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香港電視台的發展歷史

2006-12-11 10:07 pm
如題 最好有埋英文 唔該

回答 (3)

2006-12-12 1:36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的電視廣播始於1957年,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視)的前身——「麗的映聲」是香港第一家電視廣播公司,其後首家無線電視台無線電視亦於1967年啟播。

1950至1960年代
首間電視台
麗的呼聲在香港的分公司於1949年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商營有線廣播電台,正式推出電視服務「麗的映聲」,此為香港及遠東地區第一家電視台,揭開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一頁。當時「麗的」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成立初期向每個用戶收取25元的月費,以當時的水準來說相當昂貴,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所以「電視」在當時的香港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
首間無線電視台
1965年港英政府邀請財團競投無線電視廣播牌照,引來六個財團競逐,當中包括由邵逸夫旗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等人、英國泰晤士電視台、機利文洋行(現「太平洋行」)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合組的「香港電視集團」、由商業電台及怡和集團組成的財團,以及日本富士電視台等。最後「香港電視集團」得到牌照,並在1967年11月19日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無綫電視」,或「無綫」)名義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

1970年代
競爭
無綫推出免費電視服務後,麗的電視於1973年提供免費電視廣播服務,而香港佳藝電視(佳視)於1975年9月7日啟播,加入市場競爭,成為香港第三家免費電視台。
無綫電視開台初期推出的電視劇,由於製作人們是舞臺劇工作者出身,故劇集成份以舞臺劇成份為多,直至高層周梁淑儀取材美國故事《午夜情》(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並以香港酒店為背景的百集長劇《狂潮》啟播後,一改舞臺劇的方法,使香港引起了追看電視劇的熱潮。以後,無綫製作《家變》、《強人》、《大亨》等百集長劇,使無綫變成了眾台之冠。
麗的原先因為起步點太晚,為三台之末,但監製麥當雄製作的《大丈夫》等劇開始為麗的挽回口碑,後來與蕭若元製作百集長劇《鱷魚淚》、《變色龍》等,使麗的站穩陣腳。
周梁淑儀過檔佳視為總經理後,大幅改組佳視節目,甚至動員大量物力開拍長篇劇《名流情史》。不過,由於當時香港政府發牌予佳視時加入了限制,佳視需要讓出部份黃金時段作教育節目的廣播,形成先天性的缺陷。佳視曾推出金庸名著為電視劇,興起武俠劇熱潮,迫得無綫大量購入金庸名著。而麗的則引入自製武俠劇。
最後在面對激烈競爭下,經營更形困難。結果不到3年,佳視在1978年8月22日倒閉。

1980年代
麗的最後一次反敗為勝
在佳視倒閉後,各有一半人才流向無綫與麗的,自此無綫與麗的的競爭日漸白熱化,麗的製作百集長篇劇《鱷魚淚》,就是為了狙擊無綫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而來。其後,麗的繼續以劇集搶奪《歡樂今宵》時段不愛看綜藝節目的觀眾,迫到《歡樂今宵》不得不推出靈異單元劇《幻海奇情》及其後一些神怪劇來留住觀眾。
無綫在七十年代推出單元劇,但被麗的針對弱點推出自製武俠劇《天蠶變》,成功重擊無綫單元劇,使無綫不得不從片場拉回拍電影中的鄭少秋,開拍《楚留香》對付。
一九八零年,麗的動員全台力量拍攝蕭若元構想的民初鄉土劇《大地恩情》系列,以清末農村為背景,由農村社會瓦解、清朝倒台、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至直皖戰爭為止。
當時無綫推出一王(鄭少秋)五后(李司棋、鄭裕玲等)的長劇《輪流傳》,被強調悲情的大地恩情打至七零八落,據當時回到無綫的劉天賜所言,《輪流傳》的劇種不及對台的劇集,缺乏長遠計劃,在一段時間內並沒能化解《大地恩情》的威脅。需要換另外一個電視劇,開一個劇種來對陣。結果《輪流傳》就成為無綫開台以來第一套被抽起腰斬的電視劇。
後來無綫推出《上海灘續集》,之後再推出《千王之王》,由謝賢、汪明荃當主角才能收復失地。
麗的電視數度易主
「麗的電視」在這10年間3度易主。「麗的電視」的英國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資洗衣廠失利,決定收縮東亞地區業務,遂於1981年3月把麗的電視出售予澳洲財團。但不出2年股權又出現變化,商人邱德根透過旗下的遠東集團收購「麗的電視」股權,並於1982年9月24日正式易名「亞洲電視」(簡稱「亞視」)。
邱德根主政亞視其間,實行緊縮政策,而且更大量開拍劇集外銷,以使亞視收視不振。雖然後來開拍大型歷史劇《秦始皇》,但也未能再次振作。亞視後來推出《亞洲小姐選舉》,這類歌舞昇平的選美節目大受歡迎。
邱德根把亞視的股權出讓予林百欣的麗新集團和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亞視總部大火
1987年11月23日,亞視發生四級大火,摧毀電視台大部份設施。當時作為競爭對手的無綫,借出寫字樓作為緊急運作。火警撲滅後,亞視仍能在僅有的資源下作有限度廣播。此外,亞視開拓大陸市場,在1983年進入內地市場,與內地合作製作電視劇集。

1990年代
多元化服務
1990年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的電視業走進「創意年代」,當時麗音雙語廣播技術出現,以電腦技術創造虛擬背景的虛擬演播也漸被應用。此外,新的電視台、免費的衛星電視及收費的有線電視先後於1991年8月26日及1993年10月31日啟播,推出了綜合和主題性的電視頻道。
科技進一步發展,電視傳送方式走向多元化,包括網際網路、寬頻等傳播技術,業內須重新界定「廣播」的定義;而 互動電視 iTV則於1997年利用電訊盈科前身香港電訊的ATM寬頻網路,推出雙向式收費電視服務,但因不受巿場歡迎以及技術未成熟而最終於2002年結束;但後來電訊盈科再次以now寬頻電視重新推出以寬頻網路傳送的收費電視。

2000年至現今
時至今日,香港共有兩間公司提供本地免費電視廣播服務,分別是亞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另外共有四間公司提供本地收費電視廣播服務,當中包括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電訊盈科媒體有限公司、無線收費電視有限公司,以及並無經營牌照的城市電訊(香港)有限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公司透過以上本地電視廣播平台,或獨立的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提供非本地電視廣播節
2007-06-06 5:53 pm
又是維基答案
2006-12-12 3:49 am
1950至1960年代
首間電視台
麗的呼聲在香港的分公司於1949年成立,並於1957年5月29日在香港成立商營有線廣播電台,正式推出電視服務「麗的映聲」,此為香港及遠東地區第一家電視台,揭開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一頁。當時「麗的」以收費方式提供服務,成立初期向每個用戶收取25元的月費,以當時的水準來說相當昂貴,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所以「電視」在當時的香港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
首間無線電視台
1965年港英政府邀請財團競投無線電視廣播牌照,引來六個財團競逐,當中包括由邵逸夫旗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等人、英國泰晤士電視台、機利文洋行(現「太平洋行」)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合組的「香港電視集團」、由商業電台及怡和集團組成的財團,以及日本富士電視台等。最後「香港電視集團」得到牌照,並在1967年11月19日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無綫電視」,或「無綫」)名義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

1970年代
競爭
無綫推出免費電視服務後,麗的電視於1973年提供免費電視廣播服務,而香港佳藝電視(佳視)於1975年9月7日啟播,加入市場競爭,成為香港第三家免費電視台。
無綫電視開台初期推出的電視劇,由於製作人們是舞臺劇工作者出身,故劇集成份以舞臺劇成份為多,直至高層周梁淑儀取材美國故事《午夜情》(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並以香港酒店為背景的百集長劇《狂潮》啟播後,一改舞臺劇的方法,使香港引起了追看電視劇的熱潮。以後,無綫製作《家變》、《強人》、《大亨》等百集長劇,使無綫變成了眾台之冠。
麗的原先因為起步點太晚,為三台之末,但監製麥當雄製作的《大丈夫》等劇開始為麗的挽回口碑,後來與蕭若元製作百集長劇《鱷魚淚》、《變色龍》等,使麗的站穩陣腳。
周梁淑儀過檔佳視為總經理後,大幅改組佳視節目,甚至動員大量物力開拍長篇劇《名流情史》。不過,由於當時香港政府發牌予佳視時加入了限制,佳視需要讓出部份黃金時段作教育節目的廣播,形成先天性的缺陷。佳視曾推出金庸名著為電視劇,興起武俠劇熱潮,迫得無綫大量購入金庸名著。而麗的則引入自製武俠劇。
最後在面對激烈競爭下,經營更形困難。結果不到3年,佳視在1978年8月22日倒閉。

1980年代
麗的最後一次反敗為勝
在佳視倒閉後,各有一半人才流向無綫與麗的,自此無綫與麗的的競爭日漸白熱化,麗的製作百集長篇劇《鱷魚淚》,就是為了狙擊無綫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而來。其後,麗的繼續以劇集搶奪《歡樂今宵》時段不愛看綜藝節目的觀眾,迫到《歡樂今宵》不得不推出靈異單元劇《幻海奇情》及其後一些神怪劇來留住觀眾。
無綫在七十年代推出單元劇,但被麗的針對弱點推出自製武俠劇《天蠶變》,成功重擊無綫單元劇,使無綫不得不從片場拉回拍電影中的鄭少秋,開拍《楚留香》對付。
一九八零年,麗的動員全台力量拍攝蕭若元構想的民初鄉土劇《大地恩情》系列,以清末農村為背景,由農村社會瓦解、清朝倒台、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至直皖戰爭為止。
當時無綫推出一王(鄭少秋)五后(李司棋、鄭裕玲等)的長劇《輪流傳》,被強調悲情的大地恩情打至七零八落,據當時回到無綫的劉天賜所言,《輪流傳》的劇種不及對台的劇集,缺乏長遠計劃,在一段時間內並沒能化解《大地恩情》的威脅。需要換另外一個電視劇,開一個劇種來對陣。結果《輪流傳》就成為無綫開台以來第一套被抽起腰斬的電視劇。
後來無綫推出《上海灘續集》,之後再推出《千王之王》,由謝賢、汪明荃當主角才能收復失地。
麗的電視數度易主
「麗的電視」在這10年間3度易主。「麗的電視」的英國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資洗衣廠失利,決定收縮東亞地區業務,遂於1981年3月把麗的電視出售予澳洲財團。但不出2年股權又出現變化,商人邱德根透過旗下的遠東集團收購「麗的電視」股權,並於1982年9月24日正式易名「亞洲電視」(簡稱「亞視」)。
邱德根主政亞視其間,實行緊縮政策,而且更大量開拍劇集外銷,以使亞視收視不振。雖然後來開拍大型歷史劇《秦始皇》,但也未能再次振作。亞視後來推出《亞洲小姐選舉》,這類歌舞昇平的選美節目大受歡迎。
邱德根把亞視的股權出讓予林百欣的麗新集團和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亞視總部大火
1987年11月23日,亞視發生四級大火,摧毀電視台大部份設施。當時作為競爭對手的無綫,借出寫字樓作為緊急運作。火警撲滅後,亞視仍能在僅有的資源下作有限度廣播。此外,亞視開拓大陸市場,在1983年進入內地市場,與內地合作製作電視劇集。

1990年代
多元化服務
1990年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的電視業走進「創意年代」,當時麗音雙語廣播技術出現,以電腦技術創造虛擬背景的虛擬演播也漸被應用。此外,新的電視台、免費的衛星電視及收費的有線電視先後於1991年8月26日及1993年10月31日啟播,推出了綜合和主題性的電視頻道。
科技進一步發展,電視傳送方式走向多元化,包括網際網路、寬頻等傳播技術,業內須重新界定「廣播」的定義;而 互動電視 iTV則於1997年利用電訊盈科前身香港電訊的ATM寬頻網路,推出雙向式收費電視服務,但因不受巿場歡迎以及技術未成熟而最終於2002年結束;但後來電訊盈科再次以now寬頻電視重新推出以寬頻網路傳送的收費電視。

2000年至現今
時至今日,香港共有兩間公司提供本地免費電視廣播服務,分別是亞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另外共有四間公司提供本地收費電視廣播服務,當中包括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電訊盈科媒體有限公司、無線收費電視有限公司,以及並無經營牌照的城市電訊(香港)有限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公司透過以上本地電視廣播平台,或獨立的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提供非本地電視廣播節。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07: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1000051KK014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