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樓上位朋友可能誤會了問題的意思,人家是問黃大仙區內有甚麼古蹟,並不是問黃大仙廟。
黃大仙區除了有八十五年歷史的黃大仙祠內,還包括有七十二年歷史的志蓮淨苑。志蓮淨苑於公元二千年重建完畢,其亭內樓閣的風景,吸引不少遊人前往參觀;最近該苑附近闢建了由港府興建的「南蓮園池」,該處的前身是上元嶺寮屋區。
其他具歷史價值的古蹟,還包括位於東頭村鄰近的衙前圍村;該村有差不多一千年的歷史,自南宋年間已有該村史蹟的記載。該村每隔十年還保存太平清醮的傳統習俗,有木偶戲表演及齋菜供應。
有多年歷史、供奉南宋名將楊亮節的侯王古廟,也位於黃大仙區內;該廟有超過八百年歷史,於清朝及現代分別多度重建,對上一次修葺是在二零零五年。該廟最重要的古蹟是「一筆鵝」石碑,在黃大仙廟出現前,該廟一度是香港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者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黃大仙。廟宇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
廟宇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外觀,可視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
簡介
黃大仙廟在一九二一年之前已在廣州,它在六六年前遷到九龍。
現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廿三日,就是黃大仙的寶誕,年年都有很多社會名流都會去參加黃大仙誕隆重的儀式。
在一九二一年前,黃大仙廟在廣州時,因當時的政局非常複雜,差不多由軍閥割據,當時廣州是由陳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自居,說要破除迷信,所以拆去所有廟宇來建築馬路,或賣地建屋,最主要的是可以霸佔廟產。當時有很多廟宇都才會遭殃。
黃大仙在軍閥中借破除迷信之名,實行「刮龍」的時代裏,當然會受到影響。幸得本港紳商 李亦梅,譚傑生,梁仁庵,郭述亭,張殿臣,陳柱石,唐麗泉等,把黃大仙接來香港,安奉在嗇色園內,才使黃大仙的仙跡, 得以惠及香港居民。
在一九二一年初接黃大仙來港時,並不如今日的全日開放,任人參神,但因善信要求入廟參神日眾,各紳商平日樂善好施,於是就定下開放間,並將香火收入, 撥充善舉,贈醫施藥。
到了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五日正午十二時,由該廟正總理黃允畋,將廟宇的收入,正式交給東華三院接管
「黃大仙有求必應」是香港人的順口語,而句子黃大仙就是本廟的主角,原名黃初平,浙江人,生於公元328年,由於家貧故8歲便於浙江金華的赤松山放羊,後遇仙翁教其醫術,他亦潛心於山洞中修練5000日,終得成正果,得道成仙。由於他曾遊歷四方,贈醫施藥,導人向善,受惠者不計其數,故民眾爭相走告並修祠參拜。而於參時有所祈求者多能得償所願,故香火不絕,捐款亦源源而來,除部份作慈善用途外,有餘者用作擴建廟宇,故成了中國江南最大的道觀之一,傳至香港後更是善信無數,是香港眾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一間。整座祠仿北京故宮建築群而造庭台樓閣,紅牆綠瓦,古氣盎然,氣派非凡,除供奉大仙外更供奉觀音,關帝及中國聖人孔子等,集中國三大教派佛、道、儒於一身。此廟是外地遊客到港必訪之地,可觀性甚高。
特色:求簽是此廟最大特色,善信可於正殿旁取得簽筒,內有一百根竹枝,分別編上1-100之數,每問一事,以搖簽筒直至其中一竹簽跌出為止,看其數字作取簽紙,簽紙上之經文即為大仙回應。而廟旁有一兩層建築物則是解簽之地,內有很多專業解簽相師及風水相師以供選擇。