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可羅雀、黔驢之技、按圖索驥、緣木求魚的故事

2006-12-12 4:41 am
門可羅雀、黔驢之技、按圖索驥、緣木求魚的故事

回答 (1)

2006-12-12 6:21 am
✔ 最佳答案
門可羅雀

故事
漢武帝時有兩個極有名的賢臣,一個叫汲黯,一個叫鄭莊,他們兩人都曾位列九卿。當他倆在位極有權勢的時候,每日前去拜訪的客人特別多,像昌圜水馬龍,絡繹不斷。等到他倆丟了官,因為一向廉潔,家里很窮,這時就沒有人再去拜訪他們了。
司馬遷在《史記》裏寫完他倆人的傳記以后,慨嘆地說 像汲黯鄭莊那樣賢德的人,得勢的時候,賓客盈門,失勢力了,就大不相同了。下翟公曾經說過,當他做廷尉的時候, 客人擠滿了門庭;等到丟了官,門外就可以設網捉麻雀,連個人影都沒有。后來他恢復了官職,客人又想要去找他,他在門上寫了如下的字句:一死一生, 乃知交情;一貧一富, 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黯昨鄭莊兩人那時也受了這種遭遇,實在太可嘆了。」

黔驢之技
故事
唐朝柳宗元的一篇文章黔之驢記載著:
在貴州省境內原本沒有驢子,所以當地人根本不知道有驢子這種動物。
有一個好事的人,特地從別的地方運了一頭驢子到貴州去,而且把牠放在山林中,貴州的山林常有老虎出沒,當老虎第一次見到驢子時,覺得驢子的外型怪異,恐怕自己不是驢子的對手,所以只敢先躲在樹林中靜靜的觀察。突然間「呦——」驢子大叫一聲,老虎嚇了一跳,以為會被吃掉,拼命的跑走。
後來日子久了,多聽幾次,老虎習慣了驢子的叫聲,也看慣了驢子的長相,不再像以前那麼害怕。
最後,老虎慢慢的接近驢子,想看看牠有什麼本領,於是舉起前腳故意去碰碰牠,逗了幾下,驢子發怒了,踢了老虎一腳。老虎立刻躲開了,一連幾次驢子都是用同樣的招數對付老虎,於是老虎知道驢子雖然長的大,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本領,於是它放大膽子走過去,一口把驢子吃掉。
「黔驢技窮」是比喻本領有限,無計可施,意同於「黔驢技窮」。


按圖索驥 
故事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麽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爲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於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裏,難過得落下淚來。
爲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爲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爲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歎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緣木求魚
故事
爬到樹上去抓魚。宣王,因為仰暮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闢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24: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1000051KK039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