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10分題目呀********* (急!趕住聽日交report呀!唔該幫幫我呀!)

2006-12-10 7:42 pm
(1). 以年表方式介紹蔣介石的生平
(2). 選取蔣介石生平一件對國史影響最大的事/行事,作出介紹及評論,但須要強調蔣介石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最好就是一些好的影響)

識幾多就答幾多啦唔該!(當然最好就係全部答晒啦!)

唔該晒各位網友/Yahoo知識的朋友!

thank you!

回答 (2)

2006-12-10 8:12 pm
✔ 最佳答案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英文譯名Chiang Kai-shek,近代中國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橋鎮,生於浙江寧波奉化縣溪口,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務。

名字
一如其他的中國歷史人物,蔣中正一生中有多個名字。下列是他常用的名號和稱呼。

性質 名字 說明
譜名 周泰 族譜上記載的名字。
幼名 瑞元
學名 志清 16歲到寧波上學時所取。
名 中正 1917年至1918年之間所取。
字 介石 1912年日本留學時於自創雜誌《軍聲》中使用筆名,後成為字
拉丁轉寫 Chiang Kai-shek Kai-shek 是「介石」的粵語音譯。
暱稱 Gimo 說英語的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稱法,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蔣任大元帥(Generalissimo)的英語簡寫。

中國大陸地區很少用「中正」或「蔣中正」來稱呼蔣,而一般將其稱為「蔣介石」。在有關抗戰時期的影視作品中,常按職務稱為「蔣委員長」。國民黨員則普遍接受此名;他在臺灣的正式名稱亦為「蔣中正」,或簡稱「中正」(威妥瑪拼音:Chung-cheng),如臺灣各地的文化中心名為中正文化中心、臺北市區的蔣中正紀念館名為中正紀念堂,以及臺灣最常見的路名-中正路。

蔣中正逝世後,在臺灣戒嚴時期,多用「挪抬」的尊敬寫法:「先總統 蔣公」稱呼之。但隨著解嚴後政治情勢緩和,這個寫法已少用。

1948年5月20日-1975年4月5日
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
性別: 男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籍貫: 浙江省奉化縣
出生: 1887年10月31日
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
逝世: 1975年4月5日
台灣臺北市
配偶: 蔣宋美齡
學歷
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校 1907
東京振武學校 1910

經歷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校長
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
國民大會(第一屆)代表
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總裁
軍政府大本營參謀長 1923.04-1923.06
軍政府大元帥行營參謀長 1923.06
軍政府大元帥
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陸軍軍官學校)(第一任)校長 1924.05-1947.10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5.07.03-1932.03.06
國民革命軍總監 1926.02.01-1926.06.05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6.06.05-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 1926.06.29-1937.03.25
(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 1927.06.13-1928
北伐全軍總司令部北伐全軍總司令 1928.01.18-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02.01-1929
(國民政府)財政監理委員會委員 1928.04.11-1928.08.29
(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委員 1928.07.25-1928
(國民政府)預算委員會委員 1928.08.29-1929.03.04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主席 1928.10.10-1931.12.25
(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委員 1929.01.07-1931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01.23-1929.04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29.01.31-1930.07.05
(國民政府)國防會議委員 1929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30
(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 1931.09.26-1933
(國民政府)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員 1929.06.28-1946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任)院長 1930.11.18-1931.12.15
(國民政府)教育部(兼理)部長 1930.12.06-1931.06.27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1.11.12-1932.05.30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32.03.06-1946.05.30
(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本部(兼理)參謀總長 1932.03.16-1935.12.18
(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員長 1934-1937
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1935.10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任)院長 1935.12.07-1938.01.01
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員 1938-1939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任)院長 1939.12.11-1945.06.04
(國民政府)外交部(兼理)部長 1941.12.27-1942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主席 1943.09.13-1947.04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理)院長 1947.03.01-1948
陸軍大學校長
廣東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四川省政府主席
總統府(第一任)總統 1948.05.20-1949.01.21
總統府(第一任)總統 1950.03.01-1954.05.20
總統府(第二任)總統 1954.05.20-1960.05.20
總統府(第三任)總統 1960.05.20-1966.05.20
總統府(第四任)總統 1966.05.20-1972.05.20
國家安全會議主席 1967.02.01-1975.04.05
總統府(第五任)總統 1972.05.20-1975.04.05

身後評價

位於台灣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蔣中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佔有的位置舉足輕重,是個毀譽兼有的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趨於兩極化。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中國大陸地區人民對蔣中正的了解逐漸增多,對他的評價也逐步發生了變化。由於2005年是抗日勝利60周年,抗日領袖是蔣是毛,曾引起中國大陸網路界的廣泛議論。


正面評價
蔣中正堅韌不拔,在孫中山之後領導國民黨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重建了中華民國。
蔣中正在抗戰中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是民族英雄。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國民革命軍是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的主導力量。大陸民眾也認識到國民革命軍是抗日戰爭中的主要力量。
蔣於國共內戰中,敗退到臺灣,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理想在臺灣得以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堅守中華民國的國統,堅持三民主義。
蔣中正反對台灣獨立。不管是剛到台灣的最困難時期,或是韓戰後而產生的安全時期,蔣中正都極力壓制台灣獨立的聲音。雖有少數人對此不以為然,大多海內外華僑都十分讚賞蔣此一唯持中華一統的行為。
西方史學界對蔣中正的的正面看法有:蔣是「真正的民族主義者」、「愛國者」,他「律己甚嚴」、「生活節儉」,有「無情的鋼鐵般的決心」、「不屈不撓的精神」。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罪犯減刑條例第一條 (立法目的) :「為追念總統蔣公仁德愛民之遺志,予罪犯更新向善之機,制定本條例。」

2006-12-10 12:14:02 補充:
負面評價有人認為蔣中正雖然是軍事強人,但不是一個稱職的領袖,可以從抗日的策略和內戰中可以看出。在七七事變後,蔣中正動用了差不多全部國民黨精銳調往淞滬作戰,希望擴大上海之戰,以冀國際可以出面調停,但這戰略上的錯誤,做成國軍精銳盡失,形成日後完全無力防守南京,當時的一些將領,也曾勸說蔣不要全部投入淞滬,應該保留實力在南京和日軍硬拼一場。在《李宗仁回憶錄》裡,李宗仁認為南京保衛戰本無必要,蔣中正應對戰役的失敗付相當的責任。
2006-12-10 11:35 pm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英文譯名Chiang Kai-shek,近代中國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橋鎮,生於浙江寧波奉化縣溪口,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務。

學歷
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校 1907
東京振武學校 1910

經歷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校長
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
國民大會(第一屆)代表
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總裁
軍政府大本營參謀長 1923.04-1923.06
軍政府大元帥行營參謀長 1923.06
軍政府大元帥
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陸軍軍官學校)(第一任)校長 1924.05-1947.10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5.07.03-1932.03.06
國民革命軍總監 1926.02.01-1926.06.05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6.06.05-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 1926.06.29-1937.03.25
(國民政府)外交委員會委員 1927.06.13-1928
北伐全軍總司令部北伐全軍總司令 1928.01.18-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02.01-1929
(國民政府)財政監理委員會委員 1928.04.11-1928.08.29
(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委員 1928.07.25-1928
(國民政府)預算委員會委員 1928.08.29-1929.03.04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主席 1928.10.10-1931.12.25
(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委員 1929.01.07-1931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01.23-1929.04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29.01.31-1930.07.05
(國民政府)國防會議委員 1929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30
(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 1931.09.26-1933
(國民政府)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委員 1929.06.28-1946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任)院長 1930.11.18-1931.12.15
(國民政府)教育部(兼理)部長 1930.12.06-1931.06.27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1.11.12-1932.05.30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32.03.06-1946.05.30
(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本部(兼理)參謀總長 1932.03.16-1935.12.18
(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員長 1934-1937
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1935.10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任)院長 1935.12.07-1938.01.01
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員 1938-1939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任)院長 1939.12.11-1945.06.04
(國民政府)外交部(兼理)部長 1941.12.27-1942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主席 1943.09.13-1947.04
(國民政府)行政院(兼理)院長 1947.03.01-1948
陸軍大學校長
廣東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四川省政府主席
總統府(第一任)總統 1948.05.20-1949.01.21
總統府(第一任)總統 1950.03.01-1954.05.20
總統府(第二任)總統 1954.05.20-1960.05.20
總統府(第三任)總統 1960.05.20-1966.05.20
總統府(第四任)總統 1966.05.20-1972.05.20
國家安全會議主席 1967.02.01-1975.04.05
總統府(第五任)總統 1972.05.20-1975.04.05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英文譯名Chiang Kai-shek,近代中國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橋鎮,生於浙江寧波奉化縣溪口,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務。



[編輯] 名字
一如其他的中國歷史人物,蔣中正一生中有多個名字。下列是他常用的名號和稱呼。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25: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0000051KK013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