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在隋唐史上的重要性

2006-12-12 5:17 am
武則天在隋唐史上的重要性
Thx

回答 (2)

2006-12-12 5:22 am
✔ 最佳答案
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小名華姑,14歲入宮為才人的時候,唐太宗因其美貌賜名媚娘,即帝位後改名武曌(拼音:zhào,音同『照』),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武士彠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楊氏。

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工,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姑。但宮中權鬥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立為皇后。號「天后」,參與朝政,時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武氏把持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授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

女皇武氏執政其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指其一個女人,卻如此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女皇善治國、重視人才的延攬,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的確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其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武則天日漸衰老,雖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為皇嗣,但朝臣大多為繼為位廬陵王的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採納了狄仁傑的諫言,「那有姪兒替姑母立廟」後,下旨接廬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廬陵王李顯改「武」姓以繼帝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

長安五年(705)五月,女皇病重,朝臣張柬之等人推舉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國號,武周終於結束。武則天退位後,唐室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貞觀之治
對外方面,太宗時期將原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入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爲天可汗。在內政方面,唐太宗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製。在職官制度上,則承繼了秦漢以來的宰相制度,發展並完善了隋朝所開創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為後世所效仿。唐太宗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馬周、高士廉和蕭瑀等文臣,尉遲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節、李勣和秦叔寶等武將。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爲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日月當空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三個嫡子當中,太子承乾與魏王泰內鬥,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改立嫡三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結識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後,武氏出家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后與蕭淑妃內鬥,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后及蕭淑妃,並不顧眾多大臣的反對,立武氏為皇后。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后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廢睿宗帝號,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稱聖神皇帝,改立李旦為皇嗣。武后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成為皇帝的女人,從高宗後期算起,武后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武后死後的諡號中「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的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后為了制衡甚至打擊北魏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並曾經打算改立皇嗣。傳統史學家對武后批評則往往集中在酷吏制度上,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后又設北門學士,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武后還發明了「日月當空」這個字--曌(音zhao,第四聲),表示其名包含月和日,月為陰日為陽,陰陽調和主宰天下。

武后有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后對佛教亦大力推崇,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証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后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氏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武敬琿和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晉封為安國相王,太平公主被晉封為鎮國太平公主。中宗一直受到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后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擁立功臣張柬之和武敬琿等人不久被全部流放誅殺。韋皇后有意成爲第二個武后,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盡韋皇后、安樂公主及武氏殘餘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之治
李旦繼位以後,稱睿宗,其妹太平公主與其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睿宗左右為難。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武后以來女人參政的局面。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農業上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國力迅速上升,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006-12-12 8:11 pm
我唔Copy咁多啦,好似好衰格咁:
女皇武氏執政其間,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面首),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指其一個女人,卻如此陰險、殘忍、善弄權術。但女皇善治國、重視人才的延攬,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的確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其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史稱武周之治。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39: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1000051KK042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