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心跳

2006-12-11 2:07 am
為什麼運動員每分鐘的心跳次數,
一般較正常人少?

回答 (1)

2006-12-11 2:30 am
✔ 最佳答案
運動員身體的生理反應建立在"需求"水準上,耐力性運動員,經年累月的訓練,最典型的影響是心室腔的加大,心室舒張時,流入左心室內的血液增加,搏出心室的血量自然增加,因此,心臟它慢慢的跳動,就能輸送足夠的血液至身體各部位。

運動員心臟屬超耐力肌,且優先獲得血液的供輸,除非是有病的心臟,一般在骨骼肌極度疲憊之前它是不會有疲勞問題的。(體質良好的運動員心跳率約每分鐘90~100次。)
人體的生理反應一般情況下,不會做無謂的浪費,它的原則是"夠用就好",它不會做無謂的功,因此他跳得慢,此理由是他根本無跳快的理由,而它有跳慢的本錢。
其次是耐力性訓練對迷走神經發生影響,由於它屬抑制性之效果,讓心跳變慢,以至於安靜時,跳得比較慢,由於慢,有比較長的時間讓心室接納從肺送回來的肺動脈血,讓左心室更能夠充滿血液。這一理由跟上一理由是相通的,互相影響,互有關聯的。非耐力性運動員,如短跑或舉重運動員們的安靜心跳率不見得會比一般人低。
耐力性運動員在非最大運動時心跳反應,與安靜時的心跳反應是一樣的,它也是"夠用就好",因此它的跳動也是比一般人慢的。至於最大運動之時,到底耐力性運 動員心跳有沒有比較慢,那就不一定了。
一般的說法是:耐力性運動員在最激烈的運動時之最大心跳率低於或等於非耐力性運動員。
「安靜心跳率約每分鐘72次」、「最大心跳率等於220 減去年齡」等,有關運動或休息時心跳率的敘述,經常以每分鐘心臟跳動「多少次」的方式,來說明身體循環系統的運作情形。一般運動員與社會大眾也經常採用特 定的心跳率,做為評量身體運動強度高低的依據。事實上,儘管心跳率的評量具備簡單、方便、易懂的優點,人體心臟跳動仍然具備相當的變動特徵。
隨著人體運動或休息時「靜脈血液的回流狀況、血液中生化物質的變化、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以及其它影響心跳率變化的因素限制下,事實上,人體的心跳率僅能代表每分鐘的心臟跳動範圍 (例如安靜心跳率每分鐘60次者,真正的瞬間心跳率可能在每分鐘55至65次之間) ,再加上運動後測量運動心跳率的限制、測量方式。

(測量10秒心跳×6)的誤差、以及部份研究發現心跳率評估心肺功能的效度不佳等。運動雖然與心臟跳動之間,具備相當密切的關連,但是運動時的心跳率變化,仍然僅能代表運動時的心臟跳動驅勢(範圍)。
參考: 運動醫學


收錄日期: 2021-04-19 23:56: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0000051KK038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