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典一問

2006-12-10 10:01 am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字彙》這幾本字典有咩不同?希望有高人指點.

回答 (1)

2006-12-10 10:44 am
✔ 最佳答案
東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尔雅》,成書時期大約在漢朝之前,因為《爾雅》把字分類並作出解釋,儒家學者把《爾雅》歸類為訓詁。

及後,大約在公元30年-124年,漢朝許慎編寫說文解字,創立了六書理論,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礎,是字書中的佼佼者。

1190年,即西夏乾佑庚戍二十一年,黨項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雙語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成為考古學家翻譯西夏文的依據。

在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第一部正名為字典的《康熙字典》正式面世。當中除了列舉字的出處外,還羅列《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等等的反切,並對同音切語加以歸併。

《唐韻》由唐人孫愐著,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但原書已佚失。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所錄唐元和年間《唐韻》寫本的序文和各卷韻數的記載,全書5卷,共195韻,與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同,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一韻。

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也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较《唐韻》更早。但孫愐曾利用朝廷扩大《唐韻》的影响,所以《唐韻》雖是孫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卻帶有官方的性質,比起較它早出的《刊謬補缺切韻》更有名气。《東齋記事》上說:“自孫愐集為《唐韻》,諸書遂廢”。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和孫愐的《唐韻》,都对韵字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于是韻書便同时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

《廣韻》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廣韻》,是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更早的《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成的一部韻書。这使得《廣韻》成为中國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韻書。《廣韻》共5卷,每卷的韻目下面都有一些为某韵字加注“獨用”,或與其它某韻相同字“同用”的字樣。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部同韻字典。從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開始,及至孫愐的《唐韻》,韵字都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于是韻書便同时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廣韻》的名稱本來就有增廣隋唐韻書的意思,其韻數、小韻數、字數都較以前的韻書有增加。據《廣韻》的卷首記載,共收字26194個,注解的文字191692個。明代邵光祖《切韻指掌圖檢例》說:“按《廣韻》凡二萬五千三百字,其中有切韻者三千八百九十文(即有小韻3980個)。”。近年有人統計,《廣韻》的小韻實際是3700多個。

《廣韻》总計206韻,包括平聲57韻(上平聲28韻,下平聲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

《集韻》和《禮部韻略》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书。据李燾《說文解字五音譜敘》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即《廣韻》頒行後29年,宋祁、鄭戩給仁宗皇帝上書批評《廣韻》多用舊文,“繁省失當,有誤科試”。另据王應麟《玉海》记载,賈昌朝也同时上書批評宋真宗景德年間編的《韻略》是“多無訓釋,疑混聲、重疊字,舉人誤用”。于是仁宗皇帝下令由丁度等人重修這兩部韻書。结果于景祐四年當年就完成了《禮部韻略》,两年后于仁宗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完成了《集韻》。

《集韻》是《廣韻》的改正,仍分206韻。只是韻目用字,部分韻目的次序和韻目下面所注的韻字同用、獨用的規定稍有不同。從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開始,及至孫愐的《唐韻》,韻字都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于是韻書便同时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集韻》和《廣韻》主要的不同之處還在於《集韻》收字多,并且收的異體字很多。一個字不管是正體、古體、或體、俗體,全部收進,一个字可多到八九個寫法。《集韻》共收53525字,比《廣韻》多收27331字。缺點是對字的來源不加說明,字訓以《說文解字》為根據,反切多采自《經典釋文》

《字彙》

編纂者及成書時間

編纂者為明.梅膺祚。成書於明神宗萬歷乙卯年(1615年)。

編纂特色

.按部首編排,依據楷體,將《說文解字》部首簡化為214部,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分為12集,連首卷及末卷附錄共14卷,共33,179字。
.每個字都是先用反切法注音,後注直音,之後解釋字義,釋義後列舉古書中的例證。例證採錄一部分口語、俗語的意義,富革新精神。

價值及影響

.中國古代第一部通俗易查的字典。
.鄒酆先生在《〈字彙〉在字典編纂法上的創新》曾指出《字彙》總結歷代字典編纂的寶貴經驗,捨棄不合理因素,確立一套大型字典的編纂原則。在字典編纂法上作出了四大革新﹕

一、 正俗兼收重在通俗。
二、 義項形成初步建立。
三、 部首歸類更趨合理。
四、 設立附錄提高效用。

(引自鄒酆﹕《〈字彙〉在字典編纂法上的創新》,原載《辭書研究》,1983年第5期,頁35-147。)
.比以往字書查檢方便、解釋通俗、內容宏富、實用性強,富革新精神,在中國辭書編纂史上有相當影響。

清戈載《詞林正韻》云:【填詞之大要有二:一曰律,二曰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林玫儀教授釋之曰:【「律」指格律,包括宮調、調式、句式、分片、破法及字聲等,「韻」指協韻之方式,包括韻部之分合、韻腳之多寡、平仄韻之分配、換韻、通協,乃至於方音之有無,藏韻之變化等。】【詞韻】方面的工具書,有先有清戈載《詞林正韻》,其書列平、上、去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共十九部。皆取古今有名之詞,參酌而定,去取審慎,詞家多遵用之。續有師大王師熙元教授等所編之《詞林韻藻》。
參考: A lot of . com


收錄日期: 2021-04-11 22:06: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10000051KK004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