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故事是怎樣?

2006-12-09 6:02 am
紙上談兵的故事是怎樣?

回答 (1)

2006-12-09 6:04 am
✔ 最佳答案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倒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誇誇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採用了「修築壁壘堅守」的方法。後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佈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 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後路,然後把趙軍團團包圍。
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活埋。

寓意
根據兵書談論軍事﹔比喻空發議論,不解決實際問題,不會隨機應變。
例﹕這種事情﹐紙上談兵好像很容易﹐可是實際情況卻非常複雜﹐沒有豐富的經驗根本不行。

2006-12-08 22:12:07 補充:
【大紀元11月21日訊】公元前264年,秦國攻打韓國,沿著黃河北岸向東挺進,兩年後(公元前262年),把韓國與其北方領土上黨郡隔開。上黨郡郡守,向趙國投降。趙國接收了上黨郡。秦國當然不願已到手的土地被別人搶去,兩年後(公元前260年),向上黨進攻,等到趙國大將廉頗率援軍到達時,上黨已經陷落。而秦軍仍銳不可當地向趙國進攻,廉頗節節失利,最後退到長平關(山西高平),構築營壘,堅守不出。廉頗認為秦軍遠來,一定不能持久,他將等到秦軍撤退時,再行出擊。秦國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頗,就不可能殲滅趙軍。

2006-12-08 22:12:15 補充:
秦國派人在趙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散布流言說:“廉頗太老了,已經喪失了銳氣,所以屢戰屢敗。他自知不是秦國的對手,已成為一個懦夫,不敢出戰。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只要趙括不出來當統帥,秦國一定贏。”趙王聽信流言了把廉頗免職,任命趙括繼任。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有絕頂的聰明和口才,自以為他的軍事才能天下無雙。趙奢在世時,父子間談論兵法,父親往往被兒子駁得啞口無言。有人說:“將門虎子,真是不錯。”但趙奢不以為然地說:“戰爭是關乎生死的大事,他說起來如此輕鬆,一旦擔任大將,必定失敗。”

2006-12-08 22:12:24 補充:
所以當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後,老母立刻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是大將之才,請不要派遣。”趙王以為老母謙讓,老母說:“他父親領兵時,所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命令發布的當天,就住進軍營,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過問家事。遇到困難,必定徵求大家意見,從不敢自以為是。可是趙括剛被任命為總司令就威風凜凜,軍營之中,沒有人敢對他仰視。賞賜給他的財物,全運回家。他父親死時曾一再囑咐,無論如何,不可讓趙括作大將。”趙王還是不肯改變任命,老母請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萬一喪師辱國,但求赦免我們全家。”趙王允許。

2006-12-08 22:12:33 補充:
秦王得到趙括當大將的消息後,任命各國最畏懼的白起作大將。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趙括恐懼,不敢出戰,那就捕捉不到趙軍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洩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斬首。   趙括就任之後,撤除防禦工事,親自率領精銳,採取突破戰術向秦軍最弱的營壘進攻,白起下令退卻。趙括突破秦軍陣地之後,仍保持猛烈的攻勢以擴大戰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後派出部隊切斷趙括的退路。於是趙國的大軍被分割為二,趙括和精銳部隊被隔在前方,留守的軍隊仍在長平關陣地。接著白起又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糧食開始短缺。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208000051KK045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