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生平

2006-12-11 5:10 am
邵逸夫生平

回答 (3)

2006-12-11 5:11 am
✔ 最佳答案
邵逸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字逸夫),生於浙江寧波镇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創辦人之一,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娱乐业大亨。





目录[隐藏]

1 簡歷
2 家庭
3 捐獻
4 參見
5 外部連結



[编辑] 簡歷
邵逸夫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後來人稱「六叔」。邵受教於美國,19歲中學畢業便隨兄長邵仁枚到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從此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他與兄長於1920年代活躍於中國的電影業。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拍攝全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粵語)。
1928年,邵逸夫赴星馬等地協助兄長發展電影發行公司。
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74年獲英女皇頒發CBE勳銜以表揚他在娛樂事業的成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授勳。
1977年獲英女皇冊封為 Knight Bachelor,賜予爵士銜頭。
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名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會公益貢獻。
1998年,獲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GBM)。
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第1屆於2004年舉行。獎項仿效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而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未所涵括的。

[编辑] 家庭
邵逸夫的髮妻為黃美珍小姐,於1937年結婚,育有兩子兩女,長子維銘、次女素雯、三女素雲及幼子維鍾,及後黃美珍於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5歲。在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小姐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註冊再婚。

[编辑] 捐獻
多年來,邵逸夫捐助超過數以十億計款項,為中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邵逸夫堂及邵逸夫夫人樓、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理工大學的邵逸夫體育館、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香港浸會大學的逸夫校園等。
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编辑] 參見

邵逸夫家族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邵逸夫獎

[编辑] 外部連結

香港電影資料館-邵氏大事記
邵逸夫獎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2%B5%E9%80%B8%E5%A4%AB”

页面分类: 1907年出生 | 香港企业家 | 宁波人 | 香港大紫荊勳賢 | 無綫電視 | 邵逸夫家族 | 邵姓 | 耄
2006-12-11 5:20 am
邵逸夫(Run Run Shaw‎)(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字逸夫,生於浙江寧波鎮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創辦人之一,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娛樂業大亨。
邵逸夫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後來人稱「六叔」。邵受教於美國,19歲中學畢業便隨兄長邵仁枚到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從此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他與兄長於1920年代活躍於中國的電影業。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拍攝全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粵語)。1928年,邵逸夫赴星馬等地協助兄長發展電影發行公司。
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多年來,邵逸夫捐助超過數以十億計款項,為中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以表揚他在娛樂事業的成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授勳。1977年獲英女皇冊封為 KNIGHT BACHELOR ,賜予爵士銜頭。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會公益貢獻。1998 年,獲特區政府頒發GBM勳銜。
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第1屆於2004年舉行。獎項模仿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第一屆的數學獎得主是陳省身;天文學獎為 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簡悅威和Richard Doll。
邵逸夫的髮妻為黃美珍小姐,於1937年結婚,育有兩子兩女。而黃於1987年在美國病逝,享年85歲。在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小姐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註冊再婚。
邵逸夫對中國貢獻巨大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2006-12-11 5:12 am
邵逸夫簡介

原 名:邵仁楞

姓 名:邵逸夫

出生日期:一九零七年

出生地點:上海

生 平:   

邵逸夫,一九零七年出生于上海,浙江寧波鎮海人,家中排行第六,父親邵玉軒是當地漂染業商人。 一九二四年與親兄成立上海「天一影片」,邵逸夫負責外埠發行。

一九二六年畢業于美國人辦的上海青年會中學。同年往新加坡協助三哥邵仁枚打理電影業務,開拓電影市場,自始便與電影圈結下不解緣。

一九三零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購入多間戲院﹔更到歐美搜集西方的先進電影及器材。  

一九三二年,日軍侵華,「天一」于香港另起爐灶。

一九三四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在港推出。   

一九三七年,邵逸夫與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并誕下兩子兩女。   淪陷前,邵逸夫的二哥成立「南洋影片」。光復后,易名「邵氏兄弟」。   

一九五七年,邵逸夫從新加坡正式來港發展,接管邵氏公司業務,建立清水灣影城。   

一九七四年,邵逸夫獲英女皇頒授CBE勛銜。

一九七七年獲英女皇冊封KNIGHT BACHELOR爵士勛銜。

一九八零年,邵逸夫成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最大股東,擔任香港電視董事局主席。此后數十年,邵逸夫捐助數以十億計款項,為中港兩地建設學府、醫院等。  

一九八七年,邵太黃美珍病逝美國,享年85歲。同年邵氏停產。    

一九九一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九月八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其貢獻。   一九九七年,邵逸夫與方逸華于美國拉斯維加斯共諧連理。   

一九九八年,邵逸夫獲政府頒發大紫荊勛章。   

邵氏兄弟促成了六十年代的國語片電影的蓬勃發展﹔所攝制的電影更經常于亞洲影展中奪得獎項﹔旗下擁有大量著名影星,十數年間,推出多部膾炙人口之電影,如《貂蟬》、《江山美人》及《獨臂刀》等,開創電影發展的新路向。



邵逸夫,祖籍浙江寧波,1910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他父親邵玉軒,是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板,上海小有名氣的有錢人。邵逸 夫兄妹8人,他排行老六,上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當逸夫7歲時,父親把他送進了美國人在上海辦的一所英文學習,不但使他能講一口流利 的英語,而且形成了他中西融合的文化觀念。從上中學起,他就經常出入于上海繁華的娛樂場所,尤其痴迷于戲劇與電影。1923年,他的几個哥哥 成立了“天一電影公司”,開始在上海拍制電影。1925年,他三哥將“天一公司”的電影打進新加坡。邵逸夫中學畢業后,應三哥之邀赴新加坡, 開始涉足電影業。邵逸夫一手創辦了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并一直把持著公司的決策大權,從而把持著香港電影的命脈,影響著東南亞乃至 世界電影市場。1957年,邵逸夫攜帶著巨額資金,攜帶著經營電影業20多年的經驗,從新加坡來到香港,成立了香港邵氏兄弟影業公司。邵逸夫如 今身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大富豪,他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難以統計清楚。據漢威估計, 把地產、電視、電影、控股等都包括在內,他的財富超過100億港元。 邵逸夫從南洋創業到超級富豪,他取得成功的賺錢之道是什么呢?

邵氏兄弟剛在南洋創業 時,歷盡了艱難。在新加坡,他們在租到的簡陋的房間里,整理片子,制作海報,什么都要親自干。到馬來西亞拓展業務時,就更加辛苦了,白 天,他們行走在道路上,飽受顛箕之苦﹔晚上,就在露天,頂著星星、冒著露水放映電影。在炎熱的夏季,太陽炙烤著大地,雷雨說來就來,他 們常常是剛剛還熱得頭暈眼花,霎時又被淋得渾身濕透像“落湯雞”。出生并成長在富裕家庭和大都市的邵氏兄弟很多次都想不干了,但是他們 最終戰勝了艱苦,堅持了下來。几十年之后,邵逸夫回憶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說:“……在那樣的生活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讓我一 輩子受益。如果我不經歷這一段生活,不會有今天。現在的青年人,心很高,學問也很深,但是不能夠吃苦,是一大缺陷。”

邵氏兄弟事業的發展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小 小的坎坷不算,大的磨難就有好几次。一是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也波及到新加坡,當地的許多商店相繼倒閉,人們連生 活都難以維持,哪還有心看電影呢?電影院的觀眾大減少,雖然他們把電影票價一再降低,仍然收入甚少,使他們經受了第一次考驗。二是當他們在新加坡舉步維艱時,1931年8月6日,一場大火又吞噬了他大哥設在香港的天一公司,天一制片廠的所有廠房和影片拷貝都被燒光,他大哥苦心經營了數年的家當毀于一旦。三是當他們弟兄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經營,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又發展起來,擁有139家戲院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給他們帶來了厄運,1941年12月,日攻陷香港和新加坡,在日本侵略軍燃起的戰火中,邵氏兄弟的百余家影院被全部 化為灰燼,邵逸夫并被以“拍攝反日電影”的罪名而投入地牢,后經朋友幫助才得台出獄。四是1970年,當邵氏的業務蒸蒸日上之際,公司內部 發生了較大的人事震蕩,邵氏公司制片主任鄒文懷離開邵氏公司,由于素有“宣傳鬼才”之稱的鄒文懷能力出眾,在職員中頗有口碑,他一走帶 走不少很有才干的演職員,差一點使邵氏公司陷入“人去樓空”的窘迫境地。但是,這些磨難,都沒有動搖邵逸夫把邵氏兄弟公司辦下去的決心, 并且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力挽狂瀾,安然度過難關,又使邵氏兄弟公司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邵逸夫自己搞電影,因此一心要成為精通電 影的專家。他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電影,几十年來堅持不輟。好的電影和壞的電影他同樣喜歡看,他要看好的電影好在哪里、壞的電影怎樣壞。他不但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而且他也是中國最精通業務的電影企業家。早在50年代,他就精通了電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輯、攝影、化妝、劇本、導演,樣樣內行。

使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他做事認真。他曾說:“我做事的態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 一樣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絕對不放松的。同時我自己的工作時間也很長,一早就來(上班),很晚很晚才下班”。追隨他多年的朱旭華先生 私下說:“我們辦公室的工作人員5時下班,但邵先生晚上9時仍在燈下工作。”

黃金腦智囊群認為邵逸夫創業以來,一直要 求自己和公司員工做到“顧客第一”,且非常注意在公眾面前塑“可人形象”,是為最大的成功因素。他拍每一部影片,首先考慮的顧客喜歡不 喜歡。凡是顧客不喜歡的,就堅決不拍。因此,他拍的電影上座率很好,常常觀眾場場爆滿。據統計,從1959年到1973年,從第5屆到第16屆亞 洲電影節,“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出口的電影屢獲殊榮,共得大小獎46項,創下中國電影史紀錄。此外邵逸夫他在香港人面前,總是表現出謙遜有 禮,態度安詳,笑容可掬,使人覺得他是一位鋒芒內斂、儒雅外流的長者,從來沒有因“財大”而顯露出“氣粗”。在影視圈內,他為人也面面 俱圓,每有請柬,總盡量抽空出席,不擺架子。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54: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0000051KK050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