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舒曼的故事

2006-12-12 1:31 pm
關於舒曼的故事:
      「你是我的靈魂、我的心
       你是我的歡樂、我的悲傷
       你是我的世界~~~~~~~~~」
 舒曼經過長時間的熱戀,在結婚的前夕,將他寫的歌集《米爾特之花》獻給克拉拉。歌集由26首歌曲組成,他在歌集的首頁上題了留凱特的這首詩,詩中的「你是我的靈魂、我的心,」恰好表達了舒曼對克拉拉熾熱的愛情。
 1840年9月12日,在萊比錫郊外的一座教堂裡,舒曼和克拉拉舉行婚禮。婚禮在克拉拉的生母巴吉夫人和他倆的朋友,也是他倆戀愛的支援人艾倫斯頓.倍克的參與之下,舉行得十分簡樸。
 那時舒曼30歲,克拉拉在婚禮的第二天迎來21歲的生日。按照常情,新娘的父親會為女兒的結婚感到喜悅和祝福,但是,克拉拉的父親並沒有出席婚禮。因為克拉拉的父親正是舒曼的恩師弗利德裡希.維克,他極力反對他倆的婚姻,一直到最後。
 克拉拉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回答 (2)

2006-12-12 1:38 pm
✔ 最佳答案
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浪漫主義音樂成熟時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熱情敏感,富有民主主義思想。夫人克拉拉也是著名鋼琴家。著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受其幫助提攜。

舒曼1810年出生在德國茨維考的小鎮薩克遜,他的父親開著一家書店,童年的舒曼最大的興趣是文學而不是音樂,並且熱衷於寫作小說和散文。偶爾也搞一些音樂活動,12歲的時候舒曼組織了一個小型的管弦樂隊。之後出於對文學的熱情,又組織了一個文學社,並開始寫作關於藝術和詩歌的論文。

青年時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惱折磨著,他的父親積引導他音樂方面的發展,然而舒曼的母親希望兒子能學習法律以便將來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舒曼的父親死後,他果然如母親的願望,去了萊比錫和海德堡學習法律,直到1830年舒曼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從此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鋼琴家。

舒曼全心投入成為鋼琴家的練習中,因為起步太晚,舒曼強迫自己大強度長時間的練習,據說他自己還發明了一種機械來鍛煉手指的肌肉。這種錯誤的練習法使他右手的中指完全麻痹,成為音樂家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然而之後舒曼並沒有放棄鋼琴,鋼琴的創作始終是舒曼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格部分。23歲時期創作了自己第一部的傑作,同一主題和十二格變奏的《交響練習曲》,之後是1834年至1835年間創作的《狂歡節》,是一部由二十一個樂章組成的鋼琴傑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26歲時,舒曼仍然沒有停止學習鋼琴,這時在維克教授處學習的時候舒曼結識了教授的女兒克拉拉,但遭到維克教授一家人的反對,後經過長期努力後終於和克拉拉結婚。之後舒曼投身於藝術評論的寫作,創辦了一份音樂評論雜誌,並用弗羅列斯坦和尤斯比烏斯作為自己的筆名,這兩個人的觀點體現了作者本人的思辨統一。

作有許多新穎獨特的鋼琴名曲如《夢幻曲》(Dreaming)、《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桃金娘》、《詩人之戀》、《婦人的愛情和生活》等。後又寫下了四部交響曲,及《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傑出的作品。
2006-12-13 3:23 am
舒曼



Rrobert Shumann 1810-1856 德國

革新者、批評家、鼓吹新事物的運動家
 

舒曼是堅決反對古典樂派的先驅,他早期的作品幾乎摒棄了所有的舊形式,等到後期才在妻子克拉拉的影響下,重拾傳統的交響曲與四重奏形式。

 

舒曼的父親是書商,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後來這種文學性就反映在他的音樂中。從 6 歲開始學習音樂,9 歲時已能創作戲劇與作曲,可惜由於父親早逝,他不得不奉母命進入萊比錫大學研習法律,直到 1830 年畢業後才又轉攻音樂。舒曼原想做個鋼琴家,未料卻因訓練方式錯誤至手指受傷,只好改習作曲並兼寫音樂評論。

 

舒曼的文章讓世人認識了貝多芬後期的樂曲的價值,重新喚醒對舒伯特的興趣,並且在十九世紀的巴哈復興風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舒曼所創作的間奏曲、阿拉貝斯克、大衛同盟、兒時情景等樂曲其實都是經過串連的幻想曲,因為以前的形式對他而言是毫無意義的,他認為音樂的氣氛、色調暗示與聯想比寫作工整的奏鳴曲、輪旋曲或賦格要重要多了。因此舒曼主張:內容與思想造就了形式,而非形式造就內容與思想。

 

舒曼認為音樂的目的在於反映心靈的狀態,從這個觀念發展而得的結果就是:短短數語就能抵得過長篇大論,甚至表達得更多。

 

舒曼的音樂總是帶著詭譎善變的氣質、萬花筒般的結構與強烈的主觀意識,再加上他對舊有形式的摒棄,使得保守的音樂人士對舒曼展開強烈的攻訐,連帶地導致舒曼的作品極少被演出。

 

舒曼最早是以創作鋼琴曲起家,他的鋼琴曲大多是由小品集結而成的,除了少數的作品之外,舒曼的鋼琴曲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樂念。他的鋼琴曲需要高難度的技巧,但是卻不像李斯特的鋼琴曲那樣具備炫技的成分,相反地,舒曼的鋼琴音樂絕無賣弄之嫌,他極力反對為賣弄而賣弄。

 

舒曼在 1834 創立了「新音樂雜誌」,目的是要提供一個公開的園地為音樂界褒善貶惡,並創立了「大衛同盟」,以此同盟的成員作為新音樂雜誌的評論員。經過舒曼的評論,蕭邦、蓋德、布拉姆斯等人都成名了,而舒伯特、孟德爾頌也受到他的崇仰。

身兼樂評家的舒曼很能理解其他作曲家的觀念,並對大眾解釋說明,但是當時能夠理解舒曼作品的人卻不多,因為他所寫的都是自傳性的音樂,任何事物都會影響他,舒曼藉著獨立思考將外在的影響表達在音樂之中,這種極端個人化的音樂的確是難以理解,不過這也正是浪漫主義的本色。

 

舒曼本人往往對自己的音樂也不甚了了,有些作品甚至是在接近恍惚的狀況下寫成的,舒曼首先編曲,等瀏覽完畢後再賦予標題,他的所有作品幾乎都是寫成後才命名。而所謂的名稱也只是讓聽眾對作曲家的情感有線索可循,他並不希望聽眾將曲名當作樂曲故事的指南。

 

舒曼的思想非常敏感,任何的音樂都能在他的心靈留下震動的痕跡,然而,過度的敏感,過度的工作與學習,使舒曼的腦中充滿著光怪陸離的幻想,並罹患嚴重的神經衰竭而處於精神分裂邊緣,曾一度企圖跳萊茵河自殺。

舒曼於 1856 年病逝,享年 46 歲。

 

 


舒曼的大事年表

1810 6/8日生於德國Zwickau。

1816 曾一度學習風琴之後又學習作曲。
1827
開始受詩人兼文學家珍.保羅.李希特 (Jean Paul Rik-ter)的著作和修伯爾特的歌曲所影想。
1828 入萊比錫大學專攻法律, 保持對音樂的學習, 特別愛好巴哈的作品, 隨萊比錫鋼琴名家偉克學習鋼琴。
1829 赴海德堡學習法律, 更努力學習鋼琴。
1830 對法律開始有了誠意, 但內心還強烈的反對著, 經偉克教授鼓勵, 乃決心以音樂為終身事業, 再返回萊比錫隨偉克專攻鋼琴, 不幸因為練習過度而手指受傷, 被迫放棄演奏的生涯, 而走向作曲的道路。

隨欣立希. 度安學習作曲, 作品逐漸問世。

1834 創刊音樂新論雜誌, 提升欣賞及批評水準。

完成兩大鋼琴作品- 作品第九狂歡節與作品十三號和練習交響曲。

1836
與孟德爾頌友善。

主要鋼琴作品, 大都在此期間完成。

1840 與克拉拉結婚, 形成作風的轉戾點, 婚後創作一百多首歌曲。
1841 專心致力於交響樂的創作。

完成[降B調交響曲][D小調交響曲]初稿,[詼諧與終止曲(Scherzo and Final)]以及鋼琴競奏曲第一樂章。

1842
致力於室內樂曲, 作三首弦樂四重奏, 傑出的五重奏(OP.44)鋼琴四重奏(OP.47)和一首鋼琴三重奏。
1844 開始為歌德的浮士德譜曲, 因健康關係約一年完成, 完成鋼琴競奏曲。
1845
完成了雙鋼琴合奏變奏曲, 以及聲樂曲[斐力與樂團](Peri and Laradise)。
1846 完成第二交響曲。
1847 開始寫歌劇[珍諾費義(Genoveva)]直到1850年完成。
1850
赴社賽朵夫任指揮。

創第三交響曲。

1851 完成幾首序曲, 及管絃樂獨奏曲, 並爲拜倫的滿夫立德(Menf Red)和玫瑰的香客(The Pilgrimage of the Rose)編曲, 另外寫聲樂曲, 包括一首彌撒曲和一首安魂曲。
1854 精神失常, 之後便沒有作品。
1856
6/29日在波昂附近的精神病院去世。

 

2006-12-12 19:24:02 補充: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12.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33: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2000051KK004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