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閣下的問題其實牽涉到基督教(Christianity)(這英文詞語一般譯為“基督教”, 泛指所有信奉耶穌基督和聖經的教派, 但基督教的另一個意思是指由馬丁路德創立的新教派)的內部分裂問題, 而那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耶穌基督在公元一世紀早期死後, 基督教便逐漸在羅馬帝國傳播開來. 這個新宗教的規模愈來愈大, 當然要有一個中央機構來管理, 於是教廷就這樣應運而生. 教廷誕生得很早, 在耶穌基督死後不久就成立, 並由他的門徒彼得作為第一位教皇. 後來基督教擴展至整個羅馬帝國, 它的所有教徒理論上都臣屬於教皇之下, 並未分裂, 小弟姑且稱這時期的基督教為原始基督教. 而君士坦丁大帝當時就是接受未分裂的原始基督教洗禮成為基督徒.
原始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死後接近八百年內都保持穩定, 但在公元1054年, 在希臘的基督教派因與當時已定址在羅馬城的教廷不和並獨立出來, 成為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 該教之後在東歐廣泛傳播, 基本上現在大部份的東歐斯拉夫國家(包括俄羅斯)都信奉東正教.
但基督教的分裂並未從此停下來, 並要面對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分裂. 在16世紀20年代, 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因不滿羅馬教廷而提宗教改革, 很多國家都響應這次運動並使很多國家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 這個新教派叫做“Protestantism”, 中文譯為“新教”, (但亦有人譯它為“基督教”, 並稱由羅馬教廷控制的教派為“天主教”. 小弟為免混淆, 在此稱“Protestantism”為“新教”.)
但在1534年, 羅馬天主教又再分裂. 這次教廷反對英皇亨利八世(Henry VIII)再婚而將他逐出基督教. 為反抗教廷, 亨利八世便宣佈從他開始只有國皇才是英國基督教的最高領導人, 這新教派就是所謂的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 或我們華人比較認識的名稱叫做聖公會.
到此, 羅馬教廷已不再是世上基督徒的共主, 世上已有四個獨立的基督教派, 即奉教皇為尊的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 Church), 新教(Protestantism), 東正教(Orthodox Church)及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 新教後來被廣泛傳播至歐洲各地, 德國、荷蘭、瑞典等國都是屬於新教國家, 而西班牙、法國、葡萄牙等國家則是信奉天主教. 至於美國受英國影響, 基本上不是一個天主教國家, 而南美和中美絕大部份國家因曾被西班牙及葡萄牙殖民, 所以大部份國家都信奉天主教.
閣下的問題其實是不明白“基督教”這個詞語的兩個意義. 它的第一個意義是泛所有信奉耶穌基督和聖經的教派, 但它的另一個意思是指由馬丁路德所提倡的新教. 在香港, “基督教”這個詞語都有用到以上兩個意思, 但更多時是指新教. 所以說君士坦丁大帝在晚年信奉了基督教是正確的, 因為這時基督教是指未分裂的原始基督教, 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知的新教.
2006-12-12 09:48:34 補充:
下面有網友堅持君士坦丁相信的是天主教, 小弟認為這個觀點有問題. 我們不能因為原始基督教與後期的羅馬天主教同是奉教皇為宗主就認為它是一樣的, 但兩者有何不同就需要專家來說明. 該網友仍未明白“基督教”這個詞語在此的意義是指未分裂前的原始基督教, 而並非之後才出現的新教, 所以說君士坦丁相信基督教並無不妥, 但若說他的信仰就等如羅馬天主教, 這就要由專家來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