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蠟角機場

2006-12-11 4:05 am
我想問問可以怎樣介紹赤蠟角機場?
可否給我一些資料??

謝謝! =]

回答 (2)

2006-12-11 4:11 am
✔ 最佳答案
香港國際機場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

香港國際機場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處理旅客4500萬人次及貨物300萬公噸。隨著第二條跑道於1999年5月啟用,機場已分階段進行擴展,以滿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在發展最後階段,機場每年的客運量將達870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達900萬公噸。

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運作。現時有約80家國際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約750架次定期客運及全貨運航班,來往香港及約140個遍佈全球的目的地,其中約76%的航班採用廣體噴射機。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約31架次不定期的客運和貨運航機來往香港。
民航處負責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務、為在香港註冊的飛機簽發證書、監管航空公司履行雙邊民用航空運輸協定,以及管制在香港的一般民航活動。香港機場管理局根據民航處發出的機場牌照,管理和營運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港聯航空、華民航空及將於2006年10月啟航的甘泉航空的基地。2003年,香港國際機場以乘客量計是亞洲第3繁忙機場;以貨運量是全球第2。以國際交通計,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以後即成為全球第3繁忙客運機場,全球貨運則排名第1。

香港國際機場曾獲得多個國際性獎項,2001年至2005年間香港國際機場連續獲Skytrax選為全球最佳機場,在AETRA 2004年意見調查頒獎禮中,獲頒全球最佳機場獎項。而在Skytrax 2006年全球旅客調查中,香港國際機場僅以數千票之差,在全球最佳機場選舉中敗給新加坡樟宜機場。

設備

香港國際機場有南、北兩條跑道,均長3800米,闊60米,可以容納新一代的大型飛機升降。至於儀器降落系統精確進場類別,南跑道(07R/25L)屬第II類,北跑道(07L/25R)則第IIIA類,可供飛行員在能見度(RVR)只有200米的情況下著陸。兩條跑道的最終容量為每小時超過60架次起降。

主要來說,香港國際機場的 北跑道(07L/25R),是給客機降落; 南跑道(07R/25L)是給客機起飛和貨機起降。

目前,機場大樓客運廊設有49個停機位,設於停機坪上的停機位有28個,貨運停機坪的停機位則有25個。西北客運廊的五個停機位現已可供新一代的大型飛機停泊。機場設有一座控制塔及一座後備控制塔。

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大樓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面積達550,000平方米,是客運大樓面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大樓內有3公里長的行人自走道,55,000平方米的玻璃幕屏及117,000平方米的地毯。

位於客運大樓地庫的旅客捷運系統,由無人駕駛的電動列車貫通東西大堂,離港及抵港旅客皆可使用。路軌全長750米,時速達62公里。列車由兩個車卡組成,可接載152名乘客。
服務時間由上午6時至午夜12時。

香港國際機場設有一家富豪機場酒店。

歷史

1998年前,香港的「國際機場」原本位於九龍的九龍城區,為啟德機場。舊機場位於市區中心,到八十年代末時使用量亦已遠超飽和。加上啟德機場接近民居,多年以來對九龍城區的居民造成很大不便。不過,由於建築新機場的費用高昂,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

1989年,香港因為北京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信心危機。當時的港督衛奕信隨即在10月11日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宣佈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由於新機場造價昂貴,而且工程所需的借貸無可避免會跨越九七,中方曾經多次批評新機場工程將會對特區政府造成財政負擔,中英兩國及後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的財務安排進行談判,1991年9月3日,英國首相馬卓安與中國總理李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畫,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中國政府支持新機場建設,對需在1997年6月30日以後償還的港英政府的舉債採取積極的態度,並同意中國銀行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一個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領導的機場委員會,而港英政府則成立香港機場管理局和諮詢委員會。實際上,港英政府在談判時期就已經成立臨時機場管理局,並逐步批出新機場的工程合約。

新機場的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面積為12.5平方公里。人工島包括原赤鱲角島及填海所得土地。初期計劃於1997年年中完成,港督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權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不過新機場還是於6年後建成,1998年7月2日由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他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200億美元。

機場啟用初期曾一度出現混亂,客運大樓的電腦出現故障,而致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出現錯誤,客運大樓亦多次發生供電及供水停頓等情況;機場快線出現班次延誤及未能成功靠站;貨運服務更一度接近中斷,超級一號貨站的交收系統停頓,大量貨物積壓在貨站,政府及後需要重開原啟德機場的空運貨運站,有商人更將貨物調道到鄰近機場交收。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遂步獲得解決,並遂漸被市民及旅客所接受。香港政府委任胡國興法官及鄭維健, 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徹查新機場混亂事件。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先後就新機場啟用的混亂進行調查及發表報告。

香港國際機場現正進行擴建,將會建立一個航天城,當中包括翔天廊(前稱航天廣場)、亞洲國際博覽館(已於2005年年底建成)、高爾夫球場及酒店等。

翔天廊將設有第二客運大樓、交通工具總站、娛樂、零售商店,及全亞洲最大的4D影院,並透過旅客捷運系統連接第一客運大樓及海天客運碼頭,預期在2006年中落成。

由2006年至2010年,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投資45億港元,分階段提升機場的客運大樓和停機坪設施。客運大樓抵港層現有的兩個入境大堂將會合併,並增加入境櫃位數目。中央客運廊部分辦公室將會拆除,走廊則擴闊至12米及把外牆改為玻璃幕牆。

飛行區方面則會耗資10億元,在現有客運大樓附近興建衛星客運廊。客運廊樓高兩層,設有10個停機位及登機橋,供載客量少於200人的小型客機停泊。另增建5個停機位供廉價航空公司使用。

想知更多資料,可到以下參考網址:
http://www.hongkongairport.com/eng/index.html
http://www.info.gov.hk/napco/
2006-12-11 4:16 am
香港國際機場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以北的赤鱲角。於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

香港國際機場全日24小時運作,每年可處理旅客4500萬人次及貨物300萬公噸。隨著第二條跑道於1999年5月啟用,機場已分階段進行擴展,以滿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在發展最後階段,機場每年的客運量將達870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達900萬公噸。

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運作。現時有約80家國際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約750架次定期客運及全貨運航班,來往香港及約140個遍佈全球的目的地,其中約76%的航班採用廣體噴射機。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約31架次不定期的客運和貨運航機來往香港。

民航處負責提供航空交通管制服務、為在香港註冊的飛機簽發證書、監管航空公司履行雙邊民用航空運輸協定,以及管制在香港的一般民航活動。香港機場管理局根據民航處發出的機場牌照,管理和營運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是國泰航空、港龍航空、港聯航空、華民航空及將於2006年10月啟航的甘泉航空的基地。2003年,香港國際機場以乘客量計是亞洲第3繁忙機場;以貨運量是全球第2。以國際交通計,香港國際機場自1998年以後即成為全球第3繁忙客運機場,全球貨運則排名第1。

香港國際機場曾獲得多個國際性獎項,2001年至2005年間香港國際機場連續獲Skytrax選為全球最佳機場,在AETRA 2004年意見調查頒獎禮中,獲頒全球最佳機場獎項。而在Skytrax 2006年全球旅客調查中,香港國際機場僅以數千票之差,在全球最佳機場選舉中敗給新加坡樟宜機場。

設備
香港國際機場有南、北兩條跑道,均長3800米,闊60米,可以容納新一代的大型飛機升降。至於儀器降落系統精確進場類別,南跑道(07R/25L)屬第II類,北跑道(07L/25R)則第IIIA類,可供飛行員在能見度(RVR)只有200米的情況下著陸。兩條跑道的最終容量為每小時超過60架次起降。

主要來說,香港國際機場的 北跑道(07L/25R),是給客機降落; 南跑道(07R/25L)是給客機起飛和貨機起降。

目前,機場大樓客運廊設有49個停機位,設於停機坪上的停機位有28個,貨運停機坪的停機位則有25個。西北客運廊的五個停機位現已可供新一代的大型飛機停泊。機場設有一座控制塔及一座後備控制塔。

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大樓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面積達550,000平方米,是客運大樓面積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大樓內有3公里長的行人自走道,55,000平方米的玻璃幕屏及117,000平方米的地毯。

位於客運大樓地庫的旅客捷運系統,由無人駕駛的電動列車貫通東西大堂,離港及抵港旅客皆可使用。路軌全長750米,時速達62公里。列車由兩個車卡組成,可接載152名乘客。服務時間由上午6時至午夜12時。

香港國際機場設有一家富豪機場酒店。

歷史
1998年前,香港的「國際機場」原本位於九龍的九龍城區,為啟德機場。舊機場位於市區中心,到八十年代末時使用量亦已遠超飽和。加上啟德機場接近民居,多年以來對九龍城區的居民造成很大不便。不過,由於建築新機場的費用高昂,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


1989年,香港因為北京發生六四事件而引起信心危機。當時的港督衛奕信隨即在10月11日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宣佈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由於新機場造價昂貴,而且工程所需的借貸無可避免會跨越九七,中方曾經多次批評新機場工程將會對特區政府造成財政負擔,中英兩國及後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的財務安排進行談判,1991年9月3日,英國首相馬卓安與中國總理李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畫,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中國政府支持新機場建設,對需在1997年6月30日以後償還的港英政府的舉債採取積極的態度,並同意中國銀行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一個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領導的機場委員會,而港英政府則成立香港機場管理局和諮詢委員會。實際上,港英政府在談判時期就已經成立臨時機場管理局,並逐步批出新機場的工程合約。

新機場的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面積為12.5平方公里。人工島包括原赤鱲角島及填海所得土地。初期計劃於1997年年中完成,港督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權交接後能夠從新機場離開香港。不過新機場還是於6年後建成,1998年7月2日由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他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200億美元。

機場啟用初期曾一度出現混亂,客運大樓的電腦出現故障,而致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系統出現錯誤,客運大樓亦多次發生供電及供水停頓等情況;機場快線出現班次延誤及未能成功靠站;貨運服務更一度接近中斷,超級一號貨站的交收系統停頓,大量貨物積壓在貨站,政府及後需要重開原啟德機場的空運貨運站,有商人更將貨物調道到鄰近機場交收。新機場的混亂其後遂步獲得解決,並遂漸被市民及旅客所接受。香港政府委任胡國興法官及鄭維健, 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徹查新機場混亂事件。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先後就新機場啟用的混亂進行調查及發表報告。

香港國際機場現正進行擴建,將會建立一個航天城,當中包括翔天廊(前稱航天廣場)、亞洲國際博覽館(已於2005年年底建成)、高爾夫球場及酒店等。

翔天廊將設有第二客運大樓、交通工具總站、娛樂、零售商店,及全亞洲最大的4D影院,並透過旅客捷運系統連接第一客運大樓及海天客運碼頭,預期在2006年中落成。

由2006年至2010年,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投資45億港元,分階段提升機場的客運大樓和停機坪設施。客運大樓抵港層現有的兩個入境大堂將會合併,並增加入境櫃位數目。中央客運廊部分辦公室將會拆除,走廊則擴闊至12米及把外牆改為玻璃幕牆。

飛行區方面則會耗資10億元,在現有客運大樓附近興建衛星客運廊。客運廊樓高兩層,設有10個停機位及登機橋,供載客量少於200人的小型客機停泊。另增建5個停機位供廉價航空公司使用。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18: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0000051KK046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