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諸葛亮

2006-12-11 9:01 pm
請問大家知唔知有邊本書講關於諸葛亮呢?
我想要本書ge書名、出版社、作者及內容大意,
都要諸葛亮ge資料,唔該!

回答 (5)

2006-12-11 9:05 pm
✔ 最佳答案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早年生平
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家世一千石(即俸祿為一千石糧食)。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珪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197年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地點在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一說在當時可能屬於南郡的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西。雖從事農業耕種,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別人常常笑他,只有與諸葛亮友好的崔州平、徐庶相信諸葛亮有這樣的才能。諸葛亮曾求學於司馬徽、龐德公(龐統之叔)等當時名士,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


[編輯] 輔佐劉備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儒家傳統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蜀,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係。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


[編輯] 主政生涯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和吳國的聯盟關係,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之地,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編輯] 北伐與過世
主條目:北伐(諸葛亮)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


[編輯] 武侯祠
諸葛亮死後由多個地方修建武侯祠紀念武鄉侯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河南南陽、陝西漢中市勉縣、漢中市城固縣武侯祠。 他出戰時寫了一份出師表來給劉禪。


[編輯]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的隆中對、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

傳說中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了饅頭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

現有「事後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注:「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能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的訛傳,參見諧音訛傳成俗語。


[編輯] 諸葛亮的扮演者
在各種地方戲劇中不計其數的人扮演過諸葛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越調申鳳梅
京劇老生馬連良
李法增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諸葛亮。
鄭少秋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編輯]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悼周瑜》(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加以考證。)
《誡子書》
《誡外甥書》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託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絕非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編輯] 後人評價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


位於成都武侯祠的諸葛亮殿。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


[編輯] 配偶、子女及後裔

[編輯] 配偶
根據《三國志》引《襄陽記》的記載,諸葛亮的妻子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氏。黃承彥知道諸葛亮在考慮娶親,就對他說:「我聽說你正在挑選老婆。我有一位相貌醜陋的女兒,生得黃頭髮黑皮膚,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結果諸葛亮答應了,馬上把黃氏迎娶過來。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談,鄉間有句諺語說:「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黃氏亦有一名作「黃月英」。


[編輯] 子女
諸葛喬:諸葛亮嗣子,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將軍。
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字思遠,17歲時,被後主劉撣招為駙馬.歷任騎都尉、侍中、尚書 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西元261年後,與董殿共同執掌蜀漢軍政。西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諸葛瞻率軍至涪迎戰。鄧艾在陣前寫信誘他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在綿竹與魏軍決戰時,由於寡不敵眾,與其子諸葛尚一同壯烈戰死。
諸葛懷:諸葛亮幼子,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惟諸葛懷未至。經查訪得知,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無才幹補閏,願終老於家。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諸葛果:諸葛果,諸葛亮的女兒。成都西南有朝真觀,即乘煙觀。古老相傳諸葛果在這裏修行和成仙升天。
諸葛亮流傳有〈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編輯] 後裔
根據古代史料,有關諸葛亮後裔三代之後裔孫下落均無記載。1992年,浙江蘭溪諸葛村發現《高隆諸葛氏族宗譜》,據此記載,自宋代以來諸葛亮後裔一直生活在浙江蘭溪一帶。

現在諸葛亮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建德、蘭溪、龍游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範圍內的11個村鎮中,那裡有諸葛亮的後裔八千餘人,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

諸葛亮後裔聚居浙江是從其第14代孫諸葛利任五代時壽昌縣縣令開始的。五代時的壽昌即今浙江建德。諸葛利生子諸葛青,諸葛青的長子諸葛承陰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到泉麓村。泉麓村現屬蘭溪市,現該村有109戶569人,其中450人是諸葛氏後裔。諸葛青之次子諸葛承枯的後代從壽昌遷到石鼓坂腳,石鼓坂腳即今浙江省建德縣李家鎮石鼓村,現那裡有諸葛後裔292人。諸葛青之四子諸葛承突的後代從壽昌遷到浙江省龍游縣華龍村定居,目前這裡有諸葛後裔49戶230人。諸葛青的三子諸葛承載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諸葛亮高臥隆中之意。高隆即今蘭溪市諸葛鎮。諸葛後代散居在高隆周圍的7個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們便開始稱高隆為諸葛鎮了,這個稱呼一直叫到現在。現在的諸葛鎮有諸葛後裔2500人,是諸葛後裔最集中的地方,現已成為諸葛後裔的活動中心。

諸葛鎮保存有始建於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內的寶樓上珍藏着 《諸葛氏宗譜》,這本宗譜共修過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後一次在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後修訂寫了序。
2007-02-09 3:25 am
Copy 9!
2006-12-31 6:06 pm
沒有直接回答問題。
2006-12-13 2:24 am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名士司馬徽稱其為伏龍,與鳳雛龐統齊名。

生平

[編輯]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在他早年便去世,叔父諸葛玄便負責撫養他與其弟諸葛均。後來,漢室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及後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和弟弟便在南陽隆中親自耕種,並且愛唸梁父吟,又常以自己比爾管仲、樂毅。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的崔州平、徐庶相信他有才能。

他又結識到當時的名士,如司馬徽、黃承彥。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編輯]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編輯] 主政生涯
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蜀,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係。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和吳國的聯盟關係,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之地,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編輯] 北伐與過世
主條目:北伐 (諸葛亮)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


[編輯] 武侯祠
諸葛亮死後由多個地方修建武侯祠紀念武鄉侯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河南南陽、陝西漢中市勉縣、漢中市城固縣武侯祠。 他出戰時寫了一份出師表來給劉禪。


[編輯]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的隆中對、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

傳說中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了饅頭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

現有「事後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注:「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能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的訛傳,參見諧音訛傳成俗語。


[編輯] 諸葛亮的扮演者
在各種地方戲劇中不計其數的人扮演過諸葛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越調申鳳梅
京劇老生馬連良
李法增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諸葛亮。
鄭少秋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編輯]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悼周瑜》(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加以考證。)
《誡子書》
《誡外甥書》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託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
《便宜十六策》

[編輯] 後人評價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


位於成都武侯祠的諸葛亮殿。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
2006-12-11 9:06 pm
三國演義
寫三位人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7: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1000051KK012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