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春秋五霸故事!!!聽日交........

2006-12-12 8:08 am
急求!!!春秋五霸故事!!!聽日交........
簡略寫下春秋五霸各人故事............
急用!!!!!!!!!!!!!!!!!

回答 (3)

2006-12-12 8:16 am
✔ 最佳答案
(1) 齊桓公
名小白,其兄齊襄公在位時,昏庸暴亂,諸弟出逃,小白也逃往莒國。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殺,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在齊國高氏幫助下,取得君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任用管仲,在內進行行政改革,發展生產,使齊國經濟、軍事力量大增,對外 「尊王攘夷」,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又順應了當時戎狄內侵、中原各國關注如何抵禦的態勢。齊桓公在諸國間獲得了極高的威信,最終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2) 晉文公
晉獻公之子,名重耳,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陷害太子申生,重耳受到連累,被迫逃亡。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直到公元前637年,才在秦國的幫助下返回晉國,登上君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對內任用賢能,改革軍政,國力增強﹔對外尊奉周王,幫助王室平亂,取得「尊王」美譽。晉文公最終滅曹卻楚,成為中原霸主。

(3) 秦穆公
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名任好,春秋時秦國的國君,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芮兩國。後在崤(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之戰被晉軍襲擊,大敗,轉而向西方發展,「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對秦的發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有所作為的政治家。

(4) 宋襄公
宋桓公之子,名茲甫,公元前650年即位。齊桓公死後,諸子爭位,宋襄公用武力護送齊太子昭回國,奪取君位,是為齊孝公。宋襄公自以為立孝公有功,企圖以此為資本繼齊而霸。但宋國畢竟實力不足,加之宋襄公本人又迂腐固執,其霸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5) 楚莊王
楚穆王之子,名侶,春秋時楚國的國君,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他曾整頓內政,興修水利,任用平民出身的孫叔敖為令尹,發展經濟,使農工商賈各守其業。政治上遵循「楚國之令典」,注意選用舊貴族,「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加強了貴族的力量。軍事上重新提倡楚武王制定的陣法,使兵士之間團結一致。這些有力措施,為楚莊王的霸業奠定了物質基礎。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攻滅庸國(今湖北竹山西南),國勢大盛,繼而又進攻陸渾之戎,陳兵周疆,派人詢問象徵天子權威的九鼎之輕重。後在邲(今河南滎陽北)之戰大敗晉軍,陸續使魯、宋、鄭、陳等國歸附,當上了中原的霸主。
2006-12-13 12:19 am
齊桓公(?—前643年)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姓姜名小白。齊釐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一。齊襄公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是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對國內進行改革,實行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桓公於前681年在甄(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時中原各國苦於周邊民族的攻擊,齊桓公就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召小白從莒國回來。魯國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騙過管仲。躲在帳篷車裡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桓公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桓台)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ěr),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前666年,晉獻公派重耳守護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重耳的母親是戎族,他決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荀息當國相,驪姬立他兒子奚齊為國君,里克殺了驪姬和奚齊,荀息自殺,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辭謝。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寶座,自立為晉惠公。

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沒死,決定不能在翟族地區多留。他聽說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決定去齊國給齊桓公效勞,他同時希望得到齊國的幫助和保護。重耳在齊國過安逸的生活,放棄了恢復君位的願望。齊桓王送了他20輛馬車,並許配了宗族之女齊姜給重耳。

前639年,趙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開齊國,一個女奴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對話,回宮以後偷偷的告訴了重耳的妻子齊姜。齊姜因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沒有給她獎賞,而且馬上把她給殺了。齊姜也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趙衰等人讓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馬車上離開齊國國都臨輜。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憤怒,拿了戈追殺狐偃,幸虧沒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因為曹共公對他如此無禮,重耳有怨恨心。

前638年,楚國打敗宋襄公軍隊不久以後,重耳到了宋國。宋襄公款待他,並送他二十輛馬車。後來重耳到了鄭國,鄭文公拒絕接待他。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接待他,並問他以後打算如何報答楚國。重耳回答「萬一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我願意命令軍隊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國大夫子玉建議楚成王馬上殺死重耳,以免給自己留下後患,但是楚成王沒有採納他的意見。最後,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熱烈接待他,並把五個女子許配給他,其中有秦穆公的親生女兒懷嬴。 (參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前636年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晉惠公的舊臣呂省和郤芮害怕遭到晉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謀殺他。他們計劃放火燒他的宮室。勃鞮聽到了他們的陰謀,想預告晉文公,但是文公拒絕讓他覲見,因為他曾經試圖刺殺文公兩次。勃鞮回答他當時奉命行事,提醒他「過去齊桓公沒有記恨管仲向他射箭」,晉文公聽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呂省和郤芮的陰謀。呂省和郤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們俘獲殺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發起動亂,周襄王逃到鄭國並向晉文公緊急請求援助。同時,秦國人正準備去救周王。晉文公想當霸主,他乘這個機會顯示他的權利和威力,所以不顧晉國剛剛才安定,決定在秦國人行動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讓秦國人得到功勞。因此,他答應了周襄王,打敗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回京城。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內、陽樊等地區賞賜給了晉國。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

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

前628年冬天,晉文公薨,他兒子晉襄公即位。

除了《左傳》和《史記》等文獻以外,子犯和鐘的銘刻也記載了關於晉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諡號穆。

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秦穆公死的時候,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還包括三名大臣,《史記》載「從死者百七十七人, 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有詩人寫下《黃鳥》的哀歌紀念活殉者。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茲甫(?—前637年 在位:前650年—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

周惠王三十一年立,以其庶兄目夷為相,行「東宮圖治」,核心有弦高、華元、華椒和樂祁。前642年齊桓公病逝,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前638年宋與楚戰於泓水之戰(今河南柘城西北),當時楚兵強大,大司馬子魚勸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時截殺之,此時襄公卻大講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才攻擊之;當楚軍上岸時,子魚又勸宋襄公趁楚軍此時陣列尚未成形時襲殺之,襄公再拒絕。結果宋師大敗,襄公被射中了大腿,次年因重傷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繼位。毛澤東曾斥之為「蠢豬」。

楚莊王(?—前591年秋季在位)春秋時代的楚國第六位國君,姓羋名侶,楚穆王之子。楚莊王「不嗚則已,一嗚驚人;不飛則已,一飛衝天」,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為春秋五霸之一。
2006-12-12 8:34 am
齊桓公

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姓姜名小白。齊釐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一。齊襄公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是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對國內進行改革,實行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桓公於前681年在甄(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時中原各國苦於周邊民族的攻擊,齊桓公就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即位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召小白從莒國回來。魯國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騙過管仲。躲在帳篷車裡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桓公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桓台)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晉文公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介子推告訴說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離開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望著它哀嘆:“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宋襄公

春秋時代﹐還有人尊重國際的禮。《左傳》記載了公元前638年宋國與楚國的泓水之 戰。古板的宋襄公親自指揮宋軍。在楚軍正在渡河的時候﹐又在楚軍渡了河還未排列成陣的 時候﹐宋軍司令官兩次請求襄公下令攻擊﹐襄公都說“不可”﹐還說不攻擊不成陣勢的隊 伍。結果宋軍慘敗﹐襄公本人也受傷。儘管如此﹐襄公仍然辯護他原來的決定。還說“君子 不重傷﹐不禽二毛”。宋軍司令官惱怒地說﹕“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 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所說的符合傳統的禮。代表封建武士的騎士精神﹔宋 國司令官所說的代表動亂年代的實際。



楚莊王

楚莊王有一次夜宴群臣,大家酒喝得都非常盡興,很多人都醉了。有人趁大殿上的蠟燭被風吹滅之際,拉扯了一下王妃的衣服。王妃於是揪下了此人的冠纓,並對楚莊王說:「現在蠟燭滅了,有人拉扯我的衣服,我已經把他的冠纓扯下來了。只要拿火來點上蠟燭,就能看到是誰的冠纓沒有了。」楚莊王馬上下令道:「與我喝酒,不摘下冠纓的就是沒有盡興。」於是在場的上百人都摘下了冠纓。楚莊王這才點上蠟燭,依舊與群臣盡歡暢飲。

  後來,吳國興師攻打楚國。楚國有一人在戰鬥中經常打頭陣,五次衝鋒陷陣擊退敵兵,直到取得敵方將領的首級獻給楚王。楚莊王感到奇怪就問他:「我從沒有恩寵過你,你為何對我這麼好呢?」那人答道:「臣就是以前在大殿上失去冠纓的人。」

  原來他當年因酒醉而失禮,但楚莊王寬容大量,沒有計較,他一直銘記在心,如此奮身退敵就是為了報答楚莊王當年的寬恕之恩。楚莊王寬厚仁愛,不計較他人小過,終於成就大業,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

在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晉國公子夷吾逃出晉國而投奔秦國。夷吾向秦國的國君秦穆公保證,若他幫助他統治晉國的話,他將以晉國的五座城池作為酬勞送給秦國。

因此,秦穆公不但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夷吾,而且還派人保送夷吾回晉國,並幫助他做了君王,即稱“晉惠公”。可是,當惠公達到自己的目的後卻改變了主意,不肯將城池交割給秦國使者。秦穆公因看在兩國有聯姻關係的份上,不但沒有發兵強奪晉國土地,反而在晉國後來發生災荒時還賣糧救濟于晉國百姓。

到了第二年的冬天,秦國也鬧災荒了,便派人去晉國請求買糧食。可是晉惠公卻不肯答應救濟他們,還想趁機攻打秦國,妄想奪下秦國土地。此時,晉國有一個叫慶鄭的大夫便再三的勸說晉惠公,說他不應背信棄義、侵犯恩國,他對晉惠公說“忘記別人的恩惠是無親;別人有災難卻以此而高興,是不仁;捨不得把東西給人,是不祥;激怒鄰國,是不義。這四種美德都失掉了,怎麼能守得住國家呢?”

但是,晉惠公根本不聽慶鄭的勸告,依然不善待秦國的使者,不賣糧給他們。這使得秦國上下無不憤然,秦穆公也對晉惠公如此不義的做法再也不能忍受了,於是親自率領大軍攻打晉國。晉國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不但大敗,惠公也被生擒成俘。

後人因此故事而生出一句“幸災樂禍”的成語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04: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2000051KK000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