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壯事業
回答 (3)
岳飛一生以還我河山為人生的奮鬥目標,其忠孝節義的高尚品格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完美人格的化身,稱他為中國人的民族英雄,實不為過。自古以來,忠臣遇上明君,就如伯樂與千里馬,相知相惜。然而,生於危亡時代的岳飛,只能斯人獨憔悴。《岳飛》網站帶你歷覽岳飛短暫而無悔的人生,從他的出生傳奇、沙場出生入死、文學與書法成就,到被奸臣殺害,我們看到了一個忠肝義膽、文武雙全的民族英雄。
岳飛的壯事業 大破敵軍「拐子馬」戰術
金兵進軍南宋,高宗派岳飛出戰。岳家軍所向披靡,收復很多失地。
金兵被岳家軍打得節節敗退,金將領兀朮大怒,親自率領所向無敵的「拐子馬」騎兵,進攻岳家軍。
岳飛召集將士,商量破敵計策。他向將士解釋:「所謂『拐子馬』,就是人和馬都穿上鐵盔鐵甲,三匹馬連在一起,一齊向前衝。」
有一個將領擔憂地說:「鐵甲刀槍不入,很難對付啊!」另一個將領說:「馬腿沒有鐵甲保護,這正是敵人的弱點!」
岳飛說:「對,我們砍斷馬腿,就能殺得敵人人仰馬翻了!」
雙方開戰了。岳飛命令士兵握着大刀,當拐子馬衝過來,就彎下身,專砍馬腿。馬跌倒了,騎在馬上的鐵甲兵摔下來,人馬亂作一團,被岳家軍殺得潰不成軍,傷亡慘重,連金兀朮也差點被捉。
拐子馬抵擋不住岳飛的戰術,幾乎全軍覆沒。金兀朮仰天長嘆:「拐子馬出戰以來,都是戰無不勝的,現在卻被岳飛擊潰!」
金兀朮心有不甘,於是再領十二萬兵馬向岳家軍進攻。岳家軍大敗拐子馬後,士氣更加高昂,殺敵更加勇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金兀朮不敢再戰,領着殘兵退到汴京。金兵連吃敗仗,一看到岳家軍的旗幟,就嚇得膽戰心驚,抱頭逃竄。
岳飛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距離汴京不遠的朱仙鎮,部署好兵馬,準備消滅金兵,收復山河。
以「莫須有」罪名賜死
岳飛在朱仙鎮取得大勝,直迫汴京,全國軍民振奮不已。眼見恢復中原在望,但宋高宗和宰相秦檜,一個為了保住帝位,一個為了保住權位,決心要與金國講和,於是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退兵,岳飛最後只得班師回朝。
岳飛一回到臨安,便被奪去兵權。秦檜還認為,岳飛一日不死,始終是個禍患,會阻礙大宋跟金國議和,所以一定要置岳飛於死地。於是,他串通張俊,誣陷岳飛造反,把岳飛、岳雲父子二人關進牢獄。
在獄中,岳飛雖然被打得遍體鱗傷,但是堅決不認罪。他脫去大衣,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說:「我對國家忠心耿耿,沒有愧對國家!」審問的官員看了,十分震驚,也不敢再審下去。秦檜再派心腹嚴刑逼供,岳飛決不屈服,說:「我對國家的一片忠心,上天是會知道的!」。
秦檜見岳飛寧死不屈,恐怕拖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千方百計要入岳飛的罪。大將韓世忠去問秦檜:「岳大人的事有真憑實據嗎?」秦檜回答:「莫須有!」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這怎能叫天下的人心服呢?」
一天深夜,岳飛和兒子岳雲被帶出牢房,在風波亭慘遭殺害,他死時只有三十九歲。岳飛雖然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但他忠心報國的偉大情操卻流芳百世,永遠受到人們的崇敬;相反秦檜殺害忠良,結果遺臭萬年,為後人所唾罵。
岳飛充滿傳奇色彩的悲劇故事成為後世文學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時漢族反抗異族政權的民族主義鬥爭的精神旗幟。這些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甚至民族偏見的作品已經將他「符號化」,以至於他真實生平反而無人問津。
孝道
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飛被同時描繪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完美軍人與恪守儒家道德規範的模範。這些故事有的強調他與生具來的民族主義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這個民間杜撰的故事也體現了他的「孝道」,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社會有特殊寓意。
軍事
有的故事強調他的軍事天才,在《岳家軍》等民間文學作品中,岳家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讓敵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他出師百戰百勝,朱仙鎮大捷,將金兵打得一敗塗地。幾乎所有的作品都著重描繪了他的個人悲劇,並把它和民族命運相聯繫。.
政治
這些描寫的共同范式如下:在戰局順利,本可直搗金國黃龍府的情況下,岳飛被南宋皇帝趙構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這些描寫體現了中國社會不自覺的「泛道德化」傾向,即用道德標準評價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繪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被誣陷至死而寧死不反,體現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時為這些作品所肯定。在明代話本《黃龍府》中,作者採取了反歷史主義的立場,將歷史改寫為岳飛打敗金朝軍隊,「直搗黃龍」。關於冤屈與忠誠的類似的命題也可以在《水滸傳》這樣的作品中被發現。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54: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1000051KK024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