家


杜甫 (712 - 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有稱杜工部。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 ,生於河南鞏縣。他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 安史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 後因直諫被眨華州,759年棄官西行, 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四年期間,寫詩240餘首。 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不久又再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漂泊于荆、湘,以舟為家。最後,當他攜家離開四川往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著作有《杜少陵集》。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 ,形象鮮明,杜甫詩中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有「詩史」及「詩聖」的美譽。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參考: 自己打
2006-12-13 1:48 am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海內連年戰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悽愴?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聖皇。我獨自地騎馬郊遊,常常極目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這首詩雖是寫郊遊野望的感觸,憂家憂國,傷己傷民的感情,迸溢於字裏行間。 詩的首聯寫從高低兩處望見的景色。頷聯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飄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頸聯繼續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末聯以出效極目,點明主題“野望”,以人事蕭條總結中間兩聯。全詩感情真摯,語言淳樸。
2006-12-12 8:31 pm
【注釋】
1.西山,又名雪嶺,在成都西,主峰終年積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戍,防守。三城為蜀邊防重鎮,吐蕃時相侵犯,故有駐軍防守。
2.南浦,指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萬裏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褘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裏之行,始於此橋。」故稱萬裏橋。
3.風塵,比喻戰亂。諸弟隔,杜甫有四弟,杜穎、杜觀、杜豐、杜占。只有杜占從他入蜀。
4.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5.遲暮,指年老。這時杜甫年五十。供多病,謂全交給多病之身了。
6.涓,指細流。埃,指微塵。涓埃,猶言絲毫,微末。
7、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8、清江:指錦江。
9、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癑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
始於此橋。」這兩句寫望。
10、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

〔白話改寫〕
西山常年積雪,三城有著駐軍守衛;南浦清江上頭,架有一座萬裏橋。
海內戰亂紛紛,兄弟四分五散;天涯悲哀流淚,我孤身流寓在遙遠的地方。
只讓年紀老邁,身體又是多病,沒有拿出絲毫的力量來報效聖朝。
騎馬來到郊外極目遠眺,我不忍見到滿目瘡痍,且世事日漸蕭條。


【評析】:
這首詩雖是寫郊游野望的感觸,憂家憂國,傷己傷民的感情,迸溢於字里行間。
詩的首聯寫從高低兩處望見的景色。頷聯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飄散和自我孤身浪跡天涯。頸聯繼續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末聯以出效極目,點明主題「野望」,以人事蕭條總結中間兩聯。全詩感情真摯,語言淳樸。
 這首詩寫景抒情,表現了詩人悠悠的愛國情。戰亂老病,兄弟離散,都使詩人憂愁不已,憂國憂民之情自然流露出來。全詩深廣沉鬱,意境悲壯。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30: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2000051KK004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